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17-03-29李创

物流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李创

摘 要:我国应急物流发展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在应急法律法规的制定、物资供应点的设置、专业性人才的配合、急救物资的供应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应急物流研究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的。文章全面总结了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政府、企业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应急物流;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is not perfect, such as the formul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supplies point sett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nd emergency supplies, these problems are stumbling block on the road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o we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solv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ciety,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mai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我國应急物流的概念最早由欧忠文等研究者提出,认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事件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1]。应急物流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许多环节还不够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尚不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报告发布机制不够完善,迟报、漏报、瞒报事故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少基层单位应急准备不足、先期处置能力较低。构建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真正实现对危机的主动管理和有备应对,仍然是任重而道远[2]。

1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的应急物流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由政府主导,没有规范化、正规化的应急保障机制作为支撑。应急物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完善的应急物流基础保障,而且还涉及到物资的采购、储备和分配调度,这些工作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完成[3]。在我国这个协调机制是通过政府从各单位紧急调配人员组成临时小组组成的,这样的应急机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因为是由政府统一指挥和领导,所以整个过程比较紧凑。同时,政府机关派出军队作为应急工作的执行者,带有极强的军事化色彩,有极强的执行力,可以确保救灾物资迅速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军民齐上阵,使得整个救灾过程的社会秩序紊乱,各自为政,不能劲往一处使,从而会导致物流的成本变得更高,同时效率会受到削弱。现有救灾物资供应体系如图1所示:

第二,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没有一套完善的法规可以依照,严重影响了效率和效果。应对突发事件时各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可以依照,再加上我国现行的军民协作的应急方略,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一套规范应急物流各方面的法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法律应该涉及到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抗震救灾活动的组织指挥、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定、程序的实施、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等各个方面。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带动应对突发事件的顺利进行。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

第三,灾害应急物流的组织是一个系统化、专门化的工程,但我国整体应急物流表现出专业化不足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这样的模式需要一套经济、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作为支撑,但是,我国应急物流方面的人才比较少,物资运送过来以后没有专业的人才对物资进行分类、登记和分配,并且没有一套统一的流程进行规范,使得各地区的工作紊乱,没有条理性,而且造成了资源运用效率低下,物资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各地区没有自己的应急团队和专业人才,一旦遇到突发性自然灾害,难以自救。专业的应急物流企业在我国也比较少,如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等还相当缺乏。

2 提高我国应急物流的对策研究

2.1 社会方面

(1)提高全民认识。目前,我国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应急物流的概念在我国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强,民众对于应急物流的认识非常淡薄,这些对于应急物流的发展非常不利。实际上,对于应急物流应该启动全民动员机制,即通过传媒和通信告知民众受灾时间、地点,受灾种类、范围,赈灾困难情况,工作进展,民众参与赈灾的方式、途径等[4]。这样可以使全民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为赈灾献计献策;可以筹集应急物资或者用于采购应急物资的应急款项;可以为赈灾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等。提高民众参与应急救灾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救灾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今后应急物流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建立信息控制中心。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是应急物流数据存储与交流的信息平台,是应急物资保障部门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整合物流相关信息和知识资源,实施和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信息快速实时的感知和共享,最终取得应急综合保障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的信息系统[5]。信息的畅通是我们应对突发事件必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标准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中国移动为例,汶川地震的发生使成都地区570个基站中断,1 064公里光缆、35座铁塔、103套传输设备受损。由于信息不能快速沟通,救灾人员不明白灾区的需求,使得人员和物资准备不充分。因而通信运营商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紧建设通讯网络基础设备,优化和加强信号,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增强网络数据传递承载能力,加快抢修速度,尽快消除盲点[6]。

2.2 政府方面

(1)建立专业化应急团队。虽然应急物流只是在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候才派上用场,但是由于应急物流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急迫性、时效性,这就对应急物流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更大的要求[7]。建立专业化的应急团队人才是关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应急物流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一是加强高校内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现代物流和应急物流理论学科建设,完善人才的培养体系,多培养一些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人才。二是国家有关应急救灾部门、其他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应该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拓宽人才的发展渠道。

(2)加强物资储备系统建设。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中,国家是主体,军队是骨干,地方是补充,市场是辅助,家庭是基点[8]。我国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相对来讲品种单一,渠道单一,而且布局不合理。应急物流采购量一般比较大,时间要求比较高,供应商较多。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和急迫性,灾害发生时的临时采购决定采购也具有紧迫性,加上采购制度不健全,使得采购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点,控制采购质量,合理安排各储备点的物资储备量,当灾害发生时可以按需供应,有条不紊。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流设施设备是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它的发展水平对保障应急物流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交通路网建设在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与国防要求上是一致的,可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战备效益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应急能力,要改建、扩建仓库至车站道路;要改善车站、码头、仓库的装卸线路和装卸场地,提高装卸能力,对于重点车站、港口、仓库的进出道路应建成多方向、可迂回的网状道路,以保证应急条件下大批量车辆进出顺畅,后方重点仓库有条件的应修建铁路专用线,以适应大宗物资进出的需要。

(4)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急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应急物流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一个组织进行协调控制。目前的应急物流协调机构是由政府从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组成的,但是事实证明了这样的组织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滞后、效率低、影响政府其他工作这样的弊端。因此,应该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的实施。在平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救灾物资的预测、预算,进行网络维护,全面了解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情况。各加盟的物流企业在中心的指挥下具体负责应急物资的筹措和运送工作。

(5)完善应急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物流的法律机制其实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保障机制。对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宏观层面可以包括应急物流产业法规、应急物流组织法规、应急物流建设法规、应急物流教育法规、应急物流人力資源法规、应急物流科技法规;管理层面可以有应急物流调控法规、应急物流资源管理法规、应急物流企业动员法规、应急物流评价标准、应急物流预案;操作层面可以有应急物流通用基础标准、应急物流信息标准、应急物流管理标准、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标准、应急物流其他标准等。

2.3 企业方面

(1)传统物流企业方面。普通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具有强大的网络与职业经验。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企业部门和非营利部门间的伙伴关系正在加强,物流公司在应急物流中的作用将日渐凸显。国家应对传统物流企业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加强物流业的组织协调等。这些措施都为应急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应急救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个人通力合作。政府行政力量在应急救灾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在应急救灾中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面对灾害,不计得失,把民族大义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2)普通企业方面。大力倡导物流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参与到应急物流中来。其他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许多企业还生产应急救援物资,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能够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一展身手。不仅如此,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参与应急物流,可以使物流更具有灵活性。目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高,参与应急管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可为企业赢得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3 结束语

应急物流需要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保障应急物流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只有设备、设施、储备、运输、配送等与应急物流密切相关的行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促进应急物流的更好发展。无论是应急物流还是日常一般物流都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物流政策环境,物流的前沿理论和先进的物流技术也都会推动应急物流水平实现质的提升。因此,要加紧落实《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不断开创物流行业活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等. 应急物流[J]. 重庆大学学报,2004,27(3):164-167.

[2] 张洪河. 安全、减灾专家: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Z]. 2006.

[3] 谢如鹤,宗岩. 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56-58.

[4] 谢如鹤,瑭杰,刘漫波. 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 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10-13.

[5] 郑黎明. 武警后勤柔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黄润霞. 探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 物流科技,2011,34(11):73-75.

[7] 王宗喜. 大力推进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2009,23(7):15-16.

[8] 张革.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 商业时代,2010(8):34-35.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