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2009-02-23李建伟
李建伟
学科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学科建设标志着学校的发展层次和水平。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区以加强学科建设统领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围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三种能力,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的基本思路,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科建设的基本途径有: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学科建设的首要途径。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常态的课堂教学,解决常态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高效。
关注常态课堂教学。过去,我们所关注的是哪个学校的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多,并把它作为评价学校的硬性指标。那些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对引领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对教学质量影响更直接的是常态课。因此,我们应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常态课堂教学中去。为了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管城区制定、完善了课堂教学常规,把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起来,与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逐步使常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规范常态课堂教学。常态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决定了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在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曾经出现一些偏颇,如漫无目标、游离教材、教法单一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教学高效呢?管城区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这要求必须以教材为基本的载体。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这进一步协调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坚持以启发探究式讲授为主,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方法论。
加强学科建设要着力提高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前提,教学实施能力是关键,教学评价能力是保障。任何一名教师,不具备这三种能力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要通过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目标,并结合实际制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为了更好地解读课程标准,管城区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邀请有关课程专家、高校教授进行讲学,帮助教师尽快理解新课程理念。第二,邀请省市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到管城区举行,给广大教师提供研讨和交流的平台。第三,成立骨干教师流动站,为学校培训校本教学研究的组织者与培训者。第四,开展各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专家的引领,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的普遍开展,加快了管城区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提高教学实施能力就是围绕课程目标,研究科学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写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等,通过有形成果的积累,促进教师无形的成长,进而提高教师的学科实施能力。
提高教学评价能力就是能够科学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成长,科学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小学数学为例,数学期末测试成绩由3部分构成:期末试卷(70%),实践操作(20%),平时作业(10%)。在考试内容上,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法上,除了笔试外,还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和目标,采用实践操作、平时作业等方法进行评价。其中以期末试卷测试来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实践操作来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平时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实施方案,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学生在每个学期中学习的整体情况。
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方面,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研究教材,很少研究学生。教研更多的是研究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很少研究学生肯不肯学、会不会学、怎样学得更好、不学怎么办等问题。这样的教研忽略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忽略了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学生的有效配合,教学活动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当然,并不是说研究学生就要放弃研究教材,这其中有个轻重和主次的问题,研究学生应当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
第二方面,加强对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3个层次。第一是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学科达标活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规范性的重要举措。通过学科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达标,使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化。第二是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在课堂教学规范性的基础上,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教师个人进行反思,教师群体进行研究,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进行引领,突破教学的“瓶颈”,使课堂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是课堂教学的特色性。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思想蕴含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教学行为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个性,课堂教学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状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这是进行学科建设的最高境界。
第三方面,在研究途径上加强符合教育周期的实验。教育创新应当坚持“一切通过实验”。如何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并把学科教学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单凭说教,听听讲座,听听报告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实验,让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目前,有的学校进行了实验,但出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实效,没有使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因是:忽视教育实验的客观规律;教育实验的周期太短,研究不够深入,急于出成果。而取得一些成果之后却并未用于课堂教学,而是将其束之高阁。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验中,教学研究要避免形式主义倾向,加强符合教育周期的实验,力求收到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效。
创出特色与品牌是学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求每个学科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等方面有自己创造性的做法。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在学科专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亮点(即特色项目),直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个别教师还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责 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