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

2009-03-07李青侠吕一波

管理观察 2009年3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跨学科研究生

李青侠 吕一波

摘要: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跨学科研究生素质培养、导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几方面探讨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跨学科 研究生 培养质量

研究生是完善知识体系,深化知识内涵,研究学科前沿的一个阶段,这部分人为了对所学专业或所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深造,从而考取高校或研究所的研究生。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为了缓解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他们也通过选择考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正是这一类人导致跨学科考取研究生人数增多,使得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多样化,由于这部分跨专业研究生没有本科课程基础,研究生阶段补修也较薄弱,致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影响,本文通过我院近

几年招收跨学科研究生的实践,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跨学科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由于一部分学生只为拿学历而选择读研,为了考试而学习,通过集中学习来取得入学资格,却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这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显得非常薄弱,这就加重了入学后对研究生培养的责任。通过考试很难反映考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潜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这势必会影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当前录取制度在无形中会使一些人产生投机心理,过重的功利意识严重影响招考部门的招生工作。

2.跨学科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以黑龙江科技学院最新制定的培养方案来看,每个学科都为跨学科研究生设置了补修课程,以使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补修本科的主干课程。研究生在选课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分是否修够而不考虑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上缺少自主能力,修分为主、学习为辅的风气严重影响到学习质量。我院专门开设补修课程,也可以与本科生共同上课来补修,多数研究生都只是按照个人培养计划表中的课程去上课学习,难以满足跨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

3.跨学科研究生学制年限不完善

研究生的学制年限自1978年恢复考研以后基本上定为2. 5至 3年,2000年后国内众多高校纷纷改制试行两年制,这对单学科研究生培养来说,可基本满足研究生知识理论的积累,但对跨学科研究生来说,本身的专业基础就很薄弱,如果相关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的学习不能得到加强,缺乏起码的基础理论积累,就不利于跨学科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很难得到培养。所以,跨学科研究生要用一定的时间填补本学科相关知识,学制年限过短将无法保证培养质量。

4.指导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提高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加大,跨学科研究生数量增多,而导师的人数和知识水平却未及时得到相应的补充和提高,能够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导师更是凤毛麟角。这就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带来了严重后果。部分大学缺少高知识结构和层次的导师队伍,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影响,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部分导师群体虽己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胜任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资格,但由于社会活动太多,再加之慕名而来的研究生太多,导致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当中,影响了研究生质和培养质量。

二、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1.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合理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不仅起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良好能力结构的形成。要保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改革课程设置的结构,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确定理论基础和课程体系。对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要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单独设置课程,拓宽培养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课程设置原则: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分层次设置课程,体现纵向衔接与递进,处理好本科生、硕士生两个层次的关系;明确各类课程的定位,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关系,体现课程体系的相对完整性。课程设置的内容要体现前沿性和综合性,不仅要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为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保证。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服从于培目标。要实现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多样化,要制定弹性培养方案,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研究生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数量规格的要求科学规划研究生的修业年限。考虑培养计划的弹性和可选择性,为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

2.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实验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平台,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实验中心不仅可以使研究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和技能,而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水平的实验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以工科为例,如若不进行实验室锻炼,谈何培养高水平人才。尤其对跨学科研究生而言,实验室更是他们接触和深化所学专业的基础,有的研究生在入学以前可能从未接触过实验台,这就需要从最基础的实验开始。本科实验室,学科实验室等实验设施齐全才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才能营造好的学术氛围。

3.构建交叉学科

由于每一个学科都有一种知识传统,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学科的研究,其思维方式、研究手段、概念体系被特定化后,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交叉学科的发展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打破封闭体系,实行开放性的学术思想交流。由于跨学科研究不受学科边界和传统专业的限制,不受某一理论和方法的约束,多学科合作、交流,使参与者知识得到更新,知识结构得到改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性得到加强。同时,参与者的知识结构在多学科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步趋于优化。

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必须要有好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提高专业知识和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在学术活动中鼓励发问,形成一种交流式的开放环境,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黑龙江科技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参加2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研究生本人还要开展一次学术讲座。通过把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作为一项制度贯彻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5.改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

要强化指导教师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生导师要由单导师向多学科交叉的导师指导小组模式转变,建立多学科结合的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如培养计划的制定、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等,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提供平台。不同导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不同,学术思想、思维方式不同,研究生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受到多学科交叉教育。另外安排不同学科的教师跨学科联合授课,接受多学科教师的指导。充分利用优势研究方向来进行师资交流,不仅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也使研究生了解同一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学科。根据专业和培养方向,指导小组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市场管理人员等组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相关外籍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还可以引进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理念,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走国际化道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纪军, 倪承普, 罗秋敏. 跨字科研究主咭养质量他系侧构建[J]. 航海教育研究. 2007.2.

2. 罗仕鉴, 陈杭渝, 孙守迁. 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110(6)

3.周叶中. 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教育. 2007.8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跨学科研究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