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成人高校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2009-03-02吴晓萍
吴晓萍
摘要: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它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倍受关注。但是,在以往的成人法学教育中,案例主要作为教师在授课时的例子或例证说明其要阐明的观点,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往往难以起到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功效。本文从案例教学的作用和特征入手,结合笔者对成人法学教育的改革实践,分析了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提出了适合成人高校法学教育的案例教学方式,望其能对成人高校的法学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案例教学成人高校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099—02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学习的主流思想。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它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倍受关注。由于成人高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职学习,因此注重实用性、培养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就成为成人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入案例,以便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但是,在以往的成人法学教育中,案例主要作为教师在授课时的例子或例证说明其要阐明的观点,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往往难以起到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功效。近年来,随着成人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呼声日趋强烈,案例教学法便应运而生。
1案例教学的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对象、教学目标的需要,把教学内容编列成案例形式,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员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引导学员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情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从而培养学员的多种能力。实践也证明。在成人高校法学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1.1案例教学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它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用于何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实际操作的才干。
1.2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中学生要独立地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自己着手实际演练,因而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案例教学多采用生活中的实例,经过编写形成的案例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4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筛选适宜教学的案例;另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5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2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2.1针对性
教学案例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如《宪法学》中“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还要明白权利、义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此时教师设计的案例就应该明确这些目标,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2.2启发性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越能诱人深思,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以下三种案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特别是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的事件。这样的案例有一定的奇特性,有引人入胜之处,学生们不仅要看个究竟,还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讲到“言论自由”这一公民权利时,笔者要求学生处理一个简单的案件——我国公民甲焚烧了国旗,因为他想表达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政治见解,对他应该怎么处理?在学生们形成最终处理意见后,向他们介绍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焚烧国旗案”,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想一下这个案件当时美国人处理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这个案件折射出了怎样的一种法律理念?等等。这类案件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学生一般都乐于参与讨论。
当前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往往有法律或者道德上的缺陷。如成年子女的“啃老”问题、燃油税改革问题、“开胸验肺”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等等。这样的案例本身就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或者时效性比较强,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两难”事件。这样的事件复杂曲折、迭宕起伏,选择这种事件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就会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引人兴趣,比如关于“二奶”维权的问题。
2.3实践性
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加工编写出来的,案例的某些情节虽然可以虚构,但其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此时,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钻研和探讨,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3.1收集、整理、改造案例与自编案例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目的地收集现有的国内外案例,作为课堂教学使用。这是案例教学改革初期的主要案例来源。对于某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则可以通过对已有案例的
加工、改造和整理等方法来突出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那些一时之间没有或难以找到成例的知识点来说,教师则可以综合各种媒体和典型材料,自编案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编写、选择案例要有目的性,不顾教学需要生搬硬套,将适得其反。
3.2教学案例与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衔接的关系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约束,因此进行案例教学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不强求每一项教学内容均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有简单与复杂之分,采用什么案例,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为标准进行选择。何时引入案例,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任课教师可以自行决定。
3.3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是知识和管理的权威,教师的知识倾向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生通常被动地接受知识、服从权威。案例教学要求师生角色发生很大转变,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而学生成为探究知识、探求真理的主角,案例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的程度。
3.4案例本身的复杂程度与学生接受水平的关系
给学生提供的案例过于复杂,超过其接受能力,教学进程必然受阻;反之,案例过于简单,答案过于一般或显而易见又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要从实际出发,认真选择和安排案例教学。
3.5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整合
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为完成一堂较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课前选择案例、印发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并先行分组讨论;课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案例设置的情境,机智地控制课堂运作;课后教师还要作好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其中,教师在课后的点评显得尤为重要。在全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使用课件进行案件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是对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既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论题的集中程度,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其一一评分,将课堂讨论的成绩计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还能增加学员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是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相关案例与理论,进行一些发散性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可以考虑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要求学员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由老师逐份批阅、评定作业成绩,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案例教学在成人高校法学教育中应用的一些想法和教学实践尝试。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发言的学员毕竟是少数。采用对话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合于部分学员,不只适合于所有学员,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或者比较外向的学员、特别是男生在讨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较内向、保守的学员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可见,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但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难免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其优势,但不利于学员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不能不顾学科特性强求一律。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一般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