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09-03-05王宏强
王宏强
【摘要】教师不仅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渗透;教育;重视
How in language teaching seepag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Wang Hongqiang
【Abstract】The teacher not only should take the knowledge the instruction, but must even more take students psychology, takes own personality to the student the influence function.
【Key words】Seepage; Education; Value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与人类的生存、健康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更多。21世纪人类将进入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1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怀、爱护,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经常使用 “我相信你会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 “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等平等和激励性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
2 科学地处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材的处理与挖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地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专业特点与学生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学第十二册《校花心木》一课时,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人的成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磨练,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3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好奇探究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精确细致等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自主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例如,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创设情境,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4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对于一些能够独立完成阅读课文的学生,教师放手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对成功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以强化其成功的体验。例如学第十二册《顶碗少年》一课,让他们在独立阅读中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
5 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比如,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就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6 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小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时期,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且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处理好教材,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地渗透,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