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初读“三不能”
2009-03-02王婧
王 婧
摘要:在我们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时候,总会发现结果仍是那么低效。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往往就是问题的症结,比如——初读。我们总是偏见地认为,反正初读也“初”不了彩,何不把它变成“粗读”,省事又省力?殊不知,初读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是为读懂文章奠定基础,是打开感悟文本的“门栓”,只有真正确立好初读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精读环节才能按照你的设想有效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初读粗读基础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56—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教师越来越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目光很“自然”地集中在了对课文的精读环节,于是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宗旨、精心设计问题,可当满怀希望地去课堂实践时。换来的却是学生一脸茫然的表情。为什么?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环节都有其奠定的作用,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往往就是问题的症结,比如——初读。
所谓“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一篇课文的第一次通读,其要求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也许正因如此,有许多教师便错误认为初读出不了彩、无足轻重,于是“初读”便成了“粗读”。殊不知,初读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是为读懂文章奠定基础,是打开感悟文本的“门栓”。所以,我们对初读一定不能粗,要真正确立好初读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用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书读不熟,不开讲”。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看法。
1导入不能“倒”
正是由于大多教师认为“初读出不了彩”,所以初读的导入设计也随之“倒”了。通常,教师在课前就已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学生最初的新鲜感已没有了,这时的“导”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们用的最多的导入方式还是质疑课题,但此过程不能趋于表面化,要发挥出教师“导”的作用,如笔者导入《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如下):
师:你们预习时,看到这个课题,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
生:大作家是萧伯纳,小老师是娜塔莎。
(思考:我们的学生经常是在为迎合老师。而提出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学生的预习实际,于是,我尝试实行问题分层教学。既减少了课堂教学低耗问题;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的比较好。那你们现在再看这个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题目可以改成《小作家的大老师》。
师:为什么?
生:因为萧伯纳称娜塔莎为老师,说明娜塔莎教会了萧伯纳什么。那她就可称为“大老师”。
师:你很会思考,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值得表扬(学生鼓掌)。娜塔莎在这篇课文当中确实给了萧伯纳很大启发,那她到底教会了萧伯纳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大作家的小老师》。(师板书课题)
(思考:学生在质疑课题时,偶尔会有发表“个性言论”的时候。请不要大声呵斥,因为这正说明他用心读文了;但也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走”,我们要学会“导”,导之得法,则会激起学生阅读期待。)
2自读不能“只”
导入新课后。一般老师只会提出读文要求,让学生自由读书。这一过程持续时间大约不足五分钟,读书声便销声匿迹,教师也便急于进入讲解阶段。
王崧舟老师也说:“初读阶段,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通课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此环节,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只有在教师“导”的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和提高;所以,教师应给足学生时间,并抓住机会,走下台走入学生群,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及时进行指导,培养学习能力。比如问上一句“你有没有遇到难读的句子?”“你如果带着感情去读会更好!”等,就会让学生有了更明确的读的目标。
3检查不能“简”
检查反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之一,然而,我们教师常常把它变成“‘简查反馈”。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情况等,可千万不能“简”。
笔者认为生字教学不能过于程式化,逐个学习,这样费时又费力,也不利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互竞互助学习,比如笔者教《少年王勃》一课生字:
(一组同学开火车拼读字音一遍,组1—2个词后)
师:听完他们的展示读,你们想对谁说什么呢?
生:××,“昌”组词不能组成“昌时”,课文中是“南昌”,请你再组一遍,行吗?。
生:XX,我想请你把“昌”字再读一遍,注意翘舌音“zh”要读准。(生再读后,其他生点头认可。)
师(引导):除此之外,你们有没有觉得哪位同学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
生:我觉得XX读的声音很响亮。
生:XX拼读得非常标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再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字音,组生词。)
(学生书空练习生字)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们有没有觉得比较难写的字?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你对某字有好的记字方法也可介绍给大家。
生:我会记“阁”字,门字框里的“各”与英语“女孩”单词“girl”谐音,我们就可以想象成,古时一个女孩坐在门内,叫做“做阁楼”。
师:中英结合记法、形音义结合记法,很富有创意。(全班鼓掌)
生:我总习惯将“鸭”的左半边“甲”下多加一横,变成…(用手比划),请大家帮帮我!
生:你可把“甲”想象成鸭叫声“嘎”的变音字,就好记多了。
(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避免单调的机械式教学,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在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时,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读书活动,激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比如:开火车读、评价示范读、竞争读、展示读等。通过这些。使初读反馈的过程成为又一次深入读书的过程。其次,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把课文思路梳理清楚,这样,我们的精读过程才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