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究及其防控措施浅析

2009-03-29

中国经贸 2009年24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会计信息

张 素

摘要:明确了会计信息失真所产生的危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影响原因,据此提出了防控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防控措施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各方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少报、瞒报、虚报财务数据,它产生于会计核算非规范行为,是会计信息未达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所规定的真实性要求,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或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分析价值,故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它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1)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

(2)导致政府预算出现错误。会计信息不真实,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3)扰乱资本市场的发展秩序。资本市场是对资本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场所,从而对社会资源进行再配置。不同的资源配置则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效率。若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以假账面对公众时,就会给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带来利益侵害,产生严重的不良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序化,搅混了资本市场,进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严重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1)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舞弊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假账造成企业破产倒闭,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

(2)影响投资人进行投资判断。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所谓盲目建设、新建项目效益不佳等,与此不无关系。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3)影响国家税收进而造成国家财产流失。有的搞两套帐,设帐外帐;虚开增值税票,开假发票,偷税漏税;随意加大或者缩小成本,虚报或瞒报利润;应收应付帐款金额过大时间过长,长期趴在帐上无法处理,随意处置国家财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

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什么好处,则必将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惩罚,是得不偿失的,制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订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2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从理论上说,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因为它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它们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从债权人角度分析,他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

3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在很多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因此,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抑制其“偷懒”动机;另一方面又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减少经营者“为所欲为”行为。这样,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本很低,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就使得个体有了实施违规行为的理性依据,因而促成了个体的违规行为。

4企业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实际上是对企业的契约组合理论的具体化。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为了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已没有任何权利与那些已成公司资产的东西发生实际联系”,成为了“外部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既有时间上的,也有内容上的。

三、防控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1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政府要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各项法规细则,完善其配套措施,使会计法规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同时,科学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尽可能减少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可供选择的余地,提高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降低对会计信息的估计因素,尽量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

2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和造假成本,新修改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但能否严格执法成为重中之重,若执法不严,法只能成为摆设。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完全杜绝,但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严厉处罚制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使恶意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3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加大会计监管力度,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

4加强企业财务的会计信息化网络建设。随着信息化网络建设,将传统的企业会计业务融入到现代科技当中去,大力开辟计算机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应用领域。将信息网络应用同规范、严密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紧密相连,消除在会计基础信息取得方面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力争将不确定的人为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会计信息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变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
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