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急物流的角度谈应急物资的管理
2009-02-18张潇化
张潇化
摘 要:近年来频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巨大的人员与财产等方面的损失。为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因此研究应急物流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环节的管理,是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建设应急物流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物资 ABC管理法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287-02
频繁发生的地震、冰冻雨雪灾害、矿难、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减少受灾面积、人员损失,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等问题,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应急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进行控制,尽量使损失最小化,避免灾难扩大,因此对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成为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一、应急物流的特点与运作流程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
与普通物流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流量的不均衡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及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等特点。其系统在系统目标、设置、设施特性以及配送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从流程上来看,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是以应急物资为对象的物流活动。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
对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做必要的设计,才能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既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又能把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应急物流系统主要分为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供给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四个环节,通过各环节之间信息的双向传递,实时回馈信息,将物资供给者所提供的物资加工分类后配送到受灾区。
二、从应急物流的角度看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环节的管理
1.应急物资的采购管理。应急采购是指在如抗灾抢险、战时动员等紧急状态下,为完成急迫任务而进行的采购活动。在应急采购活动中对应急物资的供应商进行了解、评价、开发、使用和控制是保证应急物资采购质量的必要工作。应急采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上的紧迫性。应急采购活动常常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它要求采购时间务必要紧迫,采购程序也要紧凑且简单。由于应急采购自身目的的重要性,它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汶川地震后的采购活动中,大到灾后居民临时居住的房屋,小到卫生口罩,国家卫生及质检部门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因此对采购活动本身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2)采购部门单一,供应部门多元化。一般物流采购,在流程采购优化时,通常采用通过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制度,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从而保证采购商品的质量与采购成本的低廉。应急采购活动由于其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采购主体一般是单枪匹马地在采购市场中活动,而无法像平时进行有计划大批量采购时可采用“强强联合”或“价格联盟”等办法提高采购效益。而在同时,应急采购的供应商往往不是单一的某个生产或销售单位,这是由于应急采购的对象不一定是某种特殊商品所造成,除极个别事关国家安全的商品以外,绝大部分市场商品都会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这样又为应急采购的最后选择制造了一个难题。
(3)采购方法多变,采购行为规范化。应急采购活动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采购部门会根据采购时限的要求有选择地利用相应的采购方式。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采购法规建设的加强,《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规的出台,一方面加强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僵化采购模式,迟滞采购活动的开展。
由于应急物流采购的这些特点,迫使政府必须考虑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于一般性的自然灾害,其需求的目录相对稳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健全现有的储备制度,制订严格明细的标准,提高要求,与应急物资的储备相配合。在进行应急物资采购时,开辟多种渠道,保证物资的质量,在紧急状态下进行先征用,后补偿。
2.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减少相关成本,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流通资金,成本上升,阻碍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将造成极大积压与浪费。
目前我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已初步建立,由分布在国内十个城市(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武汉、长沙、郑州、南宁、成都、西安)的中央直属储备库,31个省级储备库和多灾地县储备点构成,基本保证了灾后24小时首批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此外,救灾装备及救灾设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高度重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各级民政部门要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充分认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按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各级救灾预案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内容,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救灾应急物资的入库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流入储备环节;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管理,明确各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管理、调拨和使用的权限与程序;建立健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和回收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和规范,要严格防止仓储过程中的物资流失、变质和不当损耗;建立和完善救灾储备物资统计报告制度,完整、准确记录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并定期逐级上报,确保账物相符;加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实现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的整体效能。
(3)增加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多灾易灾地区每年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衣、棉被、食品、饮水、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和核销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救灾应急物资生产厂商信息,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在适量存储的基础上,可与有关企业签订应急供货协议,应急期间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确保灾害应急期间,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全面救助。
(4)积极推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根据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5)加强部门配合与协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定救灾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国土、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作,积极争取储备库建设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救灾应急物资采购资金。建立健全民间救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认真规划,落实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和储备物资的检查。
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应用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中,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例如,可以应用AB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关键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物资分类排队,抓住主要的矛盾,将研究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区分为A、B、C 三部分,分别给予不同的管理。常用的可以按照物资占金额、品种百分比分类。
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首先要对应急物资进行必要的分类,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救灾物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救生类,包括救生舟、救生船、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小型起重设备等;另一类为生活区类,包括衣被、毯子、方便食品、救灾帐篷、饮水器械、净水器等;第三类为医疗器械及药品。
另外还应当结合不同灾害发生导致的对不同物资的需求特点,如有大坝处,石料、装土编织袋等物资就属于重点控制的A类物资;多发生地震处,则应增加救灾帐篷、医疗器械的储备量;矿区易发生矿难,则应重点储备救生器材,消防设备等工具。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避免了管理中单纯僵化的管理,分类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物资来进行管理,采用不同的采购和库存策略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政府建立自身的专门性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基础上,可走市场化的道路,遵循“化整为零、分级代储、保障供给”的原则,整合储备资源。①对于生活类、药品类等对时效性及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的物资可以依法通过经济或行政方法,由生产厂家、供应商及医疗机构代储,以降低成本,保证商品质量;②对于救生类物资,可采取分级就近代储的办法。
3.应急物资的运输管理。应急物资的运输填平了物资与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得物流得以真正的实现,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路运输构成了运输的主要方式。如前所述,突发性事件发生之时,这种需求往往是突发性的、局部的需求,在运输方式和运输路径的决策中,成本最低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才是关键目标。我国现有应急物流的运输往往不仅运用民用的运输力量,而且还动用军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运输力量,这对于应急物流系统来说是个很好的机动保障体系,关键是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调用这些力量形成一个规范性的框架以形成双方良好的互动。
应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如简化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王丰艺,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程世平,刘葆,物流管理.合肥工业大学,2007
3.仝新顺.应急物流的系统分析与构建.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
4.叶兴艺,周朗生.构建应急物流系统与突发公共危机管理,商场现代化,2008
5.孟参,王长琼.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物流技术,2006(9)
6.中国应急物流网http://www.cnel.cn/
7.孟参,王长琼.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物流技术.2006(9)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责编: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