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无定势 因境成景
2009-03-02欧菊芳
欧菊芳
摘要:课堂生成能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生成性的课堂观,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本文通过对实践的反思,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应对有效生成与无效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总结了笔者个性化的见解。
关键词:预设生成有效无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63—02
新课程滚滚而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要努力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充分表现。因此,以“生成性活动”为特点的课堂自然就顺应历史潮流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既是新课程千呼万唤的结晶,更是珍视学生生命价值的体现。
1课堂生成的内容及特点
1.1预设性活动与生成性活动的特点
预设性活动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活动,这种活动显然是极其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活动。但如果所有的教育活动及其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都是预设的,这就漠视了学生生命体的主动性、丰富性、整体性和个体间差异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发展。
生成性活动是教师在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活动展开过程中生成的活动。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不时地突破预设性的活动,使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的生成性活动,共同推进课堂教学。
1.2生成性活动的环节
一个完整的生成性活动至少需要三个紧密相扣的环节:一是“资源生成”。开放性的、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是引发出“生成性的教育资源”的前提。这种资源是隐性的、潜在的,只有教师的敏锐捕捉才能使之成为显性的、现实的形态。二是“目标生成”。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机智,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这一教育资源的属性,并把它转换成“生成性的教育目标”。三是“过程生成”。根据生成性的教育目标,及时调整教育活动过程,即时生成新的教育过程,让学生从中得到生命的真实成长。
2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策略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创造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结晶。它是在师生平等的对话、心灵的碰撞、会晤中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数学课堂生成对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有“有效”和“无效”之分。不同的生成应有不同的应对、处理方法。
2.1有效生成的教学策略
有效生成,即课堂上临时产生的、经教师合理利用后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有促进作用的生成信息。教师应该善于及时捕捉课堂有效生成,并巧妙利用,使之为学生学习服务。
2.1.1面对提前生成,需慧眼导航
“提前生成”,即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就生成了下一环节、下一课时甚至下一学段的知识。而这种提前的生成经常是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的,且他们对自己提出的这个知识往往也没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对“提前生成”处理不当,往往会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使课堂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
2.1.2面对错误生成,应以退为进
“错误生成”,即学生因受年龄结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的限制,在教学对话交流中,往往会出现错误的生成。真实的课堂“错误”在所难免,而这种“错误”往往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
2.1.3面对意外生成,可借力发展
意外生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知识或出现的能力超过教师预设的范围,或超越“本该属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智能范围”。教师应该练就高超的捕捉有效生成的慧眼,及时抓住这类瞬息即逝的资源,巧妙利用,让这种“不可预约”的意外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让课堂时常洋溢着生命的光彩。
2.2无效生成的教学策略
无效生成是课堂上产生的、对学生学习毫无帮助甚至产生严重干扰的生成信息,其实质是生成的误区,教师应该极力避免课堂无效生成,通过恰当处理使之尽量少地不影响、不干扰学生的学习。
无效生成客观又经常地存在着,造成无效生成的原因很多,如对学生学习起点估计不准,提供的学习材料不当,教师提问不当、指向不明等均可造成无效生成。这需要教师课前在了解学生起点上多调查分析,在提供学习材料上多甄别多选择。在提问方式上多推敲,使课堂应尽量避免无效生成。而一旦出现无效生成,教师应保持冷静,恰当处理,“力扭乾坤”,让仅有四十分钟的课堂时刻保持高效。
3数学课堂生成的实践体会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课堂生成,需要教师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或及时捕捉、巧妙利用,让有效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器;或极力避免、恰当处理,让无效生成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生动、高效。
第一,活动的预设是教学设计的产物,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难于成为优质的活动。鼓励课堂中有“生成性活动”的不断涌现,并不意味着不要预设。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过分拘泥于预设的规定性,而要以有利于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为终极目标,可以大胆地突破预设;二是对“预设”本身需要重新认识,现代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预设?我想,“预设”更多的是需要关注活动的大环节,而不是细微问题的规定性;需要更加开放的教育过程。有利于互动生成;需要对预设的开放性大问题学生可能的各种反应有一个尽可能充分的估计,以更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第二,生成性课堂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实施上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教师本身除了有先进教育理念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不仅要敢问。而且要会问,这样才能互动得起来,才会有质量地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