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2009-02-23湛义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教师

湛义宽 等

编者按: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般被视为说教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的教学实效,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成为传授学生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强化五种意识

■ 罗山县朱堂乡中心学校 湛义宽

课程改革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改变了以往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气氛和单一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学目标不全面、不具体、不深刻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由主宰课堂转而放任自流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内容仅限于课本,缺乏感悟和体验,达不到规范自己言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目的。笔者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强化五种意识。

一、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和测评作用。它不仅是教学的预期效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是不要过多的追求形式。因为教学活动形式上的花哨虽然能带给我们视觉上的愉快,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它最终会由于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意义,而只给学生带来浮光掠影的印象。二是要有整合性和深刻性。只有如此,才会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教育,而不是零散和支离破碎的教育。而只有具备一定的深度,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主导意识

学生相对教师而言,知识是贫乏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体验是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度的引导,拨开他们知识上的谜雾,澄清思想,从而促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平等中的主导”这个位置,是教育本身赋予教师的。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导者。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那就是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其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面对争议和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教师不是一锤定音下发指令,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以自己的智慧火花和思想光芒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追求真知的道路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效率意识

思想品德课是排在语、数、英之后的“小科”课程,历来被摆在无足轻重的位置,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教师配备和课程分配上处在“附属”的地位,诸多因素导致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作细致深刻的探讨,没有认真地去落实。表现在课堂上,就出现了思想品德课“少、慢、差、费”的现象。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排除客观不利因素的干扰,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积极利用有利因素,营造有利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思考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摸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实践意识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学生阅历不深,识辨能力不强,感悟、体验肤浅,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空洞的政治说教,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脱离实际生活的自主、合作乃至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受到的教育都是“水面浮萍”,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亲身去领悟、去体验、去感受,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作为主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中,去发现社会生活的奥秘,领悟人生的真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呢?笔者认为:一是要选准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好活动方案。二是要选准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执教《积极参与公益劳动》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平整学校门前的道路。平整后,学生都觉得路比以前整齐美观,走起来也轻松舒坦。再上这课时,由于有了深刻的体验,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五、超前意识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超前的教育教学意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有远大的宏伟目标,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就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最基本的是要加强三个时段的超前意识。一是课堂教学要加强超前意识。授课前要预设教学目标、问题设计、课堂生成,搞好课前反思。绝不能学到哪儿是哪儿,学多少是多少,否则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二是学期教学安排要加强超前意识。新学期伊始,就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比较周密的教学计划。三是学段教学要加强超前意识。教材的编排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各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循序渐进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几节课或几个学期的教学就能成功的,所以一个学段要有系统安排,教学上要具有超前意识。如养成教育的内容,低年级侧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中年级侧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年级侧重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三方面互相融会贯通,又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学段教学有了总体目标,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思想品德课要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学

■ 延津县北街小学 刘建设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学好思想品德课,对培养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基础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以及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的教材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其道德情感。

一、低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建议

小学生年龄小,对社会的认识不够,自制能力差,认识和行动还不能够完全达成一致。而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对低年级一课一得的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要着重向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要提出一个行为要求,使学生明白道理要落实到行为表现上,知行统一。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童话、儿歌、寓言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榜样法、比较法、表演法等。榜样法即树立榜样,表扬先进。通过口头表扬、送小红花、发小五角星等,强化学生道德认识,调动其道德实践的积极性。比较法即借助幻灯、图片、录像等,让学生作比较,说说图中谁的做法对,谁的做法不对。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表演法即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或故事情节即兴表演,让他们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

二、中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建议

中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大多是通过讲故事或夹叙夹议的方式讲道理,也有一些课文只是摆出材料,提出问题,结论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随着中年级教材难度的逐渐加大以及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不再完全依赖于感性、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识字量开始增加等特点,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力求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某种心境和感受。

中年级图文型课文的教学。一般应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图画中获得道德认识,并要借助图画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然后学习课文,悟理导行。有时可以先以文解图,再借图激情,学文明理,引导言行举止。有时也可以边描述文字边出示画面,或者边出示画面边描述文字。这样图文互释,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中年级故事型课文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抓住教材中那些生动、具体、情节感人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充分发挥故事情节的感染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懂得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再次,教师要注意归纳、概括故事所蕴含的道德观点,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指导实践的目的。

中年级事例型课文的教学。教师首先要以事论理,不能就事论事,要抓住事例的精神实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拓宽或延伸教材中的事理,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可以补充学生周围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事例的补充,既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事理的感染性和说服力,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美好情感。

三、高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建议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少年阶段的初期,正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品德的重要时期,也正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必须特别予以重视。同时,高年级教材是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对高年级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的,它照顾了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既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又结合故事充分地阐述道理,情理结合。教材中,有些课文只摆出事例,不讲观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些课文是摆出事实,同时加以议论,但不作结论,请学生参加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是加强说理性,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职能,也是思想品德课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明理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说理清楚明白,这是使学生信服并乐于接受教育的最起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说理,把道理讲透。

二是坚持启发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坚持启发式。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自己教育自己。”我们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良好品德。

三是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更是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规定,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什么是针对性呢?针对性是指教师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讲求实效。为此,教师必须下工夫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想法,探讨使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之,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全局,立足于明理、激情、导行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形式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 禹州市范坡乡第一初级中学 冀红帅

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合作共演一台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一、政治教师应考虑课改后“讲什么”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独立掌握的,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掌握;需要探究的,应由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真知。那么教师到底应教些什么呢?我认为政治教师除了讲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重点、难点外,更应讲清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在探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关于重点、难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感到理解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强理解。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时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因此,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和总结,从而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受益无穷。

二、要“节约讲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作过一个类比:妈妈越勤快,女儿就越懒惰。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大可不必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地解释,而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进而在教师激励下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讲究节约艺术,通过“节约讲解”激发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激发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肯定、多启发、多引导,始终暗示学生“你能行”;少批评、少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个体。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传递,更要有情感的交流,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应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抽象的理论教学之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处于思想共鸣的“相融”情境中,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习热情。

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公、检、法的职能”内容时,为增强教学趣味性,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丽对父母神秘地说:‘我班同学小明的哥哥因玩电脑没钱,在街上抢劫,被法院逮捕了,检察院判了刑,他未满16岁,还不是公民,真可惜!小丽的话中有几处法律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政治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郑州市回民中学 张应超

中学科目中,政治学科以其理论性、规范性和严谨性而特立独行。中学生恰恰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感到政治语言枯燥、抽象、乏味,以至于影响到他们在考试中书面语言的完美表达,造成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严密、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老师绝对不能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我们讲课时依据的是课本的观点,但必须有课外的知识作为课本知识有机的补充和阐释。比如:我们可以把台湾问题、互联网问题、太湖出现蓝藻污染问题、中部崛起等问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得出结论。由于大多数同学对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自然成为我们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语言表达能力的切入点。

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妨先从口头表达能力做起

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我采取的措施是:在课堂上由学生口述当天的或近日的主要时政要闻,并结合教材观点加以分析,时间在10分钟左右,要求脱稿讲述,而不是把整理的材料念给大家听。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去搜集材料并加以筛选(因为要与课本的观点结合),他们不再因为课本中的内容枯燥而反感,感觉到每一个观点的后面都蕴含着鲜活的事例和内容,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更加熟悉教材、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通过小论文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

为了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更精细并得以巩固提高,我让学生一周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政治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观点和自己感兴趣的时政话题,各抒己见,鼓励创新型的真知灼见。随后,我每期选出优秀论文公布,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锻炼方式在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答考试中遇到的综合性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能力。

四、把辩论赛引入课堂

辩论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辩论的题目大多是与社会的热点问题紧密相连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旦辩题确定下来,老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班上学生可以分为正反方两大阵营,双方各选出自己的得力辩手。在自由辩论阶段,双方的拉拉队队员也可以参与进来,为自己的一方做有益的补充,辩论结束时还可以让同学们评出最佳辩手。尽管这种活动组织起来很不容易,在辩论时间安排上学生可能会感到不够尽兴,但是学生的情绪始终比较高涨,它对培养学生的口才,提高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和条理性大有裨益。一学期举办两三次,对课堂教学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专题责编 流 水)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