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2009-03-02杨艳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来访者辅导心理健康

杨艳华

摘要: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而社会支持却相对减少、个体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02—02

近年来,离婚这一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事实,由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其中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就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离异家庭大学生所经历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心理状态的调整比其他同龄大学生所经历的更为激烈,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能力能够逐年增强,但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是难以消除单亲给他们带来的积累性消极影响。相反。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新的心理冲突的发生,常常还会使心理健康危机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1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自我控制力差

离异家庭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控制力。在大学生中,离异家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离异家庭子女因为家庭、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波动。另外,社会经验的缺乏使他们遇事不知如何处理,心中忐忑不安,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噩梦、恐怖等现象。因此,缺乏自我控制力是离异家庭大学生产生心理不安的重要原因。

1.2自我成熟度低

离异家庭大学生和完整家庭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成熟度低的现象,其中部分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不安现象,这部分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不安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大学生处于l临界地带,这部分学生必须及时给予引导。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自我成熟度低的离异家庭大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既不能面对,又不能运用有效而且符合实际的方法去控制因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紧张,往往表现出情绪不安,易激动,易烦恼,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不安。

1.3疑心与妄想倾向严重

调查显示,离异家庭大学生疑心重、嫉妒心强、对人不信任,常常斤斤计较,很难与人相处。由于孤独感强,妄想或偏执的倾向也比较严重。这种妄想倾向往往表现为心事重重,不愿与人交往,认为其他人是可笑的或古怪的,即使深处人群中他们也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

1.4冲动性紧张倾向突出

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个体自身心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先前积累的消极因素影响,离异家庭大学生遇事易兴奋、易被激怒,缺乏自信心,常常心神不定,整日战战兢兢,不能控制自己,度日如年,有神经质倾向。常因缺乏对人信任与人关系不好,常常会很着急地说出出人意料的话,在危机面前难以保持沉着,碰到困难容易心情沮丧。

1.5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突出

离异家庭大学生与完整家庭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钱焕琦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中指出“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社会群体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试图发展这个方面的能力并对此做出评估,以便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而离异家庭大学生作为这一过程中的“特殊”主体有着与其他同学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他人的态度十分敏感。

1.6抑郁倾向严重

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被父母、社会所属远而产生抑郁感,从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对周围的任何事存在戒备、厌烦的心理,缺乏自信心,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做什么事也打不起精神,对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总是生活在阴影里。

1.7明显的对人焦虑心理

很多离异家庭大学生在其父母离婚过程中受不良行为和环境的影响,父母间的敌视甚至相互攻击等因素使他们在日后的与人交往中容易对他人产生防卫心理,他们总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怕的。缺乏安全感,心中充满的郁闷难以排解。

2解决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2.1创建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为离异家庭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帮助教育者利用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包括学生自然状况、家庭自然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学生既往病史、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等;第二,反映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包括智力发展状况、个性品质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学习适应性状况以及综合评定建议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定量描述,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的各个侧面;第三,学生择业期望、自我意象、有关人员根据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提出的择业建议等。

2.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心理卫生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理发育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2.3有效借助网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网上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网上聊天室、电子邮件或新闻组的线上互动功能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为来访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咨询而言,网络心理咨询是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来访者不需要与咨询师见面,因而这种方式有利于离异家庭大学生与咨询师平等交流,缓解心理压力。

2.4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并举

首先,要针对离异家庭大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展开互助式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者和离异家庭大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一方面,因团体心理辅导每次可以接待多人,所以比个别心理辅导更经济、更省时。另一方面,团体心理辅导能运用集体的力量,促进来访者行为的最大改变。由于团体心理辅导为来访者提供了比个别心理辅导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经历的相似性,可以使这些小组内的成员放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扉接受辅导,接受他人的帮助,寻求更多的社会与心理支持,增强抗挫折能力。在辅导的过程中,榜样作用与模仿学习,更有助于来访者的过程,使他们能通过感情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去辅导和帮助其他学生。这种经验和感受的分担。具有治疗性的作用,最终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其次,要针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开展面对面的个别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2.5建立和完善离异家庭大学生学校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6引导离异家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积极进行社会交往,是一个人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充分表现自我,才能使自我的各个方面得以显现。一个脱离了社会交往的人,是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然而,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突然变故,一方甚至双方离他们而去,亲子交往受到人为的遏制,因而交往意识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自我压抑。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关系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以至于达到不喜欢父母,甚至痛恨父母的程度。家庭中交往意识的降低,会使离异家庭子女不愿与同伴交往,尤其是自己处境的突然变化在遭到同伴的非议、讽刺和挖苦时,就更会对同伴敬而远之。因此,强化离异家庭大学生的交往意识,提高他们交往需要的紧张度和迫切性。并使之迅速转化为亲合动机。是使离异家庭子女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社会性关系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来访者辅导心理健康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