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多僵局

2009-03-29王艳伟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1期
关键词:专户吃力李波

王艳伟

除了少数募得数亿元资金的专户在成立之际披露募集规模外,更多的公司对募集规模缄口不提。

近期,某基金公司近期与银行合作销售的一对多专户,因未能在发售期内募集满5000万元而无法成立,前期募得的资金不得不退还给客户。

据了解,目前一对多专户的销售,已经从最初的火热转为平淡,甚至个别公司已经出现困难。在滞销的背后,产品短期供给过多、客户认知度不够、市场环境差等等原因不一而足。

供给过多挤爆市场

自从一对多专户推出以来,就不时传出某家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成立的消息。稍加留意便可发现,除了少数募得数亿元资金的专户在成立时会同时披露募集规模外,更多的公司对募集规模缄口不提。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获批的一对多专户共有24家公司的71只产品。若以单只产品200个客户的上限来看,这批产品已经圈定了1万多个百万级以上客户。单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一对多专户的产品数量已经有些过多。再加上一对多专户才刚刚推出不久,客户对此还需要有个认知的过程,这些都使专户的销售短期陷入困境。

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冶小梅表示,一对多产品供给逐渐增加,客户选择的余地大了,是造成专户销售降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圳某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李波(化名)也表示:“我们首只产品是与深圳一家券商的营业部合作的,销售也很吃力,最终的成立规模只有8000万左右。但总的来说,第一批产品,又是在渠道第一批卖,销售情况相对还是会好一些。现在在发售第二批产品了,明显更加难了。”

由于销售吃力,基金公司对一对多专户的募资预期也降低了许多。李波表示:“我们现在与光大银行合作销售的产品,估计也只能卖到5000万了。”

专户的品牌效应

李波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必须在收到证监会备案函的3个月内发行。有别于公募基金的是,一对多专户一旦启动发行,必须在一个月内结束募集,不能延长发行期,而且,在销售过程中不能再增加其他渠道。“一对多专户的最低成立下限为5000万元,以100万的起点门槛来说,至少也要找50个这样的大客户,而且还有一个月的发行期和单一的销售渠道两个限制,对于一些销售能力较弱的渠道,并不容易。”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文斌亦认为,大基金公司可能暂时占据优势。“从现在产品的发行情况来看,我自己感觉品牌效应还是起到很大作用,公司本身的知名度对产品销售有决定性影响。据我们了解,客户还是比较关注大公司的专户产品。在第一波一对多推出时,可能大公司销售还不错,小公司稍显吃力,但在第二波一对多销售时,大公司也会比较吃力。现在可能已经又变成买方市场。”

业绩将成比拼重点

一对多专户销售陷入僵局,还只是这项业务推出后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更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业绩做好以带动这项业务的良性发展。

李波认为,虽然客户很看重公司品牌,但大公司的专户未必能有好业绩。“我们也比较过基金公司以前做的投资顾问类产品,有一些大品牌公司,业绩做得比较差,在市场上涨期间收益远远落后于指数,在市场下跌时期也没有表现出抗风险能力。这说明个别大公司的专户投资实力并不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研究员表示,相比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其实并没有显著的优势。一对多专户无非是没有仓位限制,但投资标的和比例限制都与公募基金一样,而且在产品设计上也无法做出什么花样。做好业绩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在一对多专户推出初期,业绩前景的不明朗也使客户采取了观望态度。冶小梅认为,在一对多专户的客户中,有一部分是从公募基金转过来的,相信这样的客户不在少数。对于这部分客户,他们考虑的因素可能会比较多。比如,客户原先认可的基金经理并不是都转去做专户,而且近期公募基金的业绩也不错,所以他们也不会断然抛弃公募转到专户。

猜你喜欢

专户吃力李波
关于加强地方财政专户管理的几点思考
吃力
关于县级财政专户管理的思考
风从哪里来
加强与规范财政专户管理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