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2009-02-16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学习者汉语

宋 杨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词汇也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植物词的文化附加义为研究对象,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认识文化词语教学的重要性,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附加义植物词语

近年来,随着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发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许多学者也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对学习者来说,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弄清这一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排除母语文化对交际的干扰是十分必要的。汉语的文化因素,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汉语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因为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成分。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文化色彩浓厚的特殊词汇逐渐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植物词的文化附加义,更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含的特定民族文化信息,也就是说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这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比如“牡丹”指称一种“落叶灌木,叶子有柄,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花大单生,通常是深红,粉红或白色的著名观赏植物”,同时中国人又赋予“牡丹”一词“富贵、荣华、幸福”的文化色彩,所以“富贵、荣华、幸福”就是“牡丹”的文化附加义。又如“荆棘”指称“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因其多刺,故被人们厌恶,赋予其“艰难、险阻、可恶”的文化色彩,所以“荆棘”的文化附加义是“艰难、险阻、可恶”。人们常用“披荆斩棘”来象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特定的社会统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它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如汉族人民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的约定:以“红豆”表现“爱情和相思”,以“松”象征“长寿”,以“蒿、艾”表现“卑鄙小人或奸佞之人”等;英语民族人民在心理上也形成类似约定:以“flower(花)”表现“精英人物”,以“potato(土豆)”表现“不受欢迎的人或美元”,以“thom(刺)”喻指“棘手的人物、烦恼的根源”等。

二、汉语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由于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除对人类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外,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习性使人们产生种种联想,并借植物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情和理想。因此植物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各种语言中,植物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附加义的植物词更是不胜枚举,俯拾即是。

汉语植物词多数表现的是象征意义,其最大特点是通过植物自身所具有的习性特征,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而构成联想,而这种联想又总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审美心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相契合,因此植物词就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含义,负载了特定的文化信息。例如,人们常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这实际上反映中国人对刚毅高洁品格的敬佩,以松柏不畏风雪严寒的特性来象征人的高尚品格。由此不难理解国人为什么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下面列举一些汉语中常见的具有丰富文化附加义的植物词语。

(1)梅:因其在严寒冬季绽放,色洁香清,枝干如铁,其奋发顽强的品格深得中国人喜爱,所以人们常用梅象征“高雅纯洁、清丽而含铁骨之气”等高贵品性。

(2)兰:由于其多生长于空谷幽涧,其花淡雅清香,具有风姿潇洒飘逸等特性,所以人们常以兰象征“高雅、纯洁”的品格。

(3)竹:高耸挺拔、质地坚硬,在国人眼中其形象秀逸而具神韵,因此,竹的文化附加义为“人的品德超凡脱俗”;竹节向上,笔直挺拔,所以又有“气节”的象征。但也因为竹是空心的,又象征了人徒有外表内心空洞。这使竹具有两种文化附加义。

(4)菊:因其在秋末冬初开放,又凌霜耐寒,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菊便有了“坚毅”的文化附加义。同时菊花清香怡人,菊就有了清雅淡泊之意。菊花又可表“长寿”,民间称菊花为长寿花。菊又被誉为“四君子花(梅、兰、竹、菊)”之一,故菊花又有“君子、佳友”的文化附加义。

(5)梧桐:传说是凤凰喜欢栖息的树木,因凤凰是吉祥神鸟,梧桐也就成了“吉祥树”的象征。

(6)桃:传说西王母曾用蟠桃宴请为她祝寿的众神仙,因此桃象征“长寿”。因桃花常与女性联系,故有“爱情”的联想,所以称艳遇为“桃花运”,把风流韵事称为“桃色事件”。此外,桃还可以象征“学生”(桃李满门)、“义气”(桃园结义)、“美好”(世外桃源)。

(7)莲:又称荷花,因其具有“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等特点,被古人称为花之君子。人们常用莲来象征“纯洁、正直、清雅、谦虚”等品性。

(8)水仙:人们称为“水中仙子”,因其生长在水中,其花清白、淡雅、芳香,所以它象征“清雅纯洁”的品格。

(9)梨:其花洁白而清香,所以梨花常象征“女子的清白纯洁”。

(10)柳:因春天是柳芽萌发、万物复苏、情欲涌动的季节,故人们用柳喻指“娼妓、色情”等,如“花街柳巷”“寻花问柳”等。因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柳的文化附加义与“忧伤、离别”有关。

(11)茉莉:茉莉花气味芬芳而不俗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附加义。我国民歌常以“茉莉”为题材,它象征着我国广大勤劳善良的妇女。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国人眼中的茉莉花就成为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性的代表。

(12)杏:汉语中杏有着丰富的文化附加义,如“杏花”被当作“吉祥花”“及第花”;“杏林”指“医界”;“杏坛”指“讲坛”,现泛指“教育界”。“红杏出墙”喻指“女子怀春或有外遇”。自从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被广为流传,诗中的“杏花村”即被用来泛指“酒店”或“酒产地”。

三、植物词语文化附加义的对外汉语教学

由于不同语言中,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存在很多差异,成为造成跨语言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讲授植物词的文化附加义时应以中国特有的植物为教学难点,但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外皆有的植物词语上,因为留学生在这些方面容易产生语义负迁移,与母语混淆,影响表达的准确性。

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词的文化附加义,教师应先说明词的字面意义、内部结构,然后结合事物的特点和中国的民族精神、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针对学生的语言程度,采取简明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词语的文化附加义,以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如“红叶”为什么会有“象征老当益壮、永葆青春的精神”的文化附加义呢?这是因为枫叶受秋霜而变红,故称红叶,也因唐诗中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而形成。

植物词语文化附加义的教学主要采取汉外对比法。不同语言中有些植物词有相同的文化附加义,这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正迁移的影响,因此不需要特别加以讲解。如“桂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文化附加义。需要认真对待的是那些汉外不同的植物词,讲清这些差别可以避免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比如“百合花”,中国人把它看作夫妻恩爱的象征,对英国人而言,它却是“贞洁、清纯”的象征;“槐树”枝叶浓密,树龄长达数百年,在中国象征祖先庇护子孙,传福于后代,在英语中却无此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醒学习者对这样的植物词不能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和翻译,要让学生了解汉语植物词于自己母语的差异,这样有助于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增强。

此外,植物词文化附加义的教学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语境讲清该词的感情色彩,这样学生才能对词语准确表达、得体运用。学习者不能只单方面地记忆词汇,偏重数量,而忽略了词汇使用的语境,结果在跨文化交际时学习者总会出现许多语用问题。语境教学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各种错误,及时纠正或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前发出预警,从而收到积极有效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与改革中,怎样将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因素及跨文化语境因素纳入语言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摆在外用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汉语是在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汉民族数千年历史过程中所凝聚的丰富文化内涵早已深深地融入于自己的语言中。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失去语言作载体也无法传达信息,语言与文化这种互为影响和依附的关系,决定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习汉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建立语言和文化并重的格局,以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猜你喜欢

跨文化学习者汉语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学汉语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汉语与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