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
2009-02-21何殷滨
何殷滨
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凯奇拉的“三圄”理论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中对我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英语语言多元化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世界英语;英语多元化;综合能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世界英语(W0rld Englishes)这一现象已被西方语言学家研究几十年了。但这一术语对于大多数我国英语教育者及学习者来说却是陌生的。随着英语语言的迅速传播,英语语言的多元化与本土化越来越多地受到语言学家及教育学家们的关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英语作为外国语(EFL),英语作为国际语言(EIL),英语作为交际语言(ELF)等术语被西方语言学家们用来界定英语在全球或在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地位和范畴,也用来研究英语在这一地区或国家的教学方法和状况。根据凯奇拉(Kachm)的“三圈”(Three CircIes)理论,英语在我国应属于扩展圈(Eending Circle),在我国的语言地位及应用范畴为外国语。那么英语作为外国语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状况如何呢?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中对我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来探讨英语语言多元化与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问题。
2、语言多样性及凯奇拉的世界英语模式
由于英语在国际贸易、外交、科学、技术等领域作为国际交流语言,加速了它的传播,并成为了全球通用语言(GlobalLanguage,Crstall,1997),这是不言而喻、无可厚非的事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语的这种优势就使得英语为非本族语者的人数远多于英语为本族语者”(Gmddol 1997,Crystai 2003,cited in Rubdy&Saraceni 2006,p5)。英语所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Rubdy&Saracenl 2006,p,5)。在过去,英语主要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在国际间的交流,而当今,越来越多的非本族语者为了某种目的也用英语相互交流。英语语言多样性变成了极为复杂的问题。因此,这种多样性和使用的区域问题正受到西方语言学家们极大的关注和研究。
2.1凯奇拉的“三圈”理论
当今对英语语言多样性最有影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为凯奇拉(19851提出的“三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s)。如图1-1。该理论中的三个圈分别代表了英语语言的扩展类型、语言习得的方式以及英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起到的作用。其中,内圈(Inncr Circle)指具有传统文化和语言基础的说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英语为这些国家的本族语(ENL);外圈(Outer Circle)代表那些长期被殖民统治的地区,英语已成为制度化非本地语的一种语言。英语在这些地区通常称为第二外国语(ESL);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指世界上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其英语的类型基本上是作为外国语(EFL),即英语在这些国家和区域缺乏官方语言地位,在语言使用上又明显受到限制(Kachru,1992,p,356)。譬如说,英语的使用仅限于受教育者。这种现象在英语为非本族语的环境中尤为普遍。即使这样,在扩展圈和外圈国家中,说英语的人数明显多于内圈国家中说英语的人数。尤其在内圈国家中,英语为官方语言。或者有些国家曾为英国的殖民地,英语已和当地语言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在发音,词汇方面形成了一些特色,并成为一种类型的英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新家坡英语(Singlish)——新家坡是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社会,英语为通用语(linguafranea);印度英语(Indian Englishl——印度庞大的人口使用着许多不同的语言,而英语以及印度语已成为各语言群体进行交流的工具;香港英语(Hong Kong English),——在我国的香港特区,英语的使用反映了这一地区过去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由于15至19世纪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及20世纪美国力量的崛起,英语语言在世界各地的快速传播使得英语语言呈现出多文化、多种类的特征,“英语”(English)这一术语已不足以体现社会语言学这一现实,而要体现英语多元化这一社会语言现象,必须用各种英语“Englishes”这一术语。
正如韩里德等人所主张的那样,“英语已不再是英国,甚至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产物,而是一种国际语言。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某种目的在使用英语语言,因此,英语的种类亦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也从不否认自己语言的价值。”(from Bohon,2003,p,23)。
2.2凯奇拉的六项推论
尽管英语语言在应用上已呈现出多文化、多种类的特征,然而人们对各种英语"Englishes”这一社会语言学现实缺乏认识。凯奇拉(Kachru)早在1992年就英语的使用及其使用者提出了六项推论。推论一,在外圈和扩展圈国家中,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与本族语的人们进行交往;推论二,学习英语来了解美国或英国文化:推论三。学习和教授英语最终要使英语达到本族语的水平;推论四,国际上非本族的英语可以成为国际语言,并具有像本族语言的特点;推论五,英语为本族语的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教材的编写者们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英语教学、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语言的传播;推论六,英语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异预示着英语的衰败,而要遏制这种衰败,英语为本族语的学者和二语习得教学者要为此担当重任。
3、英语作为外国语在我国大学的教学现状
英语在我国是学校课堂内教授的一门课程,当学习者走出英语课堂几乎只有部分学习者能够把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而英语作为外国语在各等级学校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到博士毕业,英语是必考科目之一。因为国家教育政策已把英语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把英语能力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来培养(陈国华2008)。那么。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编写的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吗?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英语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多元化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
3.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西方语言学家及教育家们研究教学方法已有一个多世纪了,而我国的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语语言学家理查得(Richard)指出“课程设置是涉及到教师。学习者,教材,学校管理者和课程设计者相互影响的一套系统,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中其他的要素。”(2001,p,215)。
从1980年到1986年再到1999年,虽然国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历经改革或修订共有三个版本,但三个版本的大纲都将阅读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这段时期的教学方法是传
统的语法一翻译法。教材也是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编写出版以读写为主的教材,每套教材中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及语法练习占教材绝大部分比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阅读为主擞师主要从语言知识方面讲解词汇、短语、句子和语法结构彳艮少从语篇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分析、理饵课文。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语言知识的巩固提高或者汉英句子的翻译。听、说技能只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并且只能用录音机或者在当时还算先进的语音室里通过播放录音磁带来练习听力。在此种教学条件及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读、写能力明显强于听、说能力。无怪乎“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会成为当时英语学习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宣布开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4年推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试行版,并于2007年推出正式版。新的教学大纲在昕、说、读、写、译各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三个要求,各学校可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大纲中明确表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是首次将听说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针对过去的“聋哑英语”进行指导性的调整,修正了以前教学大纲中“读写”领先的教学模式,“语法一翻译”法由在网络环境下交际教学法所代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尊重学生个性与英语层次的分级教学已遍及到每个大学校园里。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无论是读写课还是听说课,学生都能以生动的音视频置身于地道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及英语学习软件为学生创造了提高终身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从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近几年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明显好于往届毕业生。
3.2教材与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几经修订,并且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更改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取材却相对滞后。阅读教材和听说材料大多取材于英美国家的报刊文学作品,并主要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正如里查德(Richard)所说,“教学材料在大多数的语言课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2001,p,251)。“好的教材能够起到一个好教师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2001,p,263)。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信息即教材仅限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那么学生只能明白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而在“世界英语”这个大的概念范畴下,英语语言多元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我国与各国人民频繁的对外交往,教材选材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与来自“内圈”与“外圈”国家的说英语者交流。无怪乎Prodromou早在1988年就提出质疑,“为什么一篇接近真实生活的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切实可行的功能性教学大纲却没有功能?为什么交际教学法不能促进很好的交流?”(from Phillipson,1992,p,14)。
4、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英语为外国语的环境下。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编写的英语教材在选材上对学生的语言输入有一定的限定性。由于我国英语教学及英语成绩测评长期以来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为准则,通常是以美国之音(VOA)或者英国广播公司(BBE)英语为准则,学生只学习到英国英语及美国英语知识及相关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在听力方面,更是只听或练习VOA或者BBC的标准英语发音。因此,如果英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其间接触不到世界其他种类的英语语言,那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很难快速进入角色与来自“外圈”或“扩展圈”的英语种类的说英语者在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方面进行有效的交流。
正如Gupta所阐述的那样,“在‘扩展圈内。英语主要是作为非本族语言在学校环境中学习。在非常有限的区域内使用”。而事实上。英语在我国只是少数受教育者用来交流的工具,他们的英语学习也主要在学校的课堂中从老师,教材,广播或电影媒体中学习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与日俱增。虽然汉语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的本土语言使用者,但是英语确是拥有最多的非本土语言使用者。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国的英语语言教学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教材编写者,教师及学生们“世界英语”的意识,而教材的编写者也应提供更加丰富的来自“外圈”或“扩展圈”国家的其他种类英语的语言资源。以此来增加学生接触到多种类英语的机会。首先,英语教师及学生应对世界英语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对学习世界英语有所认识,其次,教材的编写者在选材上要充分考虑涵盖其他种类英语语言有关的风俗和文化素材的文章,以便使英语教师和学生能够有充分的资源了解各种英语语言的交际习惯。
5、结论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的发展不仅趋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且,全球文化和教育也趋于一体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是世界各国人们目前最有效的交流工具,即使由于历史原因产生了英语的多种形式,但是,那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增强,如果大学毕业生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能力面对国际问的竞争和挑战的话,那么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掌握世界英语的发展趋势,并了解英语语言的多种形式,注重提高与来自世界各国说不同种类的英语者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