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09-03-07徐慧晔
摘要:高校间的分化和竞争促使其形成各自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从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从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框架体系;我国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教学研究型大学 财务管理 培养模式
一、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框架体系
企业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应能准确把握企业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系统,使之形成一个周而复始、螺旋式发展的良性循环轨迹。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生产工艺构造;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应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向;能预测和把握环境变化,正确应用经济政策、金融市场和法律政策为企业理财服务;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职责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高。
针对“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知识”这一问题,《东方企业家》杂志2004年初与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联合举行的以ACCA会员为对象的调查表明,35.5%认为是管理知识;25.8%认为是行业知识;17.7%认为是国家政策;11.3%认为是市场营销;9.7%认为是IT技术。分析可见,管理学和金融学知识是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可见,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完整的知识结构是由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投资学构成的。同时,在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进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二、 我国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在多数高等财经院校中,财务管理学专业仍然从属于会计系或会计学院。但由于在我国长期存在“大会计”的观念,会计和财务管理职责不分,会计人员先入为主,造成财务管理人员岗位不清,毕业生就业难,部分院校中途停办。
2.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试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少,积累的成熟经验不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不同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均是以会计学教育的专业课程为基础,经过微小调整后而制定的。另外,作为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财务管理与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但在目前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关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等方面的学术内容基本上被忽略了。
三、 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以技术应用、技术开发为基本的高级人才;在培养的层次上本科教育占比较大的比例,一般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科学门类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学历教育一般都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的层次。
本科教学质量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生命线,而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如何构架有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几个方面考虑: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业务培养目标看,学生应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从业务培养要求看,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职业岗位定位看,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事业单位及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险保障等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
1.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设计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原则,选修课程的设置注重并体现学科交叉,扩大知识面,加强素质培养。
为真正体现按宽口径设置学位课程,必须保证所确定的学位课程是财务管理学科的真正核心基础及精髓,牢固掌握该课程可以受益终生。这些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能融会贯通。同时,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程来实现。选修课程又分为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是本学科核心基础的延伸,其本身具有重要性,而且更直接地通向应用;任意选修课可以拓宽其视野。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层次型、结构性和系统性,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即通过完整的、科学的、严格的财务管理学术教育,让学生了解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出正确的理财观念,训练出高水平的理财技术,以最大程度地使他们适应毕业以后的就业环境,尽快地成长为优秀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部分。公共基础课指的是管理类学科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如经济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指的是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性外围课程。
参考文献:
1.杨淑娥,加拿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及其启示,理财者,2004.1
2.顾冰,迎接CFO当家时代,东方企业家,2004.04
3. 郭冰,财务管理方法论,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08
4.邓道玉等,进入“211工程”的中国高校,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01
5.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会计研究,199
作者简介:徐慧晔(1980-)女,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从事专业:会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