历史、现状及策略
2009-03-30靳美芳杨亮
靳美芳 杨 亮
摘要:教育学从其理论奠基到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到理论体系的蓬勃发展,这一过程也是其不断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起推动作用的过程。本文在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思考教育学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的应然价值,并结合当前教育学教学低效的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教育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案例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42-02
教师的专业化需要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所谓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就是一个是非专业的教师经过有组织的、专门的序列化培养和训练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这是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微观理解。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10月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其中第六条就对教师专门职业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说明。有学者提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运动是为了满足大学中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们提高地位的需要。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力宣扬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美英等国家依靠各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来培养教师。笔者认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进程开始得要早很多,自从教师作为一个职业诞生,这一进程就开始了。中国古代对教书先生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规定、规则都蕴含着加强教师职业不可替代性的内容。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及其在教师培养领域的运用更加速了这一进程。本文试图从对教师教育专业化宏观理解的角度来看教育学学科在这一进程中历史作用的演变,并结合当前教育学教学的实际对其价值、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新的审视与思考。
一、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变迁
(一)国外教育科学的发展与教师职业的演进
纵观国外教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史。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综合起来概括,可划分成这样四个阶段:
1.教育理论的奠基与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指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前。教师这一职业停留在经验化和随意化的阶段,缺少规范性的理论指导,“学者为师”,虽然传统教育理论的积淀已经比较深厚,但对于如何成为合格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2.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和教师职业初步专业化的开始。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1681年,法国人拉萨尔举办了“教师讲习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师训练机构。1695年,德国教育家弗兰克用教会捐款和私款创办了一个“师资养成所”,但这时教育理论知识尚未真正进入课堂,教师的培训仅被视为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其后,经过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发展和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1776年10月,教育学首次作为一门学科面对---30位学生讲授。主讲人康德首次提出了“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门科学”,这在教育史上意义深远,它唤起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意识。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教育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之上,使教育理论向真正意义的科学卖出了关键的一步。历史进入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出现了一位“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和乌申斯基。第斯多惠著有《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详尽论述了有关教学和教师培养的问题。乌申斯基认为,一个教师应具有教育专业的修养,他主张师范生必须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要求在师范学校附近设实习学校。
以上历史表明,教育学自其诞生到逐渐在教师培养上发挥作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其在教师培养上的不断被认可并具体运用,教师职业进入了初步专业化阶段。
3.教育科学的分化融合与教师职业走向全面专业化。二战后,国外教育家人才辈出,教育科学出现了众多分支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等,学科群进一步丰富,同时,元教育学、教育学史等学科出现,标志着对教育科学的反思与融合,至此,教育科学发展成为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这一时期,教师教育的培养体系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把师范教育并入高等教育的行列,师范学院成为综合型大学的一部分。师范教育的学制延长,教育专业课程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受到重视。美国地方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教育类课程占到总学分的1/3。此时,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社会来说,教师职业专业化扩展到整个教育系统;对个人来说,教师职业专业化向个体生命的两极延伸。
(二)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与教师职业的演变
我国拥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积淀,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对教师的培养和塑造依附于作为主流的儒家文化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各种“清规戒律”,再加上对教师的一些独特要求。整个教师群体散漫而无组织地存在着,给人呆板、僵化和老朽的印象。
近代中国在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师职业的演变上基本上是师从国外的经验。只不过每一阶段是向不同的国家学习,且其间有国人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也有因政策原因导致的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沉浮,曲折多于成功。概括起来讲,主要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和革命派对日本师范教育经验的学习,这一时期教育学、心理学在师范教育的课堂上地位稳定,主要讲授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919-1949年对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经验的学习,在一些高师院校,教育、心理系科创建,教育科研队伍扩大;1949-1978年,教育科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地位经历历史沉浮。文革期间教育类课程比例下降至1%,心理学被斥为伪科学,教师不仅谈不上专业地位,个体生存都出现危机;1978年以后,教育科学的重建,立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时期。
二、对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中价值的应然思考
从沉默到低声吟唱再到放声歌唱似乎可以概括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专业化道路上几个重要时期的精神状态;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演进和地位确立都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夹杂着无数次间或的沉默。教育学在它自身发展的这条道路上没有在沉默中归于沉寂和死亡,而是不断的枝繁叶茂,有力地推动着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中价值做一个应然思考:
(一)教育学应帮助教师确立职业归属感,找寻职业幸福感
与教师教育中其它专业学科知识相比,教育学的知识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给即将或已经成为教师的人以指导。它应表明教师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让那些渴望成为教师的人给自己一定的职业定位。同时,教育学知识避免了学科知识偏重知识体系的枯燥和乏味,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确立在教育事业中的价值追求。并通过教育艺术和方法的传授引导他们产生教育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使他们不断找寻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教育学要引导教师形成专业化的教育理念
在学习和了解系统的教育学知识之前,可能很多人心
中也有一些坚定的信念或理念。比如:我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或好的英语老师、语文老师,等等。但对于好的标准,往往是头脑中原来所认可的老师的标准,是适合了自己过去需要的教师形象。至于自己的那些标准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当前和未来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仍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对于这些已具备了教育热情的人来说,教育学知识应引导他们形成专业化的教育理念,树立起头脑中科学的教师形象并以此来省思自己日后的教学行为。
(三)教育学要提高教师实践的专业化程度
诞生于实践中的教育学学科应该也必然去指导实践,只有在对实践具体问题的理论指导和策略建议中教育学才能显示其价值和生命力。
当前我们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一种课堂行为,对教育学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讲解不是唯一方式,更何况除了对于专门搞理论研究的人,教育学知识的实践价值都远远高于其理论价值。
所以,教育学在提高教师实践的专业化程度,在确立教师职业像医生、律师等职业一样的不可替代性的过程中必然而且必须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当前的教育学教学恰恰漠视了教育学的应然价值,只为讲授教育学而教。非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把教育学当成考前死记硬背的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教学出现低效的状况。
三、改变教育学教学低效的关键策略:案例法
现代教师教育学科制度的建设强调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然价值的实现也把教学实践作为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建议采用案例法,并将这里的案例分为虚拟案例和真实案例。
(一)虚拟案例——改进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现行使用的大多教育学教材是学科专家的理论成果,它们偏重于理论体系的建构而缺少教学案例的到场。作为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和教师培训教材所选用的教育学教科书。应采集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并将理论与案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育学教学低效的现状。当然,这里所说的虚拟案例是相对于在课堂上听讲的学生而言的。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育学教师也不妨结合理论知识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些虚拟案例,比如,找一个知识片段让学生来讲授,这其实是不同于学科教学法的教学的,教育学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去反思,以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一生的教育生涯做好准备,他不以实践性目的的实现为终结。
(二)真实案例——教育学教学与多次的、及时的实习相结合
教育实习——让学生走向真实的教学案例,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升华和再反思。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PDS学校(Professional Devel- opment Schools,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它是将一些中小学作为PDS学校,大学的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合作。师范生可以在这些中小学担任一年的实习教师,他们不单纯是在正式教师的指导下教课,而是和正式教师一样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另外,这种合作还体现在合作大学的教师对这些学校中小学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合作大学的教师要参与中小学各种教师会议,观察实习生的工作,有时还要面向中小学教师开设硕士班课程,给中小学带去新思想的同时,也把各种新问题反馈给大学。这种发展形式开发了一种教师教育以大学为本和以中小学为本相结合的新的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2001年4月,我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早与北京市丰台区和朝阳区的几所中小学合作,创建了中国首批教师发展学校。
四、结语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一个长期且无尽头的过程,如何发挥教育学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如何提高教育学教学的实效,如何在对历史经验和国外经验的反思中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笔者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不仅会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也将促进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责任编辑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