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探析
2009-03-27夏冰
夏 冰
摘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为突破口,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师德建设、数量、质量、结构以及编制和待遇等方面探析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前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教师思想观念不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编制和待遇不好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找到这些影响因素的有效的对策,尽快建立一支人员精干、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师德崇高、专兼结合而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中等职业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的关键与基础。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
1.教师受“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依然严重
受“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重升学、轻就业”的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师也轻视职业教育的作用,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
2.教师数量堪忧
根据对2001年到2007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分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生师比由2001年的15.42:1上升到2007年的24.59:1(见表1)。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生师比要求的16:1计算,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缺口数量将达到40.93万人,这一数值还未考虑到今后招生的扩张。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和以“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除了“量”上不足外,更主要的问题在“质”上。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其教学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导向” 、“技能体系”转化,而这一体系的转化使得教师素质不高、技能不强等问题更显突出。具体表现在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职教师资基地基础条件较差等等。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4.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对教育部2006年中职教师的数据分析(详见表2,3,4,5),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中职师资队伍结构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明显偏低,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短缺,“双师型”的教师明显不足;其次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再次是学历不达标,硕士以上学历偏低,专科和高中以下学历者还占相当比例;最后是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过低,还有相当一部分初级职称和没有职称的教师存在。
5.编制和待遇限制了师资队伍的发展
(1)编制问题。兼职教师方面的有关政策还不确定,兼职教师进入学校以后,首先要确定他们竞争什么样的教师职务,是高级讲师、讲师,还是助理讲师。其次,他们的钱从哪来,这也没有政策方面的保障。因为有编制才有钱,这一部分人不一定要纳入到学校的编制。没有这个编制,就没法拿出钱来,没法拿出钱来,就谈不上聘兼职教师了。这样的话,就阻碍了这部分人的吸纳。
(2)待遇问题。《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而我们的中职教师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却享受不到相应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职教师的积极性。有的中职教师通过校内外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量的对比,产生厌教情绪;有的凭着自己有一技之长而“另谋高就”,还有的教师到外单位兼课、兼职,搞“第二职业”。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析
1.更新观念,注重抓好师德建设
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中职教育的定位,做好角色的转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中职学校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感的师德教育活动,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拓宽渠道、专兼结合,扩大师资数量
(1)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方面的优势。这些高职院校有着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各具特色,培养师资的适应性、实用性较强,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普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水平,完全能够胜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或实习课的教学。在当前职技师范教育还不够完善、不发达的情况下,这应该是培养中职教师的主要渠道之一。
(2)在普通高等学校和社会直接招收应届优秀毕业生。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普通高等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吸引那些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优秀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任教师。这也是当前解决教师数量问题的有效渠道之一。
(3)多渠道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兼职任教。我们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渠道地在社会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聘请在职、离职、待岗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充实到职业学校教学一线,承担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这是解决目前师资不足以及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重要手段。
(4)逐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用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逐步实现教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要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建立充满活力的学校用人机制。
3.多渠道开展中职教师培训,优化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1)为教师制定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培训机制。要根据教师个人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教师结构和专业发展方向,详细为每一位教师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计划。首先加快教师学历达标步伐,积极鼓励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其次把一部分文化课教师转岗并进行培训,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中历史延革的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每位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学精一门技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的文化、先进管理理念和前沿技术带回学校,带进课堂。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有了明确的努力和发展方向,优化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学校要经常举办课堂教学改革、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对于新教师还要经常举办各种比赛,如说课、公开课、技能比武等。把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推荐到市、省参加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比赛和评选,为年轻教师搭起展示才能的舞台,提供发展空间,让教师随时有一种压力和成就感,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培训讲座,开展技术指导,开阔教师视野,跟进技术发展,密切与社会的联系。
(3)大力发展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造就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也提高了职教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奠定了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造就一批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
(4)改进专业教师评价体制
教师培训必须建立考核跟踪体系,即培训前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培训中随时检查培训情况和考核情况,培训结束后企业要对其工作情况给以评价,学校还要考核其工作能力。把教师培训考核成绩与职称和待遇挂起钩来,对于成绩比较突出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待遇和提升机会,激励教师参加培训。
4.注重教师队伍的条件保障
逐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配和保障制度。各地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建立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办法,在保障教师基本工资待遇的前提下,将教师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探索建立教师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四、结束语
柳宗元曾经说过:“道不笃,业甚浅近者,不足为人师。”《礼记》中也说过:“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些古训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教师对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和重要作用,只有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来。同样我们也要知道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它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也是持久的,需要多方合作,多渠道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 刘春生.职业技术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
[3] 吴璟发. 中职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3:25-26
[4] 于万成、王玲玲、马三军.搞好中职教师培训的六种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27:28-29
作者简介:夏冰,男,1974年11月出生,中级职称,辽宁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职成教部教研员,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