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科学发展视域下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2009-03-16赵晓昕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科学发展观

赵晓昕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思想的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有关科学发展的问题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科学发展逐渐成为各政党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指导思想,党的统战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党际和谐是中华文化中和衷共济、和而不同思想在党际关系上的印照,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之下,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和谐的党际关系仍然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目标和追求。

关键词:党际和谐;科学发展观;民主党派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12009)04-0030-03

党际和谐是政党与政党之间竞争与合作、差异与共识、稳定与活跃等关系之间的交叉点,它是政党之间一种长期持续的合作状态,是政党之间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保持了良好的互助合作父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是一部各党派间和谐相处的历史。在新的改革开放的形势之下,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和谐的党际关系仍然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目标和追求。

一、党际和谐是科学发展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目标

(一)党际和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目标下科学决策的需要。党的执政的过程其实就是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引领和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中国当前政治架构中,执政党和参政党间的和谐共处有利于决策科学化的实现,有利于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各民主党派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履行政治监督、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功能,这就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弥补决策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足。民主党派的成员及其联系的群体很多都是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因而决定了民主党派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二)党际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下力量动员的需要。政党有不可推卸的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历史已经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身上隐含着无穷的伟力。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就必须把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社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合力。党际和谐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提高他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质量,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聚集和凝聚各个党派所代表的力量,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党际和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追求下政治参与的需要。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为实现或扩展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的活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空间的拓展不仅有利于增加政治制度的整合的能力,还可以防止公共权力超出其运行边界而产生异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大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需求逐步增强,这种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愿望给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稳定依赖制度化和参与的比率。如果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当政治参与提高时,社会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治性和内聚力也必须随之提高。”和谐的党际关系能够给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足够的手段支持,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政党和参政党所代表的绝大多数公民平等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将民众自发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转化为有组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将各种政治资源、政治诉求综合起来,吸收并同化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培养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认同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党际和谐是多元社会结构背景下社会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是执政党的基本功能之一。“在执政条件下,由于手中掌握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执政党政府必须以公允的面目出现,整合方方面面的利益,减少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执政党更体现为‘整合的工具。执政条件下的政党整合的手段主要包括价值整合、制度整合与组织整合。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利益追求逐渐得到承认,利益需求逐渐分化,社会结构逐渐分化。在这种情况之下,已经习惯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利益整合的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受到了挑战。目前,中国共产党组织网络日益健全,遍布整个社会,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党的决策反应了绝大多数群众声音。但这还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谐的党际关系可以使得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组织和渠道,给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提供手段上的补充和保证。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党际关系深层次上的理论一致性

(一)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2005年2月18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仅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基本原则,其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对民主党派的建设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全面、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衡量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合理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实际成功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进步的需要之后做出的正确的选择。衡量这种制度是否先进,不能简单的用所谓的西方政党标准,而是要把它放到能否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上来,放到是否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放到以人为本上来。党际和谐就是为了建立党与党之间协调、持续、长久的合作关系,构建这种关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科学发展观拓宽了民主党派发挥功能的渠道。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亲密友党,从这个角度来讲,民主党派也和中国共产党一样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工作的指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从党建立以后,无论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以人为本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

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将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准则,民主党派也应当以“参政为民”为己任,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从根本上拓宽了民主党派发挥功能的平台,为参政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根本性指导,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党际关系朝着和谐的目标逐步迈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极大地完善了多党合作的理论,使党际关系更加趋于和谐。民主党派的性质得到了更完整的表述: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民主监督的若干理论和政策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形式、内容也得以更加完善。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建设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参政党的参政意识。政党意识体现为政党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长期以来,参政党建设较注重于思想改造教育,注重于代表人物的‘代言,缺乏一个完整的政党形象。”与执政党相匹配,参政党自身建设也要注重加强党的参政能力建设,要对政党意识、政党运行机制以及政党活动进行全方位建设,特别要注重提高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发挥参政党的整体功能作用。”强化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就是让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真正认识到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在科学发展的背景之下,在参政党建设过程中,参政党面临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坚持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成员的头脑,打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民主党派应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在思想上将科学发展观摆到重要的高度上来,使广大成员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要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将自己参政议政的工作和行动落脚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参政党组织建设。没有完整的组织系统和健全的组织结构,民主党派是不可能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当前,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必须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人员的选拔要慎之又慎。要选拔政治立场坚定、与共产党真诚合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党派内有较高威信的人进领导班子。二是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组织发展,既要扩大民主党派的影响力,又要保证民主协商制度的稳定。如果在发展党派成员时,只是注重发展对象的学历、职称、职务的高低,而忽视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那么,由此建立起来的组织,只能是一个学术团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组织。更谈不上是一个政党组织。如果只有组织成员和基层组织的增加,以及组织范围的扩大,忽视了组织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忽视了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和参政议政的本质职能,那么,这个组织必然是一个松散的、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且失去前进方向和持续发展、甚至失去存在价值的组织。三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无论是对执政的共产党还是对参政的民主党派来说,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各民主党派联系各自所代表群众的桥梁,是民主党派保持着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只有把基层组织工作搞好了,民主党派工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参政党党内监督机制建设。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一直没有建立自己的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很多民主党派成员思想上不够重视监督问题。认为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决定了民主党派及其成员没有接触利益的机会,因而没有监督的必要。但是,随着我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在和谐党际关系的创建过程中,随着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途径逐渐拓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不断在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防止个别民主党派领导失职、渎职现象的出现,民主党派内部建立监督机构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建议,各民主党派在党内监督上可以学习和借鉴执政党一些好的做法,定期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党内监督和制约机制,以加强自身监督工作。

四、科学发展条件下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就是“和而不同”,既承认各个政党间的差异性,又不否认它们之间的长期共存、荣辱与共。由于地位不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在具体的利益上会有细微的差异。各党派之间也会就某些具体的政策主张、工作方案的不同而产生矛盾。但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政党间的互信互助的和谐政治局面无法实现。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际关系能够和谐的根本保证。党际和谐的前提是承认差别,和谐也并非要消除差别,差别的存在是我国政党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执政党应当以一种宽容理性的态度尊重差别。尊重听起来不太“顺耳”的声音,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际关系和谐的自然形态。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党际“和谐”是党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追求目标。和谐的实现,总的来说是一个从低级向中级以至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必然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立足国情、党情,根据已经具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构建和谐党际关系。在这一进程中,无所作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也无济于事。党际和谐的前提是有利于党的领导的实现,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坚持双向互动的原则。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是双向的,所谓的双向就是说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不仅仅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参政的民主党派的事情,它的构建需要各个政党的共同努力。共产党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这决定了它在和谐党际关系构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如果没有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参与和配合,和谐党际关系的美好目标也无法实现。所以,只有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互助互信、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谐党际关系才能最终实现。

(四)特色和借鉴相统一的原则。从本质上讲,政党制度和党际关系属于各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与党派关系都深深打上了自己国家传统和现实选择的印记。所以,构建和谐党际关系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政党运行模式。但是,中国的民主政治要发展,也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和有益的成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种类型的政党在处理党际关系方面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和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促进和谐党际关系的实现。

编辑:壬古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