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注重师生互动
2009-03-27钱灿群
随着第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长沙落下帷幕,中国话越来越国际化,然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中国文字,眼见着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笔者深感忧虑,更想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拯救的方法。
首先,学生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那些高级技术人员更是好单位大集团的抢手货,高薪水,高地位,学生自然心驰神往;学文就不行了,整天只会跟些文字打交道。其次,还有些人爱说风凉话,说:“语文这门课哪个老师不会教,谁还不会说中国话?”再说本来语文教学和作业批改就费事,加之这种风言风语,会让语文老师怀疑自己的付出值不值得,但在批阅学生随笔的时候我们总能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困惑、烦恼、不满和无奈都会引发教师的深思。
现状是如此令人担忧,语文教师如何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实行互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聊以拯救那濒临失落的华语。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就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呢?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师生互动学习是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上课模式,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当然,合作探究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因此笔者的做法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如笔者在教鲁迅的《药》时,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是靠什么交织在一起的?2.课文写了哪几类人物典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3.由前两个问题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笔者在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这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如刘开在《问说》中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二、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以恰当的评价行为,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魏书生先生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上课多发言,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合理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应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帮助学生驱走心灵上的疑云。因此笔者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一堂课上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往往都有三分之二强,让尽量多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沉浸在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三、教师要倾注更多的情感
语文学习其实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这是很正常的。师生之间就应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因此笔者的做法是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这就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情感。如在教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时候,在要求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笔者将文章最后一段,即“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朗读了一遍,学生听了笔者的朗读后,身受感动,有的同学眼眶湿润了。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语气、语调、表情等方面都模仿到家了,这就体现了师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语文天生重要”,大家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它不仅帮你读书识字,走入知识殿堂;它也在不断地培养着你的情感和意志。作为有情感、意志和理性的人,光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人文意识的残缺终究会影响到你的心态甚至生存质量,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钱灿群 江苏省靖江职业高级中学2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