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9-03-02夏玉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陌生化外语教学语篇

夏玉红

摘要:陌生化理论是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陌生化理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陌生化外语教学课堂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050—01

1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理论是二十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在《作为技巧的艺术》(Art as Technique)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一个主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而所谓的陌生化就是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变形从而使原本为大家所熟悉。甚至熟悉得有些不以为然的对象重新变得陌生,达到使读者在欣赏和还原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别致和新颖的效果。

什克洛夫斯基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指出,艺术语言是实现陌生化过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必要条件。换句话来说,语言的陌生化是实现艺术陌生化的必经之路。在这一前提之下,什克洛夫斯基将语言做了划分,他将语言分成了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两个大类。他把文学语言描述为“受阻碍的,扭曲的语言”,就是说通过对语言的变形人为地将人们对语言理解和接受的自动化的过程破坏,延长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的过程。从而使人们对文学语言的形式产生关注。他进一步指出日常语言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双重功能,而文学语言却只有能指功能。他认为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不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

2课堂语言

外语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课堂语言是学生语言输入源之一,从某种意义说与什克洛夫斯基所规定的文学语言有着相通或相似之处。

韩礼德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重视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语言。他首先观察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认为儿童在其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语言具备七种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控制功能(regulatory),交往功能(in.teractional),个人功能(personal),启发功能(heuristic),想象功能(imaginative)和信息功能(informative)。而到了成年阶段,功能范围逐渐上升到更加抽象的三个功能,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交际功能(interpersonal)和语篇功能(textual)。

概念功能主要指(包括经验部分和逻辑部分)用来表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在目前所有的语言运用中,概念功能是一种意义潜势。这是因为,一个人无论对语言进行何种具体运用,他都必须参照他对自己的经验的分类。

概念功能主要包括“及物性”和“语态”。整个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内容的一部分。就这一方面来说,所谓功能并不仅仅具体指定对意义的有效选择,而且还决定该结构得到体现的本质。

交际功能主要指充分运用语言来表达社会的和个人的关系,包括讲话者进入语言情境的形成。子句并非仅仅局限于及物性的表达系统,而是在成人的语言系统中同时存在着非概念性的要素。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从而涵盖了语言的各种特殊用法。

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语气表明讲话者选择了某种言语角色,同时也赋予了听话者一种言语角色。

语篇功能主要指语言中存在着一种机制将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语篇,这种机制使实际的言语区别于一系列的随意的句子。尽管两个句子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可能完全相同,但就语篇功能而言则可能存在较大区别。

语篇功能满足了使实际应用中的语言前后相关联的要求,使实际的上下文具备一定的结构,从而使实际的篇章区别于语法或者词典中一个个孤立的条目。它提供了一系列潜在的可用的意义,使语言结构的组成成为可能。没有语篇功能。概念功能和交际功能就无法实现。

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的课堂语言,尤其是外语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具备的上述的功能。但是由于教师课堂语言的特殊性——教师课堂语言更多地承载着传递新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次之,人际功能再次之——教师的课堂语言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势必与其他的语篇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正视这种不同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3外语教师课堂语言的陌生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将使学生积极地对新信息和未知信息做出反应。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困扰众多教师的问题——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自己所传达的信息?这里什克洛夫斯基所谈及的陌生化理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每个人讲话都有着自己的个人习惯,包括词汇的使用、音调的高低、停顿、语速等等诸多因素。如果一个教师长期教授同一群体的学生,而在上述方面没有任何变化,很容易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外语教学中,当学生面对陌生的语言时,如果语言教师无法使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产生兴趣,课堂收效自然不佳。那么不妨使课堂教师语言实现“陌生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结语

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陌生化理论,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陌生化”理论无疑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更有成效。

猜你喜欢

陌生化外语教学语篇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