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3-02盛永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莫泊桑底蕴马车

盛永丽

摘要: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底蕴,那么他上课的语言自然就会充满“文学味儿”,学生爱听、乐听他的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他的感染……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已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

关键词:文学底蕴阅读时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53—01

经常教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大多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复习阶段,教师讲得再仔细。复习得再多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未必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不讲、不复习又不放心,总觉得复习到最后是把自己复习了一遍。这说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本文谈谈笔者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文学底蕴的重要性

很多语文老师总抱怨自己的学生作文写不好,可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学生的作文为什么总是写不好呢?难道和我们自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底蕴,那么他上课的语言自然就会充满“文学味儿”,学生爱听、乐听他的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他的感染。这就要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可惜的是很多语文老师平时只看三本书:语文书、教学参考书、还有学生的作业也算一本书。很少有老师专门并且专注地看文学类、教学类的书籍,如此这样怎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又怎么能以此来感染我们“嗷嗷待哺”的学生。

2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只有达到课本的四倍多,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日本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已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因此要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效果,老师还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尽可能少布置抄写的作业、语文课上花5分钟让学生谈谈他阅读的内容和感受。一味地靠多抄写,死背诵、精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无异于杀鸡取卵,反而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记得今年我市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三英战吕布指的是哪三英?因为语文课中没有讲过。所以我觉得这道题要全军覆没了,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男生做到了,而大部分女生却不知道是哪三英。事后我了解到很多南同学对《三国演义》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阅读对三国中的人物比较熟悉,而女生则比较生疏。类似的,语文试卷中很多题目都是课外的知识,没有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绩是很难有效提高的。

3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

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文不仅没有美感,而且连最起码的通顺都很难保证。很多学生称写作文是“榨文”,可见写作文对他们来讲是多么痛苦的一件差使。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除了和教师本身的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外,和平时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写关于一件事情的作文,有的老师不会指导学生写,就只好读范文,很多学生就写成了范文的翻版。其实我们倒可以学学福楼拜是怎样指导莫泊桑学写过路的马车的,当莫泊桑认为没什么可写时,福楼拜说:“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可见他指导莫泊桑观察是多么的全面、仔细。难怪莫泊桑会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和他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语文老师不应为了多讲几道题目而剥夺了学生参加其它活动的机会,学生只有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他才会有所经历、有所感受,写起作文来才会言之有物。否则尽是写“帮老奶奶推车”之类的文章。

4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苏格拉底说麦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它,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很明显苏格拉又说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又说他的很多弟子刚刚摘下的就是最大的,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这时,笔者称赞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的同时。并提问:要是你觉得苏格拉底所说的话前后互相矛盾吗?孩子们的情绪异常活跃,纷纷出言献策。有同学说:“矛盾,因为既然只有一穗是最大的,就不可能所有的学生摘下的都是最大的。”笔者反问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学者,难道我们同学所说的这种矛盾他看不出来吗?这次学生没有马上活跃起来,而是陷入了沉思。笔者知道此时的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思绪正在驰骋、正在创新。终于有一个孩子说:“这正是苏格拉底在告戒自己的学生不要错过眼前的良机。”很多同学都同意他的想法并对他的想法做了一些联想补充。笔者也被孩子们各种深刻的理解、精彩的回答所折服,教师只要让孩子起“疑心”,孩子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猜你喜欢

莫泊桑底蕴马车
马车与游船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马车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驾着马车去打仗
倍er高级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理解粮食底蕴 传承粮食文化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基层医改“三驾马车”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