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小句本位”理论初探

2009-02-16李敬巍薛婧婧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复句词组句型

李敬巍 薛婧婧

摘要:近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体系中,缺乏一种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有针对性的本位理论的探讨。因此,本文针对汉语的本位问题开展研究,概述五种主要本位理论,进而重点理性、明晰、客观地剖析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特点,突出口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由此来说明适合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本位理论是“小句本位”。

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本位理论小句本位

对外汉语教学是建立在汉语本体研究之上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在“本位”的问题上借鉴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迄今为止已有词本位、句本位、短语本位、移动本位、字本位、小句本位、复本位、无本位、语素本位等观点。客观地说,每一种本位说在一定范围内都有道理,但是语言是有层级性的,在含有多种因素的不同的层级范围内,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因此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只有一种本位理论最合理。

一、主要的本位理论

(一)“词本位”理论(马建忠,1898)

《马氏文通》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以拉丁语法为蓝本,首创了以词本位为中心的汉语语法体系,属于文言语法。另外,此书用是在拉丁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语法理论框架来套用汉语的语言事实。我们知道,马氏模仿的拉丁语保留着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拉丁语中,词是天然的语法单位,依照词的形态变化,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而汉语则恰恰与此相反,它没有具有普遍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句本位”理论(黎锦熙,1924)

黎先生在《论“盖”“而”及文法的研究》一文中曾指出:“所谓句本位,实际上是一种科学体系上的教学法名称,就是说,讲词类要在句子中讲,这词类才能获得生命,才不是静止的标准,才不是解剖下来的尸骨头,才有生命力。”“句本位”的语法理论还集中表现在句子结构分析方法上。黎先生第一次明确了句子的六大成分及其内部的关系。这六个成分被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主要成分:主语、述语;第二层为次连带成分:宾语、补足语;第三层为附带成分:形容词的附带语(即定语)、副词的附带成分(即状语)。这种析句法能划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有一定的层次观念,对辨清全句的格局、确定句子类型、修改病句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沿用至今,是传统语法析句的典型代表。

(三)“短语本位”理论(朱德熙,1982)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中指出:“由于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描述句法。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各类词组(主谓、动宾、动补、偏正、连动等等)作为抽象的型来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词组里的分布状况,而不急于把它们跟具体的句子联系起来,特别是不把它们钉死在句子的某个成分上。如果我们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够详细地描述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述清楚了,因为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而已。”

(四)“字本位”理论(徐通锵,1994)

徐通锵先生以汉语研究为基础,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正是汉语所特有的字,并以字为基点,建立了自己的汉语研究理论框架,称之为“字本位”理论。字本位的主张,针对的是词本位,实际上包括了从词类到句子的种种本位理论,它不仅仅是语法单位或语言研究出发点的问题,而且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所习惯的整套汉语语法体系和汉语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挑战。

(五)“小句本位”理论(邢福义,1995)

在研究汉语特点的进程中,邢福义先生发现: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篇章句法里面都存在着大量的流水式的小句。他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小句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最为齐全,理应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中枢”。1995年,邢福义先生在《中国语文》第6期上发表《小句中枢说》一文,全面阐述了“小句中枢”理论,他认为小句是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独立性的语法单位。汉语语法系统中有各类各级语法实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句子语气。小句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

二、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相适应的“小句本位”理论

(一)理论优势

小句与复句、句群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互控互动关系。小句串联是复句、句群形成的动力和基础;复句、句群构成一个大的话语框架,框架所产生的约束力和引发力,反作用于小句,使小句分句化、集群化,生发出单句层面不可能有的新的特点,特别是在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小句处于中间地带,能够在口语教学中起到纽带的作用。因此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与其他本位理论相比,小句本位理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强的指导意义,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1适合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教外国人语法,学习者渴望教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词语,造出符合汉语语法的句子,并能恰当地运用,以达到交际目的。小句是语法教学的核心,是“牛鼻子”。以小句为轴组串语法教学,一头挂上字、词、词组,一头挂上复句、句群,使学习者既能正确地组配句子,又能得体地运用句子进行交际。因此,笔者以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宜以小句中枢说为基础。语用知识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学生获得语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掌握所需的语用知识,一方面应有意识地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安排一些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最可能用到的知识,比如中国人的寒暄方式、交谈中的接话习惯等等;另一方面,应加强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掌握这些知识。

2适合培养语法使用能力

首先,小句中体现了汉语的语法特点,小句本位更能够凸显出汉语的特点、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使学习者更好、更快地学好汉语口语。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够辨别出口语交际中字词的读音,然后才能与相应的语义对号入座进行分析。

其次,句型的研究和教学就不会局限于单句,而应该伸展到复句,乃至句群的框架里去。只有在这种约束力大、引发力更大的话语框架所形成的语义关系和语用关系中,一个句型的特点尤其是用法特点才能充分而完整地展现出来。“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理论,一直局限在单句句型之内,因此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应该克服这种限制。一个句型,学生既能正确地用作单句,又能得体地用作分句,如此才算真正掌握了,才算真正运用自如了。在这个层面上,小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实践优势

对于学习者而言,口语教学要努力将学过的汉字、词汇、语法的知识贯穿起来,在语言表达中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学生,使其掌握汉语交际的知识。小句能够体现汉语绝大部分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并且小句与句子相比具有简单易懂、容易掌握的特征,更方便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使用。

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法教学中,讲解一个句型或句式,首先在小句层面讲清楚它的结构、意义和初步用法,作为小句,让学生大体会用它;进而把它放在复句或句群里,讲清楚其分句化集群化之后所产生的结构、意义和用法特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个句型。由此看来,小句本位是适合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本位理论。

猜你喜欢

复句词组句型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中日目的关系复句在句法层面的对比研究
典型句型大聚会
二重复句划分例解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副词和副词词组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
单位复句和双重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