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化学课
2009-03-05张宝东
张宝东
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转变。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发自内心地去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主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呢?
1 改变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更多的是为了体现“价值引导”。教师的教学不能只立足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的知识,也必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更应该通过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这个途径,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理念的深刻变化。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究过程。
2 弄清学生主动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2.1 具有良好的基础:
学习新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这样学生才会应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例如:教师设计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在让学生在向稀酸中加铜片前,先加放少量的碳酸钠粉末,这种似乎“不合常理”的小小改动,却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逼”着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要加Na2CO3(为了排走试管内空气)?为什么要排空气(NO易与氧化合)?为什么能排气(CO2比空气重)?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其思维容量,一个普通的验证实验就变得不普通了。实验启迪思维的功能也就充分体现了。
2.2 保持持久的动力: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处于被动地位,由于题海战术,教师陷在作业堆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转变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凭兴趣或好奇心去维持主动学习是很难持久的。如在教学“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一节时发挥“情境驱动”的主导作用,晶体的立体结构只在书本平面上画出,既单调又乏味,枯燥呆板的记忆方式会使学生认为所学的内容毫无意义,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多媒体则可以把各种晶体活灵活现地制作出来,学生可以看到生动逼真的Na原子的立方体结构,Cu、Ag等金属原子以最紧密堆积方式形成的立方体结构,TiO2的四方结构,石墨的层状结构,CO2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结合而成的立方结构晶体等等,再配上立体结构的旋转、透视等,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精练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知识的熏陶,以其丰富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可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注意的时间不是很长,学生很容易疲劳,开小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的化学课可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课件或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例如高一化学“氮气”一节中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其中NO2与水的反应是教学难点,采用下面设计:先从氮的化合价引出氮的五种价态的氧化物,介绍其颜色后演示实验:一瓶无色的NO上倒放一空瓶,抽走其中瓶口玻片,NO与空气混和,立即出现红棕色,向其中一瓶加入少量水,盖上玻片,稍振荡,瓶内红棕色消失。再抽开玻片,瓶口上方又出现红棕色。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红棕色气体的出现、消失、再出现、再消失),自己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由于实验设计和组合得合理,学生大多能自行总结出NO和NO2的重要化学性质,而其中的难点内容(N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中还有NO),也由于实验设计的巧妙而被顺利地突破了。
2.4 引进竞争意识:竞争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始终有意识地引进竞争意识,强化竞争机制,无疑将能使学生们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求胜心人人皆有,我们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把学习的主动性推向高潮。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实验时,看哪一组能又快又好地得出结论,哪一组完成的实验既快又规范,并让他们分别在全班汇报,让全体学生来评判,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为争得荣誉去主动学习。
3 找到培养主动学习方法
3.1 肯定成绩、培养热心:
教师应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能从实验的表面现象的观察深入到对实验本质的探究。不可否认,学生素质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速度慢,有的学生思考深度不够,不过只要学生主动去学习,总会有进步,这是难能可贵的。如在探究一种物质(例如钠)很活泼,从结构上看是什么原因?这样活泼的金属,自然界能游离存在吗?这种金属的活泼性具体体现在可以跟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这些性质有实用价值吗?钠为什么要电解才能制得?它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这样的学习就将知识串在一起了。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既有成就感又有提高。
3.2 创造条件、主动参与:
要培养主动学习,还要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探讨中来,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参与需要老师的巧妙的调动和精心的安排。让学生和老师换位,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因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创新的源泉。又如高一学习SO2性质时,在盛有已通SO2漂白的品红溶液(无色)的小试管上部放一小块红色花瓣,加热试管,溶液复红而花瓣变白,通过现象的奇特去激发学生思考SO2漂白与Cl2漂白的不同。同时课堂教学也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要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支持学生对权威的质疑。
3.3 设问精心、点拨及时:
为了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持续下去,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问题要有目的性、渐进性和思考性。学生在主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全面,出现障碍,致使思维中断,学习的主动性因而受阻。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学是一个再继承再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实践,及时的总结;更需要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惜艰辛和汗水,一定会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新的成就。
收稿日期:200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