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巧灵动 情韵共生
2009-03-12鞠蕾戴岳
鞠 蕾 戴 岳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1年级下册《巧巧手》。
教学目标:
1.感受劳动的愉快,体验、抒发取得劳动成果时的喜悦。
2.积极、热情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和感受不同的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力度、音色及音高。
教学重、难点:
1.聆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并表达劳动快乐的情感。
2.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喜悦,掌握音高、节奏等音乐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大家动手来劳动,体会音乐中的力度
(教师有意没有摆放整齐椅子。)
师:上课了同学们,快进教室吧!
生:这是怎么了?
师:我们的教室怎么这么乱呀?咱们怎么办呢?
生:一起来整理、收拾。
(师生共同收拾教室,将椅子摆好——同时播放音乐《大家来劳动》。)
(生坐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将歌曲《大家来劳动》完整聆听。)
(评析:创设一种不同以往的教学导入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劳动角色。)
师:你们听到的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生:劳动。
师:歌中表现的劳动是很轻松的还是需要用力的呢?
生:十分用力的。
师:你平时的劳动哪些是用力的?
生:擦地、擦桌子、擦门、扫地。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
(生模仿。)
师:怎样可以体现出用力呢?我们随着他一起来擦擦地。
(全班一起模仿,发出声音“嘿嘿”体现出用力的劳动。)
师:来,我们随着音乐,把你用力的劳动表现出来。
(伴随《大家来劳动》,师生共同表现自己的劳动动作。)
师:孩子们,干了这么长时间,累不累呀?
生:不累。
师:你们真能干。老师仿佛看到你们将玻璃擦亮了,地也扫得很干净。刚才你们把自己的桌椅摆得很整齐。通过大家的劳动,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评析:一边劳动一边听音乐,自然体验音乐的情感与力度。将生活经验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劳动动作表现音乐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们每天都在做着什么工作和劳动呀?
生:我的妈妈也是一位老师。
师:你的妈妈和老师一样,每天都在给学生上课,虽然很辛苦但很光荣。
生:我妈妈在医院,给病人看病。
师:你的妈妈真了不起,是白衣天使,她的劳动可以让人们身体越来越健康。
生:我的妈妈每天都在家里做家务。
师:妈妈每天都为你们做着可口的饭菜,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使你们穿上整洁、漂亮的衣服上学,非常辛苦对吗?
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劳动,社会工作也是千千万万的。
二、感受铁匠劳动的快乐,体会音乐中的节奏和音色
(出示一幅铁匠打铁的图画。)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是铁匠师傅——他穿着大围裙,站在火炉边上打铁……(描述画的内容。)
(评析:学生对铁匠的工作非常陌生,没有生活经验,需要通过图片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描写铁匠师傅劳动的音乐,听听铁匠师傅的劳动是很伤心的还是很快乐的,在劳动时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铁匠波尔卡》的实况,其中有一身穿大围裙的演员扮做铁匠敲打。)
师:谁来说说?
生:铁匠在快乐地劳动。
师:对,这是一个快乐铁匠,他打铁时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来模仿一下。
(师生共同模仿打铁动作及声音。)
师:咱们同快乐的铁匠一起随着音乐敲起来。
(播放乐曲第一主题旋律,师生随音乐模仿打铁动作。)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碰钟、沙锤、双响筒、串铃、锣、鼓、镲等。)
师:选一选哪些打击乐器最适合表现打铁呢?
生:三角铁、锣、镲、碰钟。
师:试一试。
(生敲敲、感受音色。)
师:除了这些打击乐器以外,你身边还有没有适合表现打铁的东西呢?
师:我们一起听一下结尾的音乐,听听它的节奏,尝试着记一记。
(播放音乐结尾处,引导学生重点听结尾处打击乐的节奏。)
师:让我们随着铁匠师傅一起来敲!
师: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准最后的节奏。
(师生共同演奏打击乐器,为乐曲最后一句伴奏。)
(评析:鼓励学生探索,使其按音色自寻音源培养学生创造力。)
三、共同搭建房子,体会音的高低
师:铁匠师傅在不停地敲敲打打,我们来听,这又是谁,在做什么呢?
(播放歌曲《粉刷匠》。)
生:粉刷匠。
师:你们熟悉这首歌吗?唱的是谁?
生:熟悉,唱的是粉刷匠。
师:那我们来唱一唱。
(演唱歌曲《粉刷匠》。)
师: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生:刷房子。
师唱:“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为什么?
生:刷房子时把油漆弄到鼻子上了。
师:小粉刷匠劳动时又认真、又可爱、又顽皮,我们再来唱一唱这位可爱的小粉刷匠吧!
(师生边表演边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回粉刷匠好吗?不过,首先我们得盖一所房子。
师:这个房子缺少几部分砖,看看是哪几块呢。
师:(指着墙上绿色砖块与学生接龙唱歌词——空白处仍接唱,但用手势表示出高低。)
(生边唱边感受缺少的几部分砖块。)
师:你们发现了,绿色砖块表示——
生:音的高低。
师:原来这座房子是由《粉刷匠》这首歌曲的曲谱搭起来的,那就请你们听一听、找一找这几块砖应该搭在哪呢。
师:谁愿意来搭砖块?
(生将三块砖搭上。)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看看搭的对不对。
(生一边指着砖块一边演唱。唱着唱着,发现旋律.不对,学生边唱边笑。)
师:错在哪呢?谁来帮着改正。
(生重新搭砖块。)
(评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识别音的高低的技能学习,渗透在音乐活动中。)
师:这回我们再来唱唱。
(生顺利地演唱下来。)
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着砖块带领大家用“啦”来完整演唱旋律。
(一名学生准确跟着音乐指挥大家来唱旋律。体会音的高低。)
师:这回房子搭对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将房子翻过来。)
生:哇,好漂亮呀!(一座房子呈现在大家眼前。)
(评析:色彩鲜明,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听觉与视觉手段的结合,会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搭建起了一座完整的房子,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房子搭好了,我们一起来粉刷!
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部分没有图色的房子。)找同学到前面来粉刷我们这座大房子。
(几名同学到前面刷大房子,其他同学发给小房
子分组刷,同时播放音乐《粉刷匠》。)
师:粉刷完你的小房子你们就贴到黑板上。
(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大房子的四周。)
师:这么多美丽的房子你们想用来做什么呀?
生:我想让它成为我们的教室。
生:我想它是我的家。
生:我想在这个房子里面唱歌、跳舞。
生:我想它是一个幼儿园。
(评析:满足每位学生的愿望,学生享受劳动的成果。)
师:虽然我们的劳动很辛苦,但你们快乐吗?光荣吗?
生:快乐。
师: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更是光荣的,劳动能创造一切。
师:看到你们高兴,老师也很开心,来,我们在这一座座美丽、漂亮的房子前合张影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粉刷匠》的歌声中照集体像。)
(评析:新颖结尾,精彩一刻,劳动是快乐的情感贯穿始终。)
总评: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不仅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思路,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本课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典型课例。在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能够在体验、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在教学设计上环环相扣。给学生的惊喜不断出现,学生感到新鲜、有意思。本课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本课将“劳动是快乐的”情感贯穿始终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歌(乐)曲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大家来劳动》、欢乐幽默的《铁匠波尔卡》、愉快诙谐的《粉刷匠》。有这些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音乐,伴随学生整理教室、模仿铁匠打铁、扮演粉刷匠搭房子刷房子,会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兴趣,以及享受劳动的快乐。
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这在低年级尤为重要。本课的导入、音乐游戏、结尾的设计不同以往、新颖别致。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从齐心整理教室,到铁匠用力打铁,再至粉刷匠唱着歌搭房子,最后又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前留影,这些音乐活动不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越上越兴奋,越上越爱上。这些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对音乐课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平等的地位,和谐的关系,将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在整理教室中感受音乐的力度,在打铁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音色,在搭房子中感受音乐的音高。我们看到学生在搭房子时,每个人那认真劲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各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在仔细地找砖块,当学生搭错时,一起用手指着砖块来唱,学生边唱边感到不对,不觉地笑了起来。看到学生那天真、可爱的表情,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和他们一起笑了起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也正是教学中精彩的一处。之后学生发现了错误,争先恐后地要来帮助改正,这个设计是通过听来帮助学生掌握音的高低。以下的教学环节顺理成章地进行,在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之后,老师还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顶粉刷帽,学生们爱不释手,特别珍惜,兴高采烈地在自己搭的房子前表演粉刷匠。一句话,在“劳动是快乐的”情感体验上,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了音乐知识,形成技能。这样的学习不是说教,不是讲授,而是渗透,是潜移默化。
个人简介
鞠蕾小学高级教师,省音乐学科教学能手,哈尔滨市道里区骨干教师。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艺术工作先进个人,曾连续两届获省教学大赛一等奖。“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验美、受到艺术的熏陶”是她课堂教学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