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09-03-17王晓燕
摘要:从师资来源、知识结构和实践教学能力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卫校师资队伍现状,结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特征,从对教师的要求和创建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卫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校;“双师型”教师;建设
由于专业要求的特殊性,使卫生职业教育相对其他行业的职业教育凸现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对卫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卫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教育教学理论匮乏中职卫校的教师可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两大类,后者毕业于医学院校,缺乏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大多是在教学实践中边教学、边摸索。师资来源的“先天性不足”明显制约着教师未来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缺乏医学知识,在教学中遇到相关的医学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很难把医学现象或病例有机地融入文化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缺乏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刻板单调,往往因教学效果不佳而遭到学生的异议。这在年轻教师登上讲台的最初几年尤为明显。这种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以学科知识代替专业能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未来发展的专业化程度。
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由于专业课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临床工作经验明显不足,加之医学临床的新知识、新技术进展迅速,导致专业课教师从教时间越长,临床实践能力越弱,以至于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而不会真正“看病治病”。这种现象在医学临床课教师中最为明显。虽然部分教师具有医师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但大都是“会讲不会操作”,与“双师型”教师的实质性要求相距甚远。
新时期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树立职教新理念中职教师除应具有教育质量观、教育人才观、教育道德观等现代教育观念外,还应树立以下两种理念。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文化课教师要学习医学知识,以适应医学教育的需要;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补充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修养,构建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二是要加深对“双型师”教师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双师型”教师除具有“双证”外,还应同时具备两种能力,即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后者是对中职教师的必然要求。
注重知识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充分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使教学内容在层次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等方面都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规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要综合分析,注重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性教学。
强化实践技能熟练地掌握所教课程的操作技能,是“双师型”教师的硬性标准之一,也是目前中职教师明显的能力缺陷所在。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承担课程的各项操作技能,包括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教学组织能力、仪器设备操作能力和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临床课教师不仅要能指导实验室实验和动物实验,还要能够在临床一线指导解决医疗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医疗卫生实践的需求。
符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三大特点,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中职教育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导向已使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趋于理性。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突出表现在人际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有效沟通能营造和谐氛围,规范操作能持续发展,这无疑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挑战。
学会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的过程,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促进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助于教师改进并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建议
加强引导,深化认识创建切合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应采取校本研修和派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或指导学生实践技能课效果不佳的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在实验室或教学医院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医疗实践能力。对刚分配或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应先在实验教学岗位上由实验教师带教,以弥补实验实践能力或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定期让具有“双师证”的教师到临床一线工作或进修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评估与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评估机制包括教学效果、科研成果、毕业生质量、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以确保“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而持续地发展。对符合能力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进修培养、学时费待遇、学术研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予以奖励,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努力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与评估机制配套结合,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王改芹.创业教育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卫生职业教育,2007,(7下).
[3]黄献红.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4]黄斌,王青松.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
王晓燕(1968—),女,山东招远人,河南省周口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