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类高职女生职业倾向性研究

2009-03-17李琳琳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女生

摘要:从女性心理学、高职女生特点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分析研究了女性性别与其职业倾向性的关系,并讨论了外语类高职院校女生的职业倾向性。

关键词:外语类高职院校;女生;职业倾向性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一直是高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必然大量地涉及到职业性向测评,如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倾向性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等。其中,职业倾向性测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发展方向。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女生比例较大,所以,研究女性性别与职业倾向性的关系,可以在实践中为外语类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参考。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职业指导专家约翰·L·霍兰德(John L Holland)以自己从事职业咨询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他人职业道路的深入研究,引入人格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并经过多次补充和修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职业指导模式,包括职业兴趣类型的划分、职业分类、职业类型鉴定表等。

霍兰德的理论建立在下面四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1)人的职业兴趣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常规型(Conventional)。(2)对应于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环境也可以划分为相应的六大基本类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中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3)人们一般都倾向于寻找与其职业兴趣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从而运用自己的技巧能力,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并且承担令人愉快的工作和角色。同样,环境也寻求与其职业兴趣类型相一致的人。(4)个人的职业行为是由其职业兴趣与所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因而,如果了解一个人的职业兴趣类型及其所处的环境类型,就可以对其职业行为进行预测,包括职业选择、工作转换、工作绩效以及教育和社会行为等。表1就是霍兰德关于职业兴趣的划分。

样本调查和结论

本次调研样本是选取北京某高职学院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四个系的大一、大二女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达83%。结果统计见表2。

在表2中,我们能明显发现外语类高职女生的职业倾向性。她们普遍倾向于社会型和艺术型的职业,而对现实型职业普遍缺乏兴趣。总之,职业倾向性偏差特点很明显。

调查结果分析研究

(一)性别因素

性别是最能影响职业行为的因素之一。以下我们从性别刻板印象、社会角色和女性性别认同三个角度分析性别对女性职业倾向性的影响。

简而言之,关于女性和男性个人特征的信念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大众媒体和文化是最能揭示和反映性别刻板印象了。跨文化研究表明,在很多国家之间性别刻板印象的核心元素是非常相似的,每个国家的被试都认为,喜欢冒险、独立、有支配欲和强壮是男性特征,而感情脆弱、顺从和迷信是女性特征。由于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从童年时代开始,人们就被强调用多种方式进行有关性别的学习,并获得“性别适当”的行为。而这样的要求也正是说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有不同的期望和标准。在工作中,职业角色也经常是性别类型化的:护理工作、文员工作和初等教育是传统的女性领域,而建筑和大学教育是传统的男性领域。在社会工作绩效评价方面,一般认为男性在传统男性化工作中有优势,而女性在传统女性化工作中有优势。对于男性化工作,男性被认为更合格并被期望会更成功,得到更强烈的推荐;对于女性化工作,女性更受欢迎。

关于性别认同的理解,儿童在早期生活中就可以获得。在两三岁之前,儿童会注意到自己的性别并能分辨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四五岁之前,儿童能够正确地把其他人按性别分类。六七岁时,儿童就会坚持认为性别是不可能转变的。等儿童长大一些,经验就会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并达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一般来讲,女孩是认同母亲的,从而认同了照顾者的角色。她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母职角色认同,也促使她们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主动塑造。从儿童时期女孩就受到训练学习她的角色工作,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常以自己的照顾行为表现来肯定自我,在人生每一阶段都赋予自己照顾的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为什么在霍兰德职业倾向性测量中一些“女性化”的职业会得到很高的百分比。如社会型职业,而现实型和企业型具有“男性化”的职业不受青睐。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高职女生更趋向于选择符合自己性别特征的职业。

(二)高职女生就业心理和职业能力特点

据调查,高职女生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自负与自卑心理高职女生就业心理是自卑与自负相交织。她们一面对自己有良好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就业时容易挑三拣四、高低难就;一面又欠缺灵活运用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柔寡断,尤其在屡遭求职挫折后,容易丧失参与市场竞争的勇气,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依赖与屈从心理城镇女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父母过多呵护,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女生往往有独立的想法而无独立的行动。在择业中表现出极强的依赖心理,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和个人独立决断能力,在择业时过分依赖父母、学校和老师。

攀比与从众心理攀比从众是高职女生就业过程中另一个心理特征。不少女生在寻找就业单位时不从实际出发,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评价,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适合,盲目的拿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把区域和薪金作为求职趋向,不愿从事艰苦平凡的工作。

尽管高职女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她们还是有积极向上的就业态度的,尤其在职业能力方面,高职女生有很大的优势:

独特的思维能力女生擅长于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处理问题时注意细节,思考问题较细致、沉稳,所以,她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构思设计方案时,往往使人感到和谐、典雅、细致和直观,采取的方法新颖别致,不像男性那样因粗心大意而破绽百出。因而,对于形象设计、艺术创作方面的工作,如在服装设计、文学创作、文艺表演等方面,比男生更具有优势。

出色的语言能力女性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性,在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外语类高职女生更为出色。她们在言语表达上往往比男性更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般说来,外语类女生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播音员以及教育、接待洽谈工作等,更能发挥其特长。

具有交往合作能力女性普遍具有社会性特点,比如温顺、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贴别人等,在社交场合中常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一些需要合作的工作上,她们会比男性表现出更好的协作精神。因此,她们很适合从事行政管理、办公室、公关、推销等工作。

独有的人格魅力女生在人格上与男生有着较大的区别。她们在刚毅、果断等优秀人格特点上比不上男性,但是她们活泼、温柔的性格却是女生独有的人格魅力。性别心理学表明:当面临突发的紧急情况时,女性会变得更加冷静、坚强与果断。所以,女生择业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发挥女性的人格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从而获得择业成功。

高职女生的这种就业心理状态和职业能力优势也决定了她们对社会型和艺术型职业的倾向性。这两种类型的职业也恰恰能够满足外语类高职女生的职业需求。

(三)社会因素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先看一组数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对当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本专科样本分别为 11 229人和15 222 人,分别来自全国 49 所和 34 所高校),调查结果见表3:

根据两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男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明显更高,而女生在学校就业的比例明显更高。在2003年的本科毕业生中,女生到国有企业的比例比男生低16个百分点,而到学校的比例则高出21.5个百分点。另外,女生到国家机关和科研单位的比例也略低。

再看一组数据。这里是我国经过人口普查获得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基本能够反映我国城镇女性的就业形势:2004年我国城镇就业总人口为2.65亿,其中女性为1.14亿,占43.0%,城镇妇女就业总量比2000年增加了13.2%;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为11 098.9万人,其中女性为4 227.3万人,占38.1%;城镇女性就业者较为集中的职业是商业服务人员,占全部女性城镇就业者的25.5%,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17.5%,而专业技术人员在女性城镇就业者中的比重还略高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但令人遗憾的是,城镇女性就业人员中单位负责人的比例(1.7%)仍然大大低于男性(5.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尽管女大学生就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女大学生对社会型职业的偏好和对企业型、传统型和研究型职业的低倾向性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第二,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数据中可看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女性正在越来越多地从业于传统劳动性别分工理念中“适合女性”的职业——商业服务人员和办事员:1982年、1990年2000年女性就业人员在这两类职业的比重分别是4.3%和0.7%、5.9%和1.0%、10.1%和2.1%。二是女性从业人员中产业工人的比重逐渐下降。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女性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13.0%和12.0%,在2003年的劳动力抽样调查中,这一数据又下降到11.7%和7.7%。这说明,以性别为基准的职业分化已有了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应当成为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

我们不可否认,从校园中大学生群体性的就业倾向到社会层面的职业选择,不仅给高职女生搭建充分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使她们能够在很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中尽全力张扬自己的活力、个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带给高职女生在职业倾向性方面的影响,使得她们自发地产生择业的性别化倾向,乐于从事与自身性别相符合的职业,如社会型、艺术型职业等,而远离其他选择。这也证实了霍兰德“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对外语类高职女生职业倾向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第一,无论学生倾向于社会型职业还是艺术型职业,外语类高职院校都必须清楚工具型外语类人才不是我们的终极培养目标,“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这首先是市场需求的表现,同时也是高职学生的渴望。第二,外语类高职的专业设置、课程制定及培养计划应进一步体现“以生为本”,并且要突出外语类高职女生人数比例较高的因素,从而关注女生群体对职业的诉求,进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专业制宜地把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第三,在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更多地关注高职女生的职业倾向性,做到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张梦霞.关于霍兰德职业兴趣与血型和性别特征的差异性实证分析[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7,(6).

[2]Osipow S.H.andFitzgerald L. F. 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4th ed.)[M]. Boston: Allyn andBacon,1996.

[3](美)S.E.Taylor L.A.Pelau D.O.Sears.社会心理学[M].谢晓非,谢冬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美)Claire AEtaughJudith S. Bridges.女性心理学[M].苏彦捷,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刘芳,王进.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1).

[6]林冰.对高职女生择业性别化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作者简介:

李琳琳(1976—),河南开封人,教育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比较。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女生
有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提高中学女生身体能力
工科女的就业思路初探
浅谈中学女生体育课厌学心理特征及对策
普通高校女生体育选修课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如何上好中专女生体育与健康课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女生的培养策略
女生比男生成绩好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关系初探
农村体育教学中女生心理障碍初探
女生做物理实验时的心理辅导
激发正能量 培育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