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刻画
2009-02-21王艳
王 艳
摘要: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刻画了很多日本传统女性,长篇小说《雪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准确把握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刻画,才能领悟川端康成创作精神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雪国;女性;形象;刻画
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是我国读者熟知的一位文学大师。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国》创作于1935年到1937年间,由于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以其敏锐的感受性、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获得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创作原则,将日本的传统美在作品中表达得恰到好处。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刻画来领略其艺术魅力,把握日本传统美的深刻内涵。
《雪国》故事情节简单,以男主人公岛村的雪国之行为线索,描述了岛村与艺妓驹子和叶子之间的故事。有家室的岛村靠祖业生活在繁华的东京,为了找回对自然和自己的真实感先后三次来到雪国。雪国是日本传统色彩浓厚的观光地。温泉、滑雪场、雪山、酒馆、艺妓等应有尽有。故事是从岛村时隔半年在第二次前往雪国的列车上开始的。岛村在去与驹子幽会的列车上,遇到了护理危重病人行男的叶子,行南是驹子舞蹈师傅的儿子。叶子对行南无微不至的照顾,深深吸引了岛村。岛村没想到和叶子同时下车,而且下车时看见了驹子。当他得知驹子是行男的未婚妻时,一直在猜测驹子、叶子及行男三人之间的关系。岛村第二次与驹子幽会后离开雪国时,恰逢行男即将去世,他观察到了驹子内心世界的变化。由于岛村的第三次雪国之行逗留时间最长,他更深入地了解了驹子,同时也与行男去世后的叶子有了接触。在岛村和驹子分手即将离开雪国的晴朗夜晚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烧着了蚕房,叶子从蚕房的二楼掉了下来。然而,岛村对叶子的生与死并不在意,那一刻,他终于找到了自我。获得重生,故事就在这场太火中收笔。
主人公驹子是一位艺妓。在日本,艺妓是擅长吟诗作对,能歌善舞,原则上不卖身的有才艺的高级妓女,这与一般的妓女不同。男主人公岛村第一次造访温泉乡的时候,驹子还不是艺妓,她之所以成为艺妓的原因在于要挣钱为师傅的独生子、青梅竹马的行男治病。驹子是一个性格复杂、内涵深刻的女子。川端是这样描述驹子的:“玲珑而悬直的鼻粱虽嫌单薄些,在下方搭配着的小巧的闭上的柔唇却宛如美极了的水蛭环节,光滑而伸缩自如,在默默无言的时候也有一种动的感觉。”川端康成认为如果嘴唇起了皱纹。或者是色泽不好,就会使人显得不洁净。但“她的嘴唇却不是这样,而是滋润光泽的”。驹子的。两只眼睛,眼梢不翘起也不垂下,简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虽有些逗人发笑,却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两道微微下弯的短而密的眉毛下。颧骨稍耸的圆脸,轮廓一般,但肤色恰似在白陶瓷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脖颈底下的肌肉尚未丰满。她虽算不上是个美人,但她比谁都要显得洁净”。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川端对这个女子的喜爱之情。作者反复强调驹子的洁净暗示了故事中的驹子对岛村的纯洁得感情,旨在凸现驹子原本就不是个平凡的艺妓。在驹子生活的年代,由于艺妓数目较多,加上主家的剥削,赚到的钱大部分都不属于自己,她们的生活甚为困苦,处于社会底层,遭遇悲惨。川端之所以选取艺妓作为小说的主角,是因为她们的悲惨遭遇,容易引发读者的同情,使物哀精神得到最大的伸展。
我们可以从几个细节的刻画来了解驹子的性格。文章提到了驹子坚持写日记,她对于自己的日记非常看重,不肯轻易拿给别人看。甚至表示要把它毁掉再死。虽然她的日记里没有什么闪光的思想和高深的意义,但她记日记的态度是认真的,并且表现出一种坚持到底的毅力:还有就是驹子喜欢读小说的情节。她从十五六岁时就开始看小说,并且把看过的书都记录下来,当然,她读的都是些没有深意的杂志之类,但是这一切都表明驹子是一个有求知欲的人,她并不像一般艺妓那样随波逐流:小说中还写道:“虽说她多少有些基础,而用曲谱独自学习复杂的曲子,直到能离开曲谱弹得自如,这一定和她那坚强意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体现了驹子弹三弦的技巧比一般艺妓都要高超。驹子苦练三弦虽说是她维持生计的需要,但也从侧面说明驹子是一位毅力顽强的女性,不轻易屈服于命运的重压。生活中的驹子十分自尊自重,“越轨的事我做不来,还是天生做不来啊。我是很爱惜自己的身子的。”“钱够花就行,不勉强去做。”她不甘心长期忍受被人玩弄和出卖肉体的屈辱生活,渴望正常的生活权利和爱情,然而她的地位和身份同渴望和追求之间的矛盾,却永远也无法协调。对她来说,努力是徒劳的,爱是徒劳的。就象小说中提到的“蜜蜂还可以爬爬跌跌一番,再倒下才爬不起来。由于季节转换而自然死亡,乍看好像是静静地死去,可是走近一看,只见它们抽搐着腿脚和触角,痛苦地拼命挣扎。”,这段描写表达了驹子形象中的颓废美,这种描写手法符合川端一直在其作品中追求的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的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意境的创作理念。对于驹子来说,完美的爱情,正常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她永远留在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悲伤里。川端用幽玄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描述了他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悲惨境遇的怜惜之情。同时,借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无奈与忧伤。
驹子对于岛村的爱是一种无偿的爱。她之所以会委身于岛村。是因为她觉得岛村很尊重她,并没有把她当成艺妓,而只想和她谈谈话、清白地交往。在驹子接触的男人中,像岛村这样能够平等对待她的人是少有的,因此她幻想和岛村的爱情,虽然她知道这种爱情可望而不可求,但她却仍然奢望着这份爱。哪怕相守只有一年一次。由于是一名艺妓。她不可能像一个普通的姑娘那样拥有自己稳定的爱情。这种可怜的境遇导致她对岛村的爱成了一种不求回报的、扭曲了的爱,在作者看来,是一种无偿的爱。是女性美的最集中表现。由于自幼失去亲人和家庭。川端康成对爱的欲望特别强烈,可以说,作品中驹子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川端本人对爱情的渴望,
叶子的清纯美。令岛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叶子的灵魂美折服,“优美而近乎悲戚”的声音使其难以忘怀心中唤起对叶子的爱,“岛村望着叶子映在窗玻璃上的脸,山野的灯火在她的脸上闪过。灯火同她的眼睛重登,微微闪亮美得无法形容,岛村的心也被牵动了。”。叶子留给岛村的大多是视觉和听觉的印象,声音清澈得近乎悲戚,仿佛是从哪儿传出的回音。她明眸闪烁,具有穿透力的目光、严肃的表情使岛村内心深感内疚和自责。叶子在行男去世后,天天凭吊在行男墓前,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执着、忠贞。行男的去世使叶子变得郁郁寡欢,尤其是她有在澡堂里唱歌的怪癖,以致使驹子认为叶子疯了。叶子在岛村第三次来雪国时,才和岛村有较多的接触。她想离开雪国跟岛村去东京,并向岛村表示她不想当护士,因为她一生只照顾一个人。在岛村即将离开雪国的夜晚,蚕房发生了火灾。叶子像玩偶似地毫无反抗地从蚕房二楼掉下。大火扑灭后,叶子被驹子从瓦砾堆中抱起,表情呆滞,驹子叫喊道:“这孩子疯了,她疯了!”
川端之所以为主人公设置如此结局,完全出于他的审美情趣。日本学者指出,川端文学的审美倾向是“生追求美,美是虚无,虚无即死,死就是美。疾呼‘及时行乐,又自答‘别忘了死——充斥这种文学之中的便是这种‘无常的美学思想。”。的确,川端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境界的最高表现,死就是生的延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艺术极致的就是死亡。叶子不仅貌美,就连她的死亡也是一种美。在川端看来,叶子的死并非彻底的死亡,而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死就是生”。在作者笔下,叶子是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火灾中走向死亡的,洁白的雪景,灿烂的银河,衬托着火花的飞舞,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死亡,是超越死亡的生命象征。川端的这种美学观,也影响到了他的现实生活。所以,即使他病危时候,也不愿让别人看到他的死,企图在死后保持“灭亡美”的形象。尽管他认为“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
川端康成借助女性的细致刻画,表达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幻灭无常的感觉。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意识深受日本传统美的影响。其作品中的女性几乎都具有传统能日本女性之美——温柔善良、纯真细腻。同时,这些女性却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就如同《雪国》里热情奔放、浓烈粗犷的驹子;婉约含蓄、淡雅清新的叶子。两位女性同样引人注目,但内在的韵味却各不相同。驹子和叶子的女性形象就如同象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樱花,开放得绚烂,凋零得悲壮,是一种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