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智慧之生成过程初探

2009-03-30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理论反思

刘 爱

摘要: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是生成教学智慧的机制。依据该机制,从教师的一般成长过程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把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智慧的孕育阶段、教学智慧的闪现阶段和教学智慧的无限生成阶段,以期形成对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明晰了解。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反思;生成过程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18-02

《辞海》将智慧解释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是人在活动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简单讲,智慧具体到教学之中的应用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

教学智慧之于教学实践意义重大。教学智慧是可以生成的,它的生成需要教师自身的精心培育。教学智慧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内在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在教师实践能动性的观照下升华的过程,就是教学智慧逐步闪现和生成的过程。由此,从教师的一般成长过程出发,可以把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智慧的孕育阶段、教学智慧的闪现阶段和教学智慧的无限生成阶段。前两个阶段是教学智慧由无到有的生成阶段,后一阶段则是教学智慧由少渐多的积累发展阶段。

一、教学智慧的孕育阶段——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互动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首先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规范和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智慧之于课堂教学的“智慧”观照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解读教学理论、艺术安排教学内容的结果。教学智慧离不开教学理论,没有教学理论就不会产生教学智慧。教学的智慧形式是对教师主体智慧本质成分的一种概括,它与关于教学的其他本质成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一起构成教学“本质成分的总和”。这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和教学智慧构成了教学本质的诸要素,在实践教学中,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经由教师的积极反思逐步抽象为教学的智慧形式,生成的教学智慧反过来与教学规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最终构成了本真的教学,形成对课堂的艺术把握。因此,教学智慧的产生应以教学理论为基础,教学理论的学习是生成教学智慧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学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智慧,它由实践理性发展而来,而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教学理论的学习对于教学智慧的生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理论学习活动相对远离教学实践,相对于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来讲,学习者对教学智慧的生成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缺乏进行针对性反思的动机和能力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智慧的闪现阶段——教学技能的强化、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的有机结合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学经验的增加,新手教师逐步产生了有意识地生成教学智慧的动机,教学现实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到生成教学智慧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教师对教学智慧的主观感受由模糊混沌渐变为清晰明了。拥有教学理论初登讲台的新手教师。走进课堂,开始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广阔的实践天地给新手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面对陌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教师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语言的表达、表情动作的运用、教学设备的应用等基本的教学技能在教师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课堂系统训练中逐步形成和熟练。此外,教师课堂参与次数的增加和参与度的深入使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和增加。这时的教师已能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开始有意识的反思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差异,试图弥合进而整合两者间的不协调性,使它们形成和谐的统一体。这种有意识的主动反思及其反思的内容相应地便成了教师产生教学智慧的动力和途径。

反思是自主的内省,它追求“反求诸己”、“扪心自问”。伯莱克(Berlak)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这种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的学校情境;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把机动方案当作自己的行动和自己行动的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反思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为教学智慧的生成而做的反思同样要求如此,既要反思教学过程又要反思教学结果,还要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等。只有将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上的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反思,教学才能真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实践是人类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塑造,它以人类的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作为最终目标,教学智慧就体现在这种价值追求和自我塑造的具体过程之中。从这种价值追求出发,闪现教学智慧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引导和启发,教学过程应该充满情感和价值观的交流,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教学结果应该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独立和完满的人格。教学实践最充分的智慧体现是人格力量的全面、有力渗透,在此种意义上,教师应具有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智慧性,奠定教学智慧的基调。

相对明确的教学智慧评价标准,有效生成教学智慧的途径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教学智慧提供了参照标准和方法指导。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实处,在课堂教学突发事件中,在引导质疑和大胆尝试中逐步形成对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师自我的超越,抽象出将教学相关诸要素融为一体的、独立自主的教学智慧,亦即对课堂教学实践具有良好适切性和指导性的教学智慧。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技能的强化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智慧生成阶段中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前者的生成促进了后者的出现。

三、教学智慧的无限生成阶段——不同时空教学实践中教学智慧生成机制的重现

教学智慧由无到有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经由教师的主体性反思质变为教学智慧的过程,因而教学智慧具有实践生成性。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智慧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只对应和指导它生成于其中的教学实践,教学智慧的生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决定了生成于其中的教学智慧没有穷尽,不管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无限发展性,结果只能是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智慧。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具有了生成教学智慧的体验和经验,在教学中处于自明状态,在新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的无限生成阶段是置于元尽的时间序列和无穷的空间序列中加以考察的,所谓的无限生成是指随着教学认识和教学实践的无限发展而无限生成。是结果的生成而不是机制的生成。教学智慧的生成机制是不变的,永远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的有机结合,只不过不同的时空下将呈现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亦或通过反思将两者结合的形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其结果是生成新的适合于该时空下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的生成是一个连续的有机统一过程,其自身并不存在明显的阶段划分。为了研究的方便,根据教学智慧的生成机制和教师的典型成长过程(学生——新手教师——熟练教师),将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作了人为的划分,对其作了相对的规定和描述。前两个阶段可视为教学智慧生成机制发挥作用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不同时空条件下,教学智慧生成机制发挥作用的完整过程,是前两个阶段的重复。

教学智慧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它的生成需要教师自身的精心培育,需要教师及时唤醒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意识,发挥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对课堂教学施以更多的主动观照,积极反思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形成要求生成教学智慧的强烈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智慧的生成及其无限生成性。教师教学主体意识的发挥是教师生成教学智慧的前提。

责任编辑星瞳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教学理论反思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