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变迁中“土”“洋”的词义变化

2009-02-16唐玉环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义项词义语义

唐玉环

摘要: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词义也就随之发展变化。“土”和“洋”的意义因为与社会生活及人的认识直接关联,其词义变化相对而言便富有代表性。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土”“洋”的意义变化,不仅包括词的概念意义的变化,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的微妙变化。

关键词:土洋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指词的形式不变,而词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词义是语言要素中变化最迅速的,导致词义变化的因素有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中国社会在近百年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反映在语言中,便是新词汇的不断涌现和原有词汇的意义发生了变化。由于“土”“洋”的意义与时代变化联系紧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土”“洋”的意义也就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词的概念意义发生了变化,词的色彩意义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一、“土”“洋”的基本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对土洋的释义分别如下:

土①土壤,泥土。如:黄土。②土地。如:国土。③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如:土专家。④不合潮流,不开通。如:土里土气。⑤本地的,地方性的。如:土产。⑥未熬制的鸦片。如:烟土。

洋①盛大,丰富。如:洋溢。②地球表面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合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四大洋。如:太平洋等。③外国的,外来的。如:洋人,洋货。④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如:洋办法。⑤洋钱,银元。如:大洋。

根据词典的释义,我们可以看出,“土”“洋”都是多义词。“土”的义项①是基本义,其他四个义项是引申义;“洋”的义项②③④与“土”的意义相关。从词义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土”的①③④⑤义项正好和“洋”的②③④义项形成对立;“土”的义项①与“洋”的义项②虽然可形成对立,但都是表名物,意义比较稳定,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本文重点考察“土”的义项③④⑤与“洋”的义项③④。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组对立性的语义区别特征:[±本土][±现代化][±合潮流]。“土”的基本语义特征是:[+本土][一现代化][一合潮流],“洋”的基本语义特征是:[一本土][+现代化][+合潮流]。

“土”“洋”对立的基本语义特征的形成与我国的近代历史密切相关。旧中国科技非常落后,因此本土的东西往往与落后、不合潮流相联系,与此相反,外来的事物往往与现代化、合潮流相联系。对“土”和“洋”的基本语义特征进行归纳,有助于凸显其相互间的差异,更直接清晰地把握它们的语义特点。

二、“土”“洋”的语义分布环

“土”和“洋”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的时候并非是任意的,而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一)“土”的语义搭配对象

“土”的语义搭配对象有与“本土”义密切相关的人、物产、方法、政策,或者是风格式样等,例如:

[+本土]:土法(民间沿用的方法)、土人(外地人称经济、文化等不发达的原来住在本地的人)、土著(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土政策(某个地区或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指定的某些规定或办法)、土产(某地出产的有地方性的产品)、土皇帝(盘踞一方的军阀或大恶霸)、土话(小地区内使用的方言);

[一合潮流]:土包子(不时髦的人)、土气(不时髦的风格、式样等);

[一现代化]:土布(手工纺织的布)、土车(独轮车)。这些与“洋”呈对比义的“土”构成的词或短语大多含有贬义。

(二)“洋”的语义搭配对象

随着外来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洋”的搭配对象越来越广泛。主要有与“外来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的人、物品、事物、方法、风格,例如:

[一本土]:洋货(国外生产的货物)、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碱(肥皂)、洋灰(水泥)、洋房(欧美式样的房屋)、洋节(外国人的节日)、洋务(关于外国的和关于模仿外国的事务)、洋瓷(搪瓷),洋铁(镀锡铁或镀锌铁的旧称)、洋酒(国外产的酒)、洋装(西服)、洋教练(从国外聘请的教练)、洋场(洋人较多的都市)、洋行(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的商行,或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洋超市(外国人开的超市)、洋人(外国人)、洋妞(外国女孩)、洋奴(崇洋媚外,甘心供外国人驱使的人)、洋雷锋(外国的象雷锋那样的好人);

[+现代化]:洋布(机器织的平纹布)、洋枪洋炮(外国人制造的先进的枪炮);

[+合潮流]:洋气(西洋的式样、风格)、洋名(带有国外风格的名字)。

由于旧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发达,西方国家各方面相对较为发达,面对潮水般涌入的外来事物,中国人惊奇赞叹,羡慕不已。外来的事物科技含量高一些,外来的就几乎等同于现代化的、合潮流的,因此,与“洋”搭配构成的词或短语大多含褒义色彩。

三、“土”“洋”的语义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本土的和外来的东西有了新的认识,甚至对科技和现代化也有了新的认识,从而给“土”和“洋”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不再固执地认为外来的就是先进的、值得羡慕的,本土的就是落后的、必须唾弃的。“土”和“洋”的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一)概念意义的变化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当前,中国整个社会正在飞速发展,本土的事物和外来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强烈的对照,“土”“洋”的搭配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在很多方面形成对立。例如:

(1)土鸡,真正意义上的土鸡应该是完全散养的,每天在林地里活动觅食,只吃虫子、野草等天然食物。这种鸡下的蛋就是土鸡蛋,因为营养不均衡,下的蛋个头比较小,但因为土鸡吃绿叶菜较多,蛋黄中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高,因此蛋黄更大,颜色更深一些。(百度网)

(2)洋鸡蛋,我们所说的“洋鸡蛋”,则是笼养鸡下的蛋,它们只吃饲料。(百度网)

(3)土猪,在湖南宁乡有一种猪,以肥肉居多,却大受消费者欢迎,而且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土花猪肉是当地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但是由于受洋猪的冲击,多年前这种土花猪已经快要绝迹了,可是现在它们怎么又出现在了消费者的餐桌上了呢?(《科技苑》2007年10月19日)

例(1)、例(2)、例(3)中“土鸡-洋鸡”“土猪-洋猪”,“土”的概念意义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土”显然在“本土的”意义基础上发展出“自然的、野生的、纯天然的”含义。“土猪”也不仅仅指国内某地产的猪,而渐渐泛指自然散养的未使用激素饲养的猪。

词汇是一个系统,“土”的概念意义发生了变化,“洋”的概念意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发展出与之对立的

“非自然的,人工的”含义。如“洋鸡”指人工饲养的笼养鸡。人们不再迷恋高科技的人工技术所带来的高产量,“土”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产量不高,但是具有天然、安全的特点,尤其表现在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食物的选择上,“土”反而具有优势地位。因此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土”“洋”以新的含义。

(二)色彩意义的变化

色彩意义是词的附属意义,它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一般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在语体色彩上,“土”和“洋”始终都具有口语化的色彩。在形象色彩上,“土”和“洋”表达的都是比较抽象的意思,因此很难具备形象色彩。但是“土”和“洋”始终都带有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始终都与人们对自身的态度、对外来事物的态度相一致。以往,“土”构成的词语大都带贬义,尤其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洋货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例如:

(4)土改时,八区夏坪乡第四片划地主左闩成时,开始非常顽固,狡辩说他参加了劳动,农民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一到田里就要回去休息,打起洋伞上场(醴陵方言,即上集市)买东西,坐在田岸上指手划脚监视长工……”(醴陵档案:《醴陵县第二期土改工作总结》(全宗号4,目录号2,案卷号4)。)

(5)合作化时期,贫雇农阶层,出现了等待社会主义思想,转步乡乡长和另外两户农民的房子老早就被日本鬼子烧坏了,却一直不进行整修,他们说:“社会主义一到,都有洋房子住。”(醴陵档案:《中共醴陵县委关于目前农村各阶层生产关系不稳定情况向地委的报告》(全宗号4,目录号2,案卷号64)。

土改、合作化时期,物质匮乏,例(4)、例(5)中的“洋伞”“洋房子”都是人们少见和非常渴望得到的好东西。

现在,社会发展了,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土”不再一味地排斥,“洋”也不再是令人羡慕不已的科技发达的同义语。例如:

(6)“土鼠”“洋鼠”年末“争宠”,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发行的“福鼠贺岁”“鼠年生肖”金银条和“迪士尼2008米奇纪念章”将于12月22日在北京同步上市。(《成都商报》2007年12月21日)

(7)16位主帅各就各位,新赛季中超将上演土洋帅之争。(《新闻晨报》2007年1月7日)

(8)给优秀的年轻“土博士”一点倾斜:有些青年学者提出,相关部门是否能够考虑对于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土博士),在相关政策上也有一些倾斜,或者安排一些专项经费支持等等类似的建议。(《科学时报》2008年7月25日)

(9)中越边境“洋垃圾”走私成风,打击治理遇四大瓶颈:据东兴海关缉私分局局长张绍恒介绍,在东兴走私的洋垃圾主要以废旧塑料、废旧电脑显示器、打印机、电视机、废旧金属、废旧轮胎为主。(新华网)

(10)吃农家土菜,品乡村风情。(餐馆广告)

例(6)、例(7)中,土、洋并举,并未崇洋排土,例(8)中对“土博士”也并非一味贬低,例(9)中“洋”事物并非都是好的,也有垃圾和废物,例(10)中对“土菜”大加赞赏。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向褒义的方向发展,“洋”也不再总是高高在上。比如超市里不会明明白白地写上“洋鸡蛋”的标签,而要掩人耳目地挂上“鲜鸡蛋”的牌子。

四、“土”和“洋”词义发生变化的原因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变化最迅速、最频繁、最活跃的,由于社会生活、客观事物、人的认识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词义也随之发展。随之变化。“土”和“洋”的意义因为与新旧事物直接关联,因而其词义的变化很富有代表性。

“土”和“洋”词义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土”的新的概念意义。伴随着新的事物、新的思想的出现,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土”在其基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天然的”之类的含义。第二,受“土”的概念意义变化的影响,“洋”的概念意义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词汇系统性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变化可以引起其他词的意义变化。“土”的“自然的、纯天然的”含义导致“洋”产生与之对立的“非天然的、人工的”意义,这个意义与“洋”的基本义已经相去甚远了。第三,在“土”和“洋”的概念意义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导致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外来事物、对科学持更加理性的态度,“土”和“洋”几乎可以分庭抗礼,人们对“土”不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对“洋”也不如以往那样不加区别地崇拜。

猜你喜欢

义项词义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大少不同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