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命题人商榷

2009-03-02钱升荣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孝经竹简论语

钱升荣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14—01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有一段关于“经”的材料阅读题,笔者认为,三道题中有两道题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在此提出来。想与教育界同行及全国卷2的命题人一同探讨。原题是这样的: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字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成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第5题参考答案是选C。

就阅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C选项说: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文中说得很明白,清代今文经学派所认可的“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孔子亲手所定之书,至于它与纺织上的经纬之经有没有关系那是不暇考虑的。虽然说没有关系的提法有点武断,但就强调孔子亲定这一点来看。这样理解也没什么错。如果是以重要与否为标准,恐怕今文经学派也就不会特意把孔子亲定这一条作为标准了。就这或许是出题者设的一个陷阱,但就效果来说,这一陷阱显然设得不够高明。

再看D选项,“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这一条倒是很有问题。我不想考证该观点出自何处,起码是材料中找不到任何这方面的信息。况且,除了周代的官书以外,《春秋》为孔子所著,是以记载鲁国的历史为主的史书,它不是什么官书,应该属于个人专著,可它是公认的经书。还有一本《易》,是占卜用的,是不是周代官书没有考证过,但它也是公认的经书。学术界有“五经”、“六经”之说,“五经”一般指诗、书、礼、易、春秋,“六经”则加入了“乐”。不管D项观点是不是真的正确,可材料中没有提供这方面信息,说它符合原文意思就缺乏依据。何况。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的周代官书也不见得都是“经”,“二尺四寸”怎么就成了古文经学派判定“经”的标准呢?考生不是神仙,不可能全知全能,除了阅读材料,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了解古文经学派的看法,还要确定它是正确的?

因此,笔者认为,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有问题的。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第6题的参考答案是B。

文中的原话是这样的: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笔者看不出B选项有什么问题。它就是文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哪里不符合?

而A选项“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与文中的原话“《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则不是很吻合。“一般认为等级较低”,话没说清楚;原文中“据说是汉人所著”,说得就比较明白了。汉代能够享受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规格的是重要的文献以及官书,古代留下来的“经”当然算得上是重要文献,《孝经》虽然名义上是“经”,但它不是古代留传下来的,而是时人所著,自然够不上二尺四寸的规格。选项中的“一般认为等级较低”不确切,它能享受一尺二寸的规格,已经够高的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是重要的文献,但由于是解经的文字,就只能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孝经》能享受一尺二寸的规格,原因恐怕就在于它被冠以“经”之名了,否则,恐怕它是连一尺二寸的规格也享受不到的。汉初统治者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汉文帝人称孝文帝,可见《孝经》在汉代的地位了。以它的地位尚且不能与《诗》《春秋》等古代之经平起平坐,更何况解经的文字?“春秋三传”不是经,虽然也重要,只能用6寸简书写,以示与经有所区别,不是很合逻辑吗?凭什么说它不符合原文意思?至于它为什么是用6寸,从后面对《论语》“袖珍本”的特点介绍来看,应该跟它有关系。《论语》非孔子所著,但毕竟是纪录孔子言行的书,其重要性显然比“春秋三传”的地位要高。由于它使用了8寸的简,解经的文字自然又要等而下之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断。

笔者认为A选项“一般认为”说得有些含糊,不过。它虽没有像原文那样明确揭示出原因,却也还说得通。如果一定要选出个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来,笔者主张选A,否则就全都不要选。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看法,谨此提出,希望全国卷2的命题人或其他有识之士,为笔者析疑解惑,不吝赐教。

猜你喜欢

孝经竹简论语
竹简和毛笔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竹简倒水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半部《论语》治天下
竹简十八罗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