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学习初探

2009-03-02刘丽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交流生活

刘丽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66—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课堂中,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情感和需求,从而获取知识。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成学生熟悉的、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一点儿也不神秘。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活动中,模拟了买卖东西的情景。为学生准备了1元以内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出示情景图:寄往外地的信要用8角邮票,小明应怎样付8角钱呢?小组活动要求:(1)每人拿出8角钱。(2)小组长检查,每人要不同的拿法。(3)比比哪组的拿法最多?交流时选了一组进行上台展示不同的拿钱方法。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觉、自主地完成了数学学习的创新要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2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数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模仿。《标准》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学生对一平方厘米有的所认识后,让学生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课桌的桌面。学生量后发现用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又慢又累,而且还量得不够准确。这一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在实际生活中,必须要有一个比平方厘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才行。在实践中学生体验到面积单位的产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成为有效知识。

3在交流中体验知识创新的喜悦

《课程标准》提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解题思路,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自由、活跃、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学生根据乘车图列出算式45-30,接着让他们同桌相互讨论计算方法,经过两人的探讨和交流,得出了许多种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中,有说得比较好的,也有说得不实用的,这时教师不应过多地进行评价,而是要肯定每个学生的回答,保护好他们的创新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总结出最方便易行的计算方法。这样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激活了思维。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从中体会到了创新的喜悦。

4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掌握了一些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实践的乐趣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交流生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