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2009-03-17张雪芳李春暖陈泓
张雪芳 李春暖 陈 泓
摘要:以社会需求和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切入点,根据本校和区域产业经济的特点,探索了高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提出了不断优化和完善服装专业的课程建设体系,建立既相对稳定,又具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对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
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生产一线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型、管理型复合人才紧缺的状况日益突出。仅以“女装之都”杭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三千多家服装企业、服装技师数平均为1/30,而类似情况还存在于其他众多的服装产业集群中。同时,为应对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服装企业也不断提高用工标准,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优秀的适岗能力、强烈的团队意识,以及一定的发展潜质等综合职业能力。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动态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单纯地培养岗位操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既满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企业的需要;又满足其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浙江省服装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我院服装专业通过调查、访谈,充分收集企事业单位有关专家和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骨干,以及用人单位领导对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素质的看法,从高职院校育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本专业实际自我剖析,明确了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课程安排上,存在各门课程之间条块分割明显,特别是服装设计与结构、工艺课程之间的脱节,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不连贯的问题,因而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2)专业口径过窄,与企业需求不能吻合。现代服装行业,从服装设计到制作,从品牌策划,到市场销售,从生产管理,到工艺技术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组合,形成宽、专、交的课程设置模式和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两方面都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有限,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影响了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适应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须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教育部《大力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可见,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学院专门组织师资力量,优化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实训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并经过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解决“知”与“行”的矛盾,
构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训练、岗位实践、社会实践等环节,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对各个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设计,强调找到“知”与“行”的平衡点,形成了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等层次划分,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训练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三年的实践教学内容。强调的重点具体如下:
首先,在服装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操作。在基础技能课程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出实物(产品或作品),通过制作过程的指导和分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与掌握其相应的技能;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服装设计创意——效果图——结构制图——制作成衣”四个步骤的具体实践,掌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领及内在联系,锻炼学生的各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
其次,整合知识结构体系,强调实践过程的思考性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过程的思考性主要是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带有一定理论探索性的问题,即“智慧+技能”的智能化问题,不再纯粹强调动作技能方面,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整合起来的目的。
总之,在课程设置上,学院紧紧围绕“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重构课程内容”这一理念,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紧随高层次企业的用工实际,使之既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又融合了对实用型高新技术的掌握,做到实际、实用、实效。这样的安排具有很强的驱动性,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也激发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以培养“能力”为主旨,
开展多元化的产学合作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以此形成的能力将成为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院通过对服装企业技术人才岗位和能力的解构,分析并得出:目前主要以服装设计、服装制版、生产经营管理三个方面为岗位核心,外设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服装CAD、服装跟单、接单和服装陈列等岗位群。由此可以得出,其关键能力是服装设计能力、制版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为打造核心技术能力,更好地搭建培养能力的平台,学院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在人才培养、技术与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展开合作,并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中,本专业实施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立足于服装业的岗位要求,以岗位(群)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构建服装教学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这不仅促使学生的学习以行动为过程,完成岗位化的学习任务,而且可使学生在自我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整个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应用能力,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当然,也有一些课程受条件限制,无法获得真实的课题,这要由教师安排模拟项目或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来实施教学,并尽量依据市场与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程序来安排,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除以上实训基地和项目课程建设外,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给予政策的支持,出台很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保证与企业的合作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并积极寻求校企之间更加广泛的合作。如,对于某些与学校建立长期“订单”关系的公司,可以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专业教材等,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完成,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也使自身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以跨专业选课机制与多通道交流
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雅克·洛德尔先生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有这样的论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纯粹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片面强调技能而忽略素质,强调产品而忽略人品,忽略学生作为全面的人的教学,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即使很容易上手某项技能,成为熟练工,但也会由于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人文素养、健康人格等方面的教育。
而对服装教育来说,服装产业不仅是做衣服,更是做文化。因此,只有培养学生“文理兼容,知行结合”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突出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把能够体现服装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纳入全校选修课程的整体体系中,与艺术、工程、管理和人文等多学科共同构建交叉渗透的选课平台,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爱好选修相关课程,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弥补专业学习的不足。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鉴赏能力、生活积极性、社会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开设有关文化、法制、道德、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讲座,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意识,进而全面发展其个性,培养出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独具特点的、宽适应性的服装人才,真正使他们“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
总之,通过对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正确把握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入调查,学院根据本校和区域产业经济的特点,积极探索高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服装专业的课程建设体系,建立既相对稳定,又具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科建设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水平,努力使培养的学生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使学院成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和专业知名度的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郭俊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陈志华.高职服装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吴同喜.试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之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88&infoid=8532000-1-17.
作者简介:
张雪芳(1972—),女,浙江嘉善人,浙江大学在读博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服装设计。
李春暖(1968—),女,浙江海盐人,硕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
陈泓(1970—),女,浙江嘉善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饰设计。
(本文责任编辑:宋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