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育游戏角色设计的机制研究

2009-02-18马颖峰孙彦青马霞歌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设计者学习者探究

马颖峰 孙彦青 马霞歌

【摘要】 教育游戏角色是玩家在游戏场景中的“替身”,具有统一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关键作用。游戏角色设计包括“内”、 “外”两个属性区的分析和研究,内在属性区即设计者的初衷、目的的内化和隐喻;外在属性区即玩家对角色形象的接受和对 角色特征的体验。分析和研究这两大截然不同的属性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教育游戏角色设计的过程。文章着重探讨探究式教 育游戏角色设计的机制和途径。

【关键字】教育游戏;角色设计;内外属性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51—04

电子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因其以其真实模仿现实、游戏内容丰富和时空虚拟、交互性、娱乐性和满足感等对玩 家有深深的吸引力,已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 着“第九艺术”[1]的美称。通过结合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依附于游戏情节之中来设计教育游戏则 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鲜活的游戏角色是吸引学生的关键,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与 角色扮演型游戏融合的关联性更强,角色扮演型游戏成为探 究式教育游戏设计的主流模式之一,是值得期待的。

一 游戏角色在不同类型游戏中的特点

目前,电子游戏各具特色,依据流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 为:角色扮演类(RPG)、射击类、即时战略类和动作类等。 但游戏角色在各类型游戏中都是必要的。有玩家就要有可供 玩家选择的游戏角色存在。

角色扮演类游戏允许玩家“变成”游戏中的一个角色, 接受该角色,并以该角色的身份在游戏提供的环境中完成系 列任务伴随游戏的进程生存和成长。在被动设定的故事情节 下,角色被赋予一种虚假的主动性,这种虚假的主动性如何 在游戏场景中实现——构成了 RPG 类游戏的交互性。

射击类游戏的显著特点是玩家(跟随角色)的置入感强 烈,特别是三维技术和第一视角的应用,使得玩家面对一个 真实的三维世界。其次是交互性的提高,三维地图使得玩家 们摆脱了 ACT 游戏由一条路径前进的限制,玩家操控角色可以沿多种路径到达终点,这更增加了搜索前行的乐趣和不确定性。NPC 所具有的一定的智能和适应性,也使玩家面临更 复杂和有趣的游戏场景。

即时战略类游戏通常提供一个复杂的背景,并提供大量 的工具、人物、宠物供玩家控制,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要 组织并指挥这些人物进行生产、作战,有目的的完成各种任 务。在游戏中的策略一般是通过资源采集、生产、后勤、开 拓和战争来振兴本种族或国家,并战胜其他的种族或国家。 即使是指玩家在紧张地排兵布阵的时候,敌方也在进行各种 操作,不因玩家停下来而停下来,双方都在和时间赛跑,使 游戏更加紧张刺激。

运动类游戏一般是模拟真实世界的某种运动项目,例如 赛车、足球等。它要求角色完成巧妙的竞技动作,例如,转 身、投掷和击球等,所以此类游戏特别重视控制这些动作的 力度,以获得较高的技巧。

故而,在各类游戏情景中,玩家操控角色展开游戏的模 式是相通的,既角色起到联系玩家与游戏的纽带作用。

二 RPG 类游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深层思考

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游戏过程,可以描述为:玩家依据个 人喜好,选择可扮演角色进入游戏,依据游戏主线的推进, 承担各类游戏任务,追求自身需求、完善自我形象的进程。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描述为:教师依据教学目标 和教学任务,设计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情景,学习者带着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景,通过自主探究 和寻求帮助,完成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自我建构。对比上述 两个活动进程可以看出:学习者和游戏角色的任务和使命是 相通的;学习情景和游戏情景的创设目的和功能是类似的; 游戏主线、支线和学习总目标、具体目标相对应等等。进而, 这两种形式的活动所存在的时空切合点,已经隐约可见了。 融合探究式教学活动与角色扮演类游戏——探究式教育游戏 是值得研究的。

笔者认为,探究式教育游戏是将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 活动有效地依附于游戏情节之中,并将教学目标与游戏情节 的进程、关卡分配、流程线的结构密切结合之成果。角色作 为探究式教育游戏的灵魂,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剧情任务;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已有特征是一切教学活动 的起点,也是其选择角色的基本参考点。学习者选定扮演角 色,与故事情节和环境发生互动,学习者的情绪和智慧会逐 步通过角色来展现,角色的境遇和成长也会影响着玩家的态 度。鲜活的角色设计,是建立在对游戏角色的“内”、“外” 两个属性区深度分析并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发 展的需要,将角色的属性精当的融合到情节之中,是提高探 究式教育游戏吸引力之基石。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活动与 情节融合的精当,则要依靠于对游戏角色设计过程的把握以 及对游戏角色“内”、“外”属性区机制的研判。

三 游戏角色之属性机制探讨

1探究式游戏角色设计理念

在游戏中,角色作为玩家替身,是玩家使命的承载者,又是游戏中的“当事人”,玩家和游戏之间的矛盾统一体现 在了所扮演的角色上。玩家通过选择和操纵角色这一“替 身”来体验游戏,在探究式教育游戏中,这层关系还有另一 层新的含义——角色替玩家“试误”。依据维果斯基的“最 近发展区”理论,学习者存在一个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 “最近发展区”,此概念旨在阐述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深刻 而内在的联系,揭示教学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途径与机制。 游戏运行机制要求角色能迅速的承担玩家的使命,并适时升 起矛盾,接受任务。在探究式教育游戏中,角色是探究型学 习者的“先锋”,能够起到具象玩家“最近发展区”的作用。 体现了游戏角色对教育环境的改善,使复杂问题的逻辑结构 和解决过程,在游戏活动进程中得以物化的展现,也使学习 者的“最近发展区”得以动态地体现。教育游戏玩家的体验 和学习过程自然也存在并遵循这样的“前提、途径与机制”。

2探究式游戏学习活动运行机制

教育游戏中的重要角色有学习者角色、指导者角色和帮 助者角色三大类,其中帮助者角色一般是 NPC类角色

(Non-playing-character)。在游戏中,可扮演角色可以同时具 有学习者和指导者两重身份,以设置玩家的多重身份,丰富 游戏活动。玩家无论以哪种可扮演身份进入游戏,都会和其 他角色有交互活动发生,这些交互本身就组成了游戏情节的 一部分,伴随着这些活动的进行,角色的内外属性才能得以 展现和展开。角色的学习活动的推进,动机的激发、维持以 及角色态度的转变,都要通过角色间交互活动来展开。帮助 者的作用和功能,是依据游戏任务设计框架和任务类型,分 派特定的任务给可扮演角色,这一过程要考虑角色的状态和 角色所处的场景,建议设计 NPC 类角色来承担之。

如图 1 所示,各个可扮演角色从接受任务,到努力打拼(或接受帮助),再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的过程是交叉进行 的。当然,角色的成长和角色内在属性的展现就体现在问题 解决的过程中,设计者融入的教学内容也就以任务或关卡的 形式出现在游戏中。

四 探究式教育游戏角色设计与玩家体验之机制探讨

游戏角色设计包括设计者创作期和玩家体验期两个阶 段。在现有的教育氛围中塑造角色的重点,往往放在设计者 在创作期的一厢情愿之上,表现为粗糙的融入教学内容或刻 意包装角色的教育性,而在玩家体验阶段就大有刻板、生硬 的印象了。鲜活的角色设计应该统筹兼顾这两个阶段,让教 育性的融入和娱乐性的展开,在前后呼应中博弈。特别是在 探究式学习型游戏中,玩家以扮演角色为主要探究形式,来 展开游戏活动,角色的外在特性,影响着玩家选择扮演的态度趋向;角色的内在特性的展开,又起到激励和维持玩家兴趣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角色设计的前后衔接和“默契” 配合,决定着玩家认同所选角色的程度。

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角色的生成 途径:

1 设计者的开发设计过程与玩家的欣赏和认同过程的博弈

首先,设计者的设计流程是从角色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来 寻求角色的原始形象,进而依据游戏中一般任务的特征、需 求及表现,来丰富角色的一般特性。这是一个着眼于整个游 戏进程的需要而丰满角色形象的过程。而玩家则是从已丰满 角色形象开始选择扮演的,其中角色的生理特性、社会背景 等属性是呈现在玩家面前的,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玩家也 会随着角色的成长而领略角色的各项潜在功能属性。如下图 所示:

设计者与玩家对角色领略的起点不同、目的不同,设计者丰富角色的智慧体现在前两个步骤中:由 创意到丰满;玩家解读角色的策略体现在后两个步骤中:由 选择“外”在属性到体验“内”属性,再到玩家形成自己的创意理 解。但是,在客观上存在着设计者与玩家潜在的呼应认同, 把前后两个过程联系成一个整体。丰富角色形象,即要给角 色融入精神风貌和承载各类要表达和演义的知识点,是一个 封装的过程,把教育性封装于娱乐的角色形象中;玩家解读, 即玩家操纵角色,在完成相应游戏任务的过程中,逐步领略 角色所展现的“寓教于乐”的功能。“教育游戏在教育中闪出 游戏的影子,在游戏中隐约教育的灵魂。”[2]

2 设计者融入教育内容的智慧与玩家追求娱乐功能的博弈

设计者要体现角色内外属性的有机结合或风格统一,就 要考虑如何为玩家体验内在属性而设置辅助成分,同时也不 能回避属性呈现次序,及要匹配角色某一状态时已有的认知 结构、水平等问题。深入探讨探究式游戏学习过程,笔者认 为这与加涅所阐述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是相通的,加涅强调 教学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内外条件,更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复 杂水平。如下面两个过程的对照图所示: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进程。从上表中,我们可以 看到这一过程包含四种能力(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 和规则、高级规则),而且这四种能力之间是相互依赖、排列 成由低到高的层次。[3]在不同层次上,角色所面对的问题不同、 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会不同。在“辨别——具体概念”的认知 理解阶段,角色需要了解游戏情景,调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以提高相应概念的熟练辨析和相应技能的熟练应用为目的。 在“概念——规则”的思维辨析阶段,角色所面临的任务或问 题不是玩家已有知识经验所能直接作用的,要想缩小这一差 距,角色往往需要激活和调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 综合推理和转化,来形成新的问题解决图式。在“规则—— 问题解决”的提升过程中,角色要探索形成的新概念、新图 式等自己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上诉三个子过程是线性的, 符合学习者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自然成为角色设计特别是 角色动态运作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设计鲜活的探究式教育 游戏角色、角色活动过程的理论依据。而以此为主线,整合 情景设计和动机激励设计,也是一种有效尝试。

回放一下《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金角大王的片段,我 们用上述角色设计的视角来解读其中悟空角色的鲜活性:

(1) 角色使命——唐僧被金角抓走,救出师傅是角色 刻不容缓的任务;

(2) 直接交战后,悟空发现金角的两件宝物阻碍了任务 的完成,但也激发了悟空留心学习、寻找机会克敌制胜的欲望;

(3) 悟空设法得到宝物后几经尝试和试用的过程,使 其逐步学会使用法宝,也使悟空越战越勇、进一步增强战胜 敌人的信心……

迁移到探究式教学游戏的角色设计角度来审视,悟空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可以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1) 只有当角色的需要与一定目标相结合时,才能形 成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2) 只有当角色对某种事务产生需要时,才可能对其 产生强大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3) 当角色的个性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才能产生决 定和执行意志行动——克服一切困难,得到满足。在此,知 识点或问题解决的融入步骤呼应了角色的认识和成长过程。[4]

3探究式角色反馈的智慧与维持玩家动机的博弈

玩家依据角色的“外”在属性选择角色,角色同样依据其“内”在属性的展现来反馈和激励玩家。动机的激发和维 持是探究式游戏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受游戏情景和游戏任 务的影响,玩家会对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新的认识,在共同文 化特征下,角色承担着共鸣性的意向传达的任务。《海底总动 员》中的一个反馈的场景:当小鱼莫克被潜水员抓走后,鱼 爸爸的一组特写镜头(义无反顾、拼命狂追)给无数受众留 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显著的原因是一贯怕事、唠叨的鱼 爸爸形象,在此时其“内”在的坚韧和勇敢属性得以凸显, 反馈给受众的是一个强烈的态度转变,进而是感情的共鸣。 借助角色的这一“反馈”,很自然的掀起了第一个高潮,设 计者融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得以很好的呈现。这种把“内” 在的观念,用具体形象表现的方式——意象思维的流动和迁 移,传递着角色形象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激励和维持受众的 动机,角色的“内”在属性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在消费文化 时代,当人们萌生标志性符号愿望时,根据中国特有的意象思维流动方式所设计出的动画形象,可以迅速地与其欣赏者达到心理共鸣,同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动漫艺术本身的无限的 创作空间。[5]

通过上述对角色生成过程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鲜 活探究式教育游戏角色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在于各 个部分都能用最好的资源和技术,而在于设计者着眼于全局 效果的整合过程。

五 结束语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教育游戏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学 习媒体,教育游戏角色设计自然离不开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和玩家学习过程的模拟,角色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活动 游戏化承载过程。在对学习者特征和具体学习活动的科学把 握的前提下,设计鲜活的教育游戏角色是有其途径和机制可 循的。

参考文献

[1]邱善勤. 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7:22.

[2]谢同祥.Edugame:让教育与娱乐走向融合的实践[J].现代 教育技术,2006,(6):47-50.

[3]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4. [4]傅兴春.新课程活动元教育设计和教学原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24.

[5]冯东,张之华.中国动画形象设计[J].大连:大连大学学报2007,(5):64-68.

猜你喜欢

设计者学习者探究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