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维创新思维
2009-03-02喻译萱
喻译萱
多维创新思维一般是指从多个角度产生新的想法,是人的一种高级思维,是以多角度的探索、多层面的求新为特征,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维创新思维,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现代创造学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造潜能,这种潜能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要培养学生多维的创新精神,教者和学者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双方轻松对话、平等交流、包容理解、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一致。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才会活跃流畅,学生就能敢想、敢问、敢学,就能从超常规独特视角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思想与见解,老师应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与表扬。即使错了,也不要直接对学生说“你错了”、“这样不行”、“异想天开”之类的话。笔者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如果学生有不同见解,就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明白在教室里没有指责、没有嘲笑,没有冷面孔,有的只是鼓励、宽容、热心肠。
二、设计探索性教学内容
1.精心设计练习,突出开放性。现行教材中的习题大多具备完整的条件和问题,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这样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解题思路的多样性、问题的内在因素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精心设计,合理重组,化单一为多元,变封闭为开放。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笔者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动物园里有熊猫3只,猴子24只,长颈鹿4只,大象1头,斑马8匹。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其中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使思维富有创新性、灵活性、多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实践性。笔者在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数学不能拘泥于教科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的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应用题时,笔者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次“我帮妈妈管家”的数学应用题,从而让学生了解家里一周油、粮、副食、煤气、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总的收入是多少,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价值800元左右的消毒柜,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学生们通过搜集、整理、交流、分析、应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大增。
三、努力提供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
1.师生互动,激发创新思维。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根据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在教学难度不大或延伸式的例题时,学生能独立尝试解决的,决不越俎代庖;能通过讨论交流获取新知的,就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合作创新;学有困难的,笔者也不急于给出答案,通过创设情境和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并鼓励全体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多维性创新。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444,问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经计算,学生回答:“能”。接着,让学生说出一些三位数,而且都是“3的倍数”,笔者就把这些数变换各数的位置,如324、234、432、423、243,让学生“检验”变换位置后,这些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这时,有些同学就在总结规律,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多变创新的思维被完全激发起来。
2.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思维。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过程中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从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一般性的,因此,笔者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让学生先行讨论。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有位学生提出了“一张信纸是不是长方体”的疑问,全班同学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这时笔者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它没有高,所以不是长方体。”有的说:“它有高,只是很薄,所以是长方体。”有的说:“把信纸平放在桌面上,就是一个长方体。”还有的说:“如果两个同学将它的4个角拉紧,就是长方体。”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挥了潜在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只要教师善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上的探索者,善于激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入钻研、挖掘教材资源,学生的多维创新就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能在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形成遇事求新、求变的创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