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灵点灯
2009-03-20李红延
李红延
科研引领学习为先
清华附小多年来一直秉承着清华大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心理工作的开展也是从先向专家学习开始起步的,2005年至2006年我们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测评及德育手段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在北师大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对四年级的两个班学生,围绕着“价值观”、“情绪管理”、“交往”、“自我意识”四个主题,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孩子的变化,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化整为零板块并行
因为受人员、时间、教材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化整为零,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我们把心理工作设为几个板块:家长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中年级交往教育、校报等四个板块。
以家长学校为例,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做好小幼衔接的工作,每年新生入学都会进行家长培训,在这一过程中心理老师针对家长经常会问的6个问题进行讲解。
校报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另一个天地。每月一期的校报上都会有一个栏目叫“心灵木屋”,我们每期就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的宗旨是:轻松释放、少做评价、自然呈现、相互影响。这个栏目因为能及时反应学生的生活,选题往往是“进行时”,很受学生欢迎,他们都踊跃投稿。
系列教育循序渐进
心理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更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渗透上。所以我们强调系列教育,这个系列分“大系列”和“小系列”。
“大系列”指在全校开展的自我意识教育。一年级内容主题词是“我”,希望通过此活动看到更多的“镜中自己”;二年级内容主题词是“我的、你的”,使学生从物质的属有意识发展到意识形态的属有意识;三年级内容主题词是“我们”,让孩子理解当“我”变成“我们”的时候,要学会降低对对方的要求;四年级内容主题词是“我”,促使孩子学习以诚恳、明确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受和看法,接纳现状;五年级内容主题词是“你”,使孩子们体会被人认识的感受,了解他人眼中的“我”,从而促使他们“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加融合;六年级内容主题词是“我们”,学会诚恳地请求别人的帮助,学会既拒绝别人的请求又不损害人际关系。
“小系列”指为了使学生对于某一个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从不同角度以多种形式进行指导。比如,在四年级开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教育:第一课时是讲座《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第二课时是团体心理辅导《交响乐》,第三课时是问卷反馈及感受分享。
形式多样规范操作
积极心理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参与的态度,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正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的形式主要是以下几种: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导向课、座谈。
因为参加心理辅导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为了保证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开始工作时,都先进行统一的规范:例如,我校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前期教育时,一直遵循“温、文、稳、问”的四字原则。
“温”是温暖的意思。比如,科学地谈性,并不仅仅意味着专用术语、现实回放,而更应是一种态度,一种温柔、自然、充满爱的态度,令人感到温暖的态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这种“蹲下身与学生交流的态度”是我们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文”指的是事物错综所成的纹理或现象,在这里可以借指遵循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性。科学不仅指概念的科学,还指传授知识的方式是科学的。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初步具有了分析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青春期的一些知识又往往是“理论先行”,老师还没讲,学生们已经能说个子丑寅卯了,再讲就成了说教了。所以我们尝试以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稳”指的是不能操之过急,尤其在性教育方面,必须小心翼翼。
“问”是指要鼓励孩子发问,让孩子能和老师自然地交流。为孩子们铺设不同的交流渠道,既是课堂的延伸,同时也是解决所谓敏感话题的必要手段。□
刊中刊编辑 王雪莉 朱桂英 付江泓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