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创新之路

2009-03-0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校园软件信息化

康 健

当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校园网络的各类应用成为可能,校园信息化建设必将引发学校的教育教学乃至管理产生巨大的变革。这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形成的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如何将校园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应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如何创建学校的品牌与特色?如何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问题是许多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很多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加大各项经费的投入,仍然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对校园信息化建设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部分校长认为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上网的环境就是实现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度不够,许多教学设备虽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未能完全发挥效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随着信息化建设而改进,仍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而没有形成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谈一些具体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化正悄然改变着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学校,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必然得到提升,原因就在于信息化应用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提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便利。校园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建立相应的机制(如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来约束和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学校的领导要率先垂范。只有校长的观念转变了,全校师生的观念才会随之转变,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势必经历一个过程。校园信息化建设也会遇到迂回曲折的难题。根据学校的需要,我们搭建了相应的平台,推广初期遇到一些阻碍。于是,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解决了推广的难题。当全校师生充分体会到平台实际作用的时候,平台也就成了师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应用项目了。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通过校园信息化建设,我校实现了校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财务管理、考勤消费管理等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改变了之前纯人工统计汇总效率低的不足,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形成了基于网络的协同管理办公新理念。

我校搭建的无纸化协同办公平台(提供公告通知、新闻发布、内部邮件、内部短信息、网络交流、网络硬盘、日程安排等模块)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交流、数据传送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使用效益。办公平台每日在线人数占全校教职员工的95%以上,每日信息传送量达数百条之多。该平台已经成为我校日常办公的必需。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发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在平台上完成。网络协同办公改变了我校以前的宣传栏通知、电话通知等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油墨和纸张,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增进了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校建立的校园网络文化推送系统(网络、计算机、液晶显示屏构成的动态宣传载体),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网络文化推送系统将校园网、有线电视等宣传媒介有机地整合起来,改变了传统宣传载体(如黑板报、宣传栏等)所存在的更新周期长、更新费用高等缺点。我校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展示节目的制作与编排,做到了学校宣传资讯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宣传效果,节约了宣传成本,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益。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实际的效益。这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硬件和软件以及人力资源有机结合的整体,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并不能一味地加大经费投入,要坚持“合理建设,实用为主”的原则,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否则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校将信息化建设应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学校政教处对班级的量化考核都是在网上汇总和统计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平台,最大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我校建立的网络教务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基于网络的成绩录入、汇总、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自动分班,编排考场,自动编排课程表,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我们基于校园门户网站同时提供了成绩查询和课表查询两个模块供家长和学生网上查询。

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技术含量,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与融合的总体目标。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引入了Moodle在线课程平台,引入了物理、化学虚拟实验室系统,引入了数学教学平台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平台。这些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形成了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

四、校园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效益只能体现在使用者的使用过程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为每一个人都配备一辆汽车,但大家都没有驾驶执照,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同样,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齐备了,但没有人力资源的使用与支持,那么,所有的硬件与软件只能是摆设而已。只有当学校的教职员工、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能将各类信息化手段运用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学校才算真正地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学校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要定期组织各类信息化培训,形成校本信息化培训方案,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以保证培训的效果。通过信息化培训传授给学校师生各类信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信息平台的应用技能,培训的内容从基本应用逐步向高级应用推进。我校就是根据教师不同的层次开设相应培训的,其中包含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网络工具使用、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信息化平台操作应用等等。

我校还建立了班级信息技术员队伍,建立了班级信息技术员管理与考核制度,提高了班级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水平。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还注重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佼佼者,树立典型,在公开场合下让教师和学生典型现场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感想,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是学校部分人的建设,只有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校园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效益。

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校园硬件、软件的规划设计

目前,学校里“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总是认为硬件是实的而软件是虚的,但是一个没有规划好软件应用的校园网络是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的。没有软件的规划设计,谈何校园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而软件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软件的规划建设更为重要。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完善的校园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校园信息点的规划、信息设备的购置与分配等等。上海市闵行区政府推行的教育实事工程为闵行区每一所学校都建立了一流的校园网络,做到了“校校通”,为每一个班级都配备了计算机和液晶投影仪以及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做到了每一间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每一间教室都是信息技术展示的舞台。区教育实事工程为各校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要避免多次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定要在认真思考和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硬件环境将对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软件规划应该把握住几个关键问题:(1)软件规划并非越多越好。(2)软件的规划要本着切实解决学校某方面需求的目的。(3)软件的规划要按照学校实际需要定制开发,尽量避免通用模式。(4)软件的规划要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形成本校特色项目。

随着视、音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以及终端计算机配置的提高,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视、音频传输成为现实。我校建立了网络视、音频直播系统。网络数字视、音频直播和传统的有线电视直播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灵活性——传统的模拟信号直播只能局限在校园演播室或者指定的地点举行,而网络数字直播就可以随时随地地直播各类校园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将课堂教学、学校会议、名师讲座等,在校园网上实时直播,同时压缩成流媒体格式文件,供全校师生实时学习、课后温习、备课等等。网络直播系统使我校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对全校直播学校的各类文体活动等均成为现实。过去,我校召开家长会都是分年级进行的,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往往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自从采用了网络视、音频直播技术,我校召开全校家长会只要准备一个晚上就可以完成了。同样,一堂精彩的示范课、一节精彩的主题班会也可以实时地对全校进行直播。

校园信息化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信息化建设对于学校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改变我们教与学的模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一所学校也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我们只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做出合理性建设规划,加强校园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的建设,多参考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才能使校园信息化建设之路走得更宽广!

(作者单位:上海市市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校园软件信息化
禅宗软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对对碰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