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09-02-18贾成海

经济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会计教学现状

贾成海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对会计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会计类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目标岗位群和对会计类知识需求的特殊性。文章试对目前该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会计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133-02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对会计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成为不争的事实。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组织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会计类课程均未考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目标岗位群和对会计类知识需求的特殊性,而是随意地将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剪切”并“粘贴”到市场营销专业的会计类课程,“重命名”为《会计知识》、《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知识》或《营销会计》等等,不一而足,并由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师讲授(也有少数高职院校采用外聘非会计专业教师讲授);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同小异。其结果必然会在教学实践反馈中“衍射”出一系列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的不太明确。任何教学活动都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对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会计类教育也不例外。只有明确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只有明确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感,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在目前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每每忽视对其教学目的的研究,没有将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不同教学目的严格区分开来,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没有认真地去把握,就会计类课程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作用不甚了解,因而也就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会计类课程与特定的市场营销专业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只能就会计论会计,生硬地将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强加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必然落差很大。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教学内容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大多安排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与会计专业相比压缩了很多,而且教学内容都仍与会计专业大体相同。即重心放在会计信息的数据来源,而忽略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等。教学内容以具体方法为主,面面俱到地讲授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会计制度的记忆,会计法则的“填鸭式”说教,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阐述等;教师在非常有限的学时内,纵然“汗流浃背”,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讲解透彻,学生自然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且茫茫然不知重点。另外,由于某种原因,各高职院校认为已经开设了《经营管理》课程,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都未涉及到《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或者涉及到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别于其他管理类课程。

3.教学教材不能适用。教学教材的适应性,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大。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学教材一般都选自正规出版社的教材。有的教材是会计专业适用的《基础会计》;有的教材虽冠名“非会计专业”,但从其编写的格式和内容难度来看,却与会计专业的教材没有多大区别;也有个别教材的内容描述含糊其词,甚至“混淆视听”等等。从总体上看,这些教材要么未涉及到《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要么就是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的简单、机械的“拼接”。总之,教学教材根本不能适用教学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4.教学环节不紧扣。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基本上是“五个一工程”,即一名教师,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手段单一、呆板、枯燥无味,而且教学内容也拘泥于教材中的纯理论性知识,割断了会计类与其他管理类课程的有机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氛围低迷,更谈不上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当然不利于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5.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想要学生好学,先生须好学。”教学师资力量对教学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大多数由会计专业的专任教师兼课,少数由外聘非会计专业教师担任。他们的工作背景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缺乏。这些教师大部分是大学一毕业就到高职院校任教,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与外界的联系相对来说较少,不少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加上会计制度随经济转型而频繁变更,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解释往往缺乏说服力,每每使学生产生疑团;二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欠佳。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从外单位聘用一些长期工作在会计第一线的职业人员来校任教,这些教师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但理论功底却相对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只会怎样“处理”,至于为什么这么“处理”却讲不出“道道”来的尴尬局面,这又会使学生头脑中产生一片“浆糊”。

6.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一个好的决策方案最终能否发挥其“效能”,取决于领导的支持力度。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如前所述,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限定的教学时数占本专业的总课时的比例很低,教学内容多,工作量大,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也大大挫伤了会计教师的工作积极热情。更有甚者,在一些高职院校囿于一些领导对会计类课程教学认识有偏差,以为会计类课程不是专业课,不需投入经费来购置教学用具、设备。然而会计类课程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会计素质的培养,光靠理论教学其结果只能是“杯水车薪”。

7.教学效果评价不到位。一项工作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取决于工作结果的检查力度。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一般是分两部分:一是会计教师根据该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试卷通常是自己命题)占7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情况)占30%。姑且不说这种评价方法执行过程中的种种“猫腻”,就其考核形式上至少也缺少了实践环节学生成绩的评价。这必然导致了许多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的应该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为指南,确定该专业的会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目标除会计知识外,还应增设财务管理知识。但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看,应注意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也不是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而是培养了解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正确使用会计信息的企业管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即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类课程的目标应定位于“懂会计”,而不是“如何具体怎样做会计”;是参与财务管理工作,而不是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基于上述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树立会计思想、思维方式以及财务管理理念,认识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流程,看懂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帮助学生科学分析阅读财务会计报告,计算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以及分析和应用会计报表包含的数据;帮助学生树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合理纳税等财务理念,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帮助学生了解会计、财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规体系及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加强与会计、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等等,这样才能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3.编写好配套教材。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的适应教材资源的缺乏,为了更好地完成上述教学内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应尽快组织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出一本高质量的适用的教材及配套实训教材,教材可以定名为《会计基础与实务》或《会计与财务》等。除内容涵盖上述教学内容外,要尽可能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充实到该教材中,行文上做到说理浅显、目的分明、重点明确、生动活泼。这样的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肯定是“如鱼得水”。

4.丰富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是“立竿见影”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的单一理论环节必须改革。笔者认为,除必要的理论阐述以外,首先应增加“案例(case)”教学。因为这一教学环节一改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容易开发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很容易让教与学产生“共鸣”。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需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选择好典型案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适当加工后交给学生讨论,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二是在案例教学组织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原则,在讨论中教师应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最后作出“司法解释”,而不能“越位”。其次还应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可使用自编的高质量配套实训教材,适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素质。

5.加强师资力量培养。职业教育的办学三要素是教师、教材、教学设备、设施。可见,教师是第一位的。当前应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真正鼓励去企业、中介机构挂职锻炼;创造条件让教师去兄弟院校学习、交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等,以培养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当然,条件许可也可适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以充实师资力量,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6.领导高度重视。搞好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工作,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领导应转变观念,增加对该课程的投入。首先要肯定该课程的重要性,给予“国民待遇”,增加课时量,以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其次要购置适量的配置较好的教学设备、设施,鼓励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组织教学和实训,让教学手段上一个台阶,以提高教学效果。

7.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做好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监督检查。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目前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考评方法单一且不客观,必须加以“革命”。笔者认为,应全面落实“应试教育”的考评方法。首先要改革考试命题方法,做到“教考分离”(当然要严格执行,否则会流于形式)。其次要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成绩的考核,并且也要实行“教考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客观评价“教与学”,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笞”落后,从而克服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更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让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搞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限于篇幅,本文的很多地方都没有展开,权当“抛砖引玉”,以引起广大专家、学者和同行的“共鸣”,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尽快转变角色,走教学与科研并重之路,使学校走上重质量、重品牌的建设之路。

(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专业会计教学现状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