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

2009-03-02陈桂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桑桑感兴趣名著

陈桂芳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46—01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增加阅读的兴趣。从教多年,笔者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是: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时候,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三种比较有效的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而采用扩大式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三顾茅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似乎更有吸引力。如《鞋匠的儿子》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学生学了这课后对其产生敬佩之情。此时,教师伺机让学生读一读《林肯传》以此来进一步感受林肯的迷人的人格魅力。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写的文章,就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2借助听故事诱读

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这样,没有文字作为载体,算不算是课外阅读的启蒙手段呢?笔者认为算。记得小时候,每天中午吃饭时间。大人小孩都会边吃饭边听广播评书。刘兰芳讲的《岳飞传》和《杨家将》精彩至极。至今还清楚记得英姿勃勃的穆桂英,忠心报国的岳飞。对文学名著的认识由“听”而来,后来对这两本书产生“读”的欲望也因此而起,我曾捧着书给学生读过曹文轩的《草房子》,先给他们读桑桑会异想天开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桑桑为了让他的鸽子能有一个舒服的“家”,就趁父母不在家时。将自家的碗柜改造成一个高级的鸽笼。还有桑桑用蚊帐做鱼网捕鱼。母亲知道后,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结果是桑桑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读到这里我戛然而止,这时学生对这本书充满兴趣,好奇,纷纷要求借书。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由“听”到“读”,自然水到渠成。由此可见,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自主阅读,提高兴趣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瀚的书海。但如果开展兴趣活动如摘抄、在书中圈点画问,写读后感。部分学生会有些兴趣,会按要求去做。但绝大部分学生一开始读书就碰上这些枯燥无味还有强迫性的要求,很容易对读书产生厌倦情绪,读之无味,还可能会打消读书的念头,无兴致可言,往往与本意背道而驰。我们成人看书,尚且可以寻一处幽静的地方喝茶看书。悠然自得,为什么偏偏学生一看书,就要正襟危坐,还要写无感可发,无言下笔的读后感呢?因此,给学生阅读的自由非常有必要。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放松。课外阅读应是自由的阅读,一定读什么或一定不读什么,不应该老师或别人来决定,而该由兴趣决定。人的兴趣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是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已经非常熟悉的,别人不说也知道的,不会感兴趣;根本不了解的,根本看不懂的,也不会感兴趣。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得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上很愉快。有研究表明,对初期接触阅读的儿童来说,他们的阅读倾向于幻想性题材和喜剧性结尾的故事,喜欢节奏明快、富有刺激性的故事。所以,对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放任自流”是最合适不过的。不管他读什么书,只要他感兴趣的,就任其读之。切记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推荐名著,名著固然有许多精典之处,它的语言、情节、人物对读者能产生震撼力,不是现在的流行文学所能比得上的。但不适宜强行推之。学生如无一定的阅读基础,读名著时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描写冗长的他们会大段大段的跳过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必定对名著厌而恶之,结果是适得其反。所以,对名著的推荐,姑且放下,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自然会对名著产生兴趣。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数的。其实,读书并无定法,采取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只有读自己喜欢的书,学生才会感兴趣,所以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养,我们不期望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成为什么大作家、大文豪,仅仅是希望他们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书中不断受到启发,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这就足矣。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对于那些贪玩好动的学生,他们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我们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猜你喜欢

桑桑感兴趣名著
更 正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