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管理改革模式 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09-02-25沈成君赵相莲刘文丛姜喜娟汤永杰
沈成君 赵相莲 刘文丛 姜喜娟 汤永杰
[摘 要]近年来,我校对教学管理改革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监督、奖惩、评估反馈等制度,从而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在保障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创新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1-0116-03
[作者简介]沈成君,赵相莲,刘文丛,姜喜娟,汤永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高校永恒的主题。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变得比以往更加迫切。基于此,我校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将教学质量监控视为一个系统的思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广泛吸收自动控制理论和有关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思想引领下,教学监控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的教学监控已被界定为综合运用观察、测量、调控和评价等手段,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的潜能,不断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课堂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从结构上看,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监测设备和教学管理人员四项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在传统的教学监控中虽然也都存在,但其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却与以往有本质的不同,它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和教学监控设施对教学活动的监控,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学生对自己及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监控。它不但具有保证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进行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规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功能①。
系统论的创始人冯•贝塔朗菲曾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诸种要素的复合体。”②那些基本的、关键的要素决定和影响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对系统要素的分析是我们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框架的重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目标、监控实施者、被监控者、监控的实施过程四部分。近几年,国内悄然兴起了将ISO9000质量标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热潮。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对结果实行评估转到对过程实施控制上来。总之,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路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在全面过程管理思想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各环节实施监控的过程,主要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监控方案、质量标准、监控制度和程序规范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我校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校、院、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实施“1234”教学质量监控工程,实现了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图1)的目标。这里所说的“1234”教学质量监控工程是指:一是建立一支督导队伍,实行教学督导制度;二是开展两项检查,即教学秩序检查和中期教学质量检查;三是坚持三级听课制度,即“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师互听”的三级听课制度;四是建立四项反馈机制,即大学生信息团、问卷调查、教学质量意见箱、网上评教四种反馈手段,形成了多层次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一)过程监控
1.全过程教学检查。全过程教学检查是指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和随机性的抽查工作。期初检查主要是开学第一周,对学期初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开学初期的教学秩序,包括教师是否按课表安排上课,有无迟到、提前下课、私自调课、停课或调换教室等现象,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状况等。期中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归档情况,提前考试、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验等各环节中期完成情况。期末主要检查各教学环节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期末考试情况。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检查制度,以学院自查为主,学校抽查为辅,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
2.多样化的教学听课活动。在教学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教学听课活动,包括校院领导听课、督导听课、教研室互听、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校外专家听课等多种形式,以保证每学年在岗教师的课程均得到测评。为了严把质量观,新进教师、青年教师通过课程汇报,校院两级督导对每位教师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严把新教师上岗关。通过实践和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以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为基础,以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为龙头,以评优竞赛评比的“评优课”为平台,以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教研活动的“观摩课”为示范的课程测评体系,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学两级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实行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学校成立“校级教学督导组”,由主管教学校长聘请德高望重、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遴选并任命一名教师为组长,根据具体教学工作需要和学科建设,聘任若干名组员;学院成立“院级教学督导组”,由主管教学院长任组长,组员由教学院长从在职教师中选聘。学校制定的《吉林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规定了教学督导员的组织构成、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权限等。教学督导工作按照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原则,对全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指导和评价,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建立以在校生评教、毕业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在校生评教,主要是对授课教师的师德与教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评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评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促进学风建设。毕业生评教是学生对大学四年里对所有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调查、师德以及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激励约束机制
1.教学质量奖评选。教学质量奖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投身教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奖每两年开展一次,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对于获奖的教师,在下一年的职称评审时,可免于教学考核,并优先予以推荐晋升。
2.课程建设与奖励。学校加强课程建设,目的是打造学科优质课程群。为此,学校设立了课程建设奖励基金,对在各级精品课、优秀课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按照“侧重基础、兼顾全局,发挥优势、保持特色”的原则,以校级优秀课程为基础,注重课程特色和实力,加强课程群建设。经过几年努力,争取实现整体课程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构建起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优质课程体系。
3.教学名师评选。设立教学名师奖,目的是鼓励教授上讲台,奖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从而推动教学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开展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掀起了总结获奖教师经验、宣传获奖教师精神、开展向获奖教师学习的活动热潮,促使学校、教师更重视教学工作,更关注人才培养质量,进而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基本理念。
4.多媒体课件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教师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深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赛评审标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和艺术性。
5.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基于此,学校拨专款设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奖励基金,每两年评选1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实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不主讲本科生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参加评聘职称;对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考试考务、教学保障等方面发生严重教学事故,则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主要是对目标系统、决策与执行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再将有关结果及时反馈给对方,以对质量标准进行调控③。
1.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员是在全校每个班级选拔1名品德兼优的学生,反馈学校教书育人、教学管理、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主要包括:反馈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思路、教学水平、教学各环节、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风问题。
2.走访座谈制度。为了解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控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每学年末教务处、督导组到各个学院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对教学一线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给校领导以做决策之用。
三、对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建立与考绩结果相配套的奖惩制度、聘用晋升制度、工资制度等,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人才主要是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吸引两个途径来实现的④。
(二)引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机制
实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竞争机制,是激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动力。把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最主要的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压力,而有压力方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因为竞争力是使教职工和高等学校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动力源。
(三)加大教学质量调控力度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可收集大量的一线教学信息,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上课的效果,为此,应将收集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高效、快速进行反馈和解决。
(四)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如何用一套科学、灵活的评价指标,客观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
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和研制教学监控系统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反馈,提高信息的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分析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规范化和公开化。
注释:
①吴晓义. 发展性教学监控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
②余小波.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框架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1,(3).
③向梅. 构建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8,(6).
④汤永杰. 高校管理中引入ISO900质量管理模式的摭谈[J].吉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7,(3).
(责任编辑:赵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