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的几点思考

2009-03-0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案新教材集体

蒋 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实施,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考虑如何用新教材来上好每一堂课。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备课环节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为应付检查马虎备课、集体备课敷衍了事,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类似的现象俯拾皆是,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和新教材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备课现状

1.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教师的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备课大都迫于学校的要求而敷衍了事,出现了一人备课全组享用的“权威教案”或教师教学资料合并而成的“拼凑教案”,不但收不到实效,还浪费了时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网络资源“拿来主义”

使用信息技术新教材后,教师们的备课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吃老本”了。这时,网络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方便。只要输入相应的关键词,肯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面对便利的网络资源,多数教师采用“拿来主义”,将网上的优秀教案原封不动地运用于自己的课堂。然而,网上再优秀的教案也不可能全部适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3.教学理念陈旧、老套

目前,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承担着学校的电教工作,业务繁重、工作量大。教师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马马虎虎备课、随随便便上课便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更不用说课后的反思再备。这种工作状态造成教师们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备课跳不出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创新意识,这无疑将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4.备课过程缺乏“互动生成”环节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问题讲清楚、怎样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唯独缺乏课堂动态生成意识。他们以为,在课堂上的教学只要顺着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执行即可,教师是教案的“执行者”。然而,当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毫无心理防备,容易造成课堂失控。

二、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1.备“什么”

明确备什么是备好课的前提。传统的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把备课看做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备新课标、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过程、备教学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备课时教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对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有弹性,能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此外,备课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对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方法;过程设计要有创新、有层次,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改的思想;反思要有深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备课形式

我们倡导个人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讲求实效,它应发起于个人钻研,升华于个人钻研(反思)。集体备课过程中,没有旁观者,人人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具有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和认识风格的教师通过互相启发和互为补充,达到互相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各自的教学设计得到修正与提高。

3.备课方式

从单纯的课前备转化为课前备、课中备、课后备三个环节。

(1)课前备:围绕三维目标,关注学生差异,预见动态课堂

①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而展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参考教参,自己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整体,备课时要考虑它们的整合,实践时方能做到三位一体。

②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提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结构差异,备课要体现分层,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而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教师在注重预设的同时,要审时度势,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多套方案,以满足学生学、教师教的需要。教师只有“有备而来”,在课堂上才会挥洒自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中备: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课中备是指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以及互动生成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能对动态课堂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处理,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或偏差,引导学生辨明方向。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展现学生的激情、智慧和个性的场所。

(3)课后备:注重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课后通过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每次课后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收获,教师如果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情。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知。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深刻,不进行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成为一名“反思的实践者”,才能真正迅速成长。

综上所述,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教师促进自我发展的途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有新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信息素养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案新教材集体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我为集体献一计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