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母语习得看双语教学

2009-03-02刘缘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语言学母语

刘缘媛

摘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部分原理来研究双语教学。经过分析说明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指出了双语教学的关键期,环境,方法,情感因素,语言输入的正负迁移以及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期望能为我国的双语教学提供一点见解。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母语习得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85—02

近十年来,“双语教学”一词在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成为教学界议论的热点,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双语教学的学校。实际上,双语教学早在二十世纪30,40年代就进入我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也一直在推进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性质,目的和具体形式受多种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双语教学就有着不同的模式。但归根到底,双语教学属于心理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的研究范畴。双语教学是一种教育体系,目的是使学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顺利地进行交流。但是,两种语言的同时存在是否符合心理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呢?它是否有可行性?要实现双语是否需要其它条件?由此看来,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运用都涉及到语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因此,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双语教学的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

心理语言认为,语言的使用要以认知为基础。由于人们是在无意识中习得并使用母语的,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即以为语言交流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需要多少知识。结果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人们就感觉到必须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如语义和句法结构。我们才能使用它。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些根本的关于语言和交际的知识是从我们使用母语的能力中转移过来的。因此,我们能从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中得到很多关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启发,帮助我们推进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的定义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Bilingual)的定义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双语教学所给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双语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比较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即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因此,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由于国情和教育目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的类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学习,此外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研究结果表明,浸入型双语教学是效果和成功率最高的一种类型,但在我国由于主客方面某些条件的限制,现在多数学校只能采用保持母语型模式或双语过度型模式。

2儿童母语习得相关理论

(1)语言习得理论。行为主义理论:Bloomfield,Skinner的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或刺激——反应理论(Stimulus-Response Theory)。

心灵主义的“内在”论:Chomsky提出的“内在”论(“Innate”Theory),或称“天生”论(The Nativist Theory)。

交互作用论(interaction theory):有许多因素(如社会的,语言的,认知的,生物的因素)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相互起作用,相互补充。认知的,社会的因素固然会影响语言习得,而语言的习得也会反过来影响认知的社会能力的发展。所以这些因素不但相互起作用,而且互为因果。

交互作用论有三种,一种是Piaget的发展认知论(develop-mental cognitive theory);另一种是信息处理认知模型(informa-don processing cognitive models);最后是社会交互作用模型(so-cial interaction models)。

(2)Halliday认为,儿童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是在学习怎样表达意思(learning how to mean);因此,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逐步掌握以语言表示功能的各种可能方式(func-tional potential)的过程。

(3)在这些方方面面的环境里,成年人对儿童所说的话是儿童习得语言的主要的输入。最近十几年来,从Brown和Bellugi开始,许多心理语言学家都致力于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言语(adult-child speech)研究,并发现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言语有不少差别。

(4)就脑的机能而言,同一脑的中心与所有的语言机能有关。也就是说,如果左侧脑损伤,其整个语言学习能力就受到损伤。因此,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同时学习或使用两种语言并不比学习或使用一种语言有更大的负担。

(5)在教学上,语言的习得除了儿童对本族语的学习外,还包括外语的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外语的习得和母语的习得非常相似,也符合一般的语言习得理论(Ellis,1986)。

(6)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潜遗传能力。这种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语言能力,在其产生和发展时期如果得不到开发,它就会逐渐消失。这一时期叫做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认为在青春期前)。

3母语习得理论对双语教学的启发

(1)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同时学习或使用两种语言并不比学习或使用一种语言有更大的负担。这首先就肯定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许多学者实验后发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右脑的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美国心理学家Asher开创了一种TPR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学习方法,即通过身体动作学习另一种语言。这种方法最初是从母语的学习中得到启发的。之后,斯佩里的脑单侧化发现: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

(2)既然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双语教学就应该在关键期内开始,从而保证语言学习的最佳效果。比如,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此时,第一语言和母语同时输入将有利于儿童同时掌握两种语言,成为真正的双语使用者,而且还有助于其智力发育。所以,最理想的双语教育年龄是学龄前儿童。同理,小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效果要比中学生好。成年人

大脑发育已经成热,又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再开始接受双语教育,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得出接受双语教育的年龄越小越好的论断。心理语言学家Chomsky在他的“内在”论中指出:人类具有独特的习得语言的生理天赋:而有些语言能力需要生理系统的成熟才能出现,因此,儿童在未达到某一认知水平之前不能习得语言。

(3)语言习得的交互作用论让学习者懂得:环境在语言习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要进行双语教学,加快学生语言的习得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好的语言环境。所谓语言环境,它不仅包括学校,教材,设备等硬件,也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态度等软件。根本原则是,这个环境必须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语言输入,并且为学生将所学语言用于交际。为使用所学语言时从环境获得反馈而提供充分的条件。简单说就是要尽量使学生能看到,听到,读到真实的语言材料,并且能用目标语与周围以这种目标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谈,从而得到正确的反馈。

(4)由于外语的习得和母语的获得非常相似,也符合一般的语言习得理论(Ellis,1986),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想一下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父母采用“儿语”(motherese),即一种简化了的语言形式来交流。他们最关注的是和儿童的交流而不是儿童说话语法是否正确。那学习第二语言的课堂为什么不能采用这种模式呢?如果老师和父母能包容语言错误。学生就愿意说话而不怕出错,更积极主动地发展语言能力。

(5)Halliday认为,儿童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是在学习怎样表达意思(learning how to mean)。同样,要习得第二语言,老师应关心的是如何让学习者用语言交流思想,而不是语言的形式或规则。Krashen认为,在学习语言的早期阶段。不可能达到准确而流利。当老师强调准确性时。学生就很难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老师对学习者的错误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6)心理语言学认为,成年人对儿童所说的话是儿童习得语言的主要的输入。在双语教学中老师就成了主要的语言输入者。这无疑对双语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双语老师一定要有过硬的语言技能和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并且懂得语言尤其是第一语言习得的规律。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促进母语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

(7)语言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对语言的学习不同于语言的习得,它需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经过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逐渐地掌握新的语言系统。而儿童熟练的母语则是认知结构中同化新语言的最好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思维的良好习惯。虽然母语对第二语言存在干扰,即负迁移,但从许多语言心理学研究和双语教学的经验来看,互相促进的作用大于互相干扰的作用。

(8)学习语言还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当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抵制情绪,不再愿意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此时,老师应持宽容态度,少批评,多向学习者介绍目标语文化,让他们产生文化认同,从而使学习者愿意使用该语言。

4结语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接受新世纪挑战,双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双语教学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世界,了解多元文化以及多种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为构造完美人格打下基础。

从二十世纪30,40年代至今,我国的双语教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双语教学的模式一直是探索的重点。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首先必须是科学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其次必须是可行的,符合中国现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状况。

语言心理学能指导双语教学,语言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可直接借鉴到我们双语教学的领域中来;同时,双语教学也能促进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双语教学中所体现和运用的原理是对语言心理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语言学母语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母语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