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着”历时考察

2009-02-16崔山佳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宝珠白话现代汉语

崔山佳

摘要:“有+着”的说法,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欧化”用法,汉语是在“五四”以后才产生的;也有的虽未说是“欧化”句,但说是“五四”以后才产生的现代汉语用法。其实不然,在明代的戏曲和小说中就已有人运用;在清代的白话小说中更多见。

关键词:有+着来源考察辨误

《汉语大词典》“有着”:“存在着;具有。”例子是:

(1)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例子只有现代作品,似乎“有着”是现代汉语才有的用法。

关于“有+着”的用法,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欧化”说,如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一书中说:

现在欧化文章里有些“着”字和原来的进行貌既不相同,它们似乎只是一般动词的后附体。(第356页)

在第359页注①中又进一步说:

最近几十年来,这种倾向厉害了,“有”字向来不和“着”结合的,现在也有人写成“有着”,例如“这句话有着很深的意义的”。

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上册出版于1943年,下册出版于1944年。刁晏斌先生在《现代汉语史概论》一书中说:

由上边所引的话,我们可以获取以下的信息:第一,“着”的“超范围”使用,始于欧化,即使与外语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第二,“有着”的产生时间大致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第90页)

又如张宝林先生的《汉语教学参考语法》一书在说到“欧化语法现象”时,也说到“有着”:“有”+“着”作述语。

“‘有字向来不和‘着结合的,现在也有人写成‘有着。”(王力1985:359)“有”不表示动作,加上“着”以后即带有了动作性,表达的意思具体了,语气也加重了。例如:

大连男孩葡桃,在中国网络乐坛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北京晚报》2005年8月30日)

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串串的故事:……(《人民日报》2000年4月)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原因。(《人民日报》2000年2月)

这种机器人集机、电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有着广泛的用途,……(《人民日报》2000年11月)

我国音像业二十年的历史证明,这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人民日报》2000年4月)

有着太多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初中生们的世界比成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人民日报》2000年8月,第36页)

二是“现代汉语”说,如向熹先生明确地说,“有着”是“五四”以后才有的用法,他的《简明汉语史》一书,在说到动词“有”字时说:

动词“有”是表示一种存在,“五四”以前,它的后面是不能加时体助词“着”的。“五四”以后,“有着”却不仅在书面语言里广泛应用,口语里也常常可以听到了。(见下册第517页)

陈前瑞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在《汉语的进行体与未完整体》一文中说:

“有着”在清代《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等主要文献中都没有发现,直到现代文献中才有,例(13)是老舍作品中惟一的一个例子,例(15)则是王朔小说的多个用例之一。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初版(1952:109)中指出,现在还没有人用“是着”,可是“有着”已经满天飞了;并认为“有着”中的“着”没有必要。但在修订版中则认为“有着”已经很常见了(吕叔湘、朱德熙,1979:82)。可见,“有着”的发展也有一个逐步被人所接受的过程。(见第27页)

文章中列举了三个例子,全出自现代和当代的作品,如:

(2)“在言论不自由的时期,红黄蓝白黑这些字中总有着会使我们见面不着明天的,你这次所用的字差不多都是这类的……”汝殷笑得连嘴都闭不上了。(老舍《抓药》)

(3)有着这么大的力量的筋,有时竟不能收住一个并不沉重的自己的下巴……(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

(4)那些早上从你房里偷偷溜出去的有着长发和丰满身体的是何许人?嬉皮士?神仙?(王朔《顽主》)

陈先生的文章中有“有着”“直到现代文献中才有”的话,他也认为“有着”在现代汉语中才用。

刘顺、潘文两先生的《现代汉语“有着”句的考察与分析》一文也持同样的观点,文章说:

“有着”句是最近才出现的句子类型,其使用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第80页)

在另一处又说:

赵元任(1968)指出:“‘有着正开始见于书面。”我们检索了清代语料《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在表示“领有、具有”和“存在”意义上,只有“有”字句,没有“有着”句。根据我们掌握的语料,“有着”句的产生应该在上个世纪的前五十年。(第84页)

在另一处又说:

“有着”句是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书面语句式,它跟“有”字句有密切的关系,也有很多的不同。(第87页)

其实,上面诸位学者的说法是不符合汉语事实的。二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指出清代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中就有,江澄先生在《“有着”小志》一文章中说:

庚辰本《石头记》六十回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道:‘有的,我又不大吃,你都给他去罢。”其中“有的”二字涂改为“还有呢”。程乙本《红楼梦》把“还有呢”又改为“有着呢”:此后各本沿用“有着呢”。这样看来,“有着”大约开始出现于“程本”的出版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这里的“有着”表存在。至于表示领有的“有着”则尚未见于早期白话。(见第123页)

为了慎重起见,笔者查了手头的版本,文字是这样的:

宝玉忙道:“有的,我又不大吃,你都给他去罢。”(第60回,中册,第847页)

也就是说,与江先生所据的多了一个“忙”字。

笔者又查手头的另一版本,文字又有所不同:

宝玉忙道: 有着呢,我又不大吃,你都给他吃去罢。”(第2册第771页)

由上可见,“程乙本”中确实有“有着”的说法。

上面只是孤例。由此笔者有疑问,“有着”的说法只是偶尔一现,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上例是不是目前所见的“有着”的最早的出处呢?

其实,明代已经有“有着”的说法,如:

(5)[绵搭絮]你只爱着临邛琴响,赢馆箫声,嫌弃着梵宫钟鼓,禅室青灯。呀!谁知无是无非窗外僧,也有着摩弄温存。一片情,赛得过锦片前程。不须怨红颜多薄命。(明·陈汝元《红莲债》第1折)

上面的“有着”表示“存在”,“存在”“摩弄温存”,也就是“有着”带着宾语“摩弄温存”。

明代白话小说中也有,如:

(6)老姥道:“……今这个寄儿,他见有着许多金银付在我家,就认义他做了儿子,传我家事,也还是他多似我们的,不叫得过分。”(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

卷19)

上例的“有着”表示“具有”“领有”,因为带的宾语是“许多金银”,不可能表示“存在”。吕建军先生在《补议“有着”句》一文中也举有上例,并有一个“按”:“明代仅见此例。”(第3页)显然不符语言事实。

(7)赵蜜嘴笑道:“休要如此。尊体不健,有话但讲,果有着得力处,无不尽心。事成之后,拜亦未迟.”(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6回)

上例的“有着”表示“存在”,带宾语“得力处”。

吕建军先生在文章中举了清代的例子,如:

(8)信面上是一个绍兴酒坛子,上面有着七个钉子,这是和尚的花押。(清《济公全传》)

吕先生说:“清代有少量‘有着句出现”。其实,清代白话小说有不少,如:

(9)不料后面又有强人示来,唐公不敢上前,先自保护家眷要紧,那贼人一齐逼近,唐公大吼一声,摆开画戟,同家将左冲右突,众贼虽有着伤,死不肯迟。(清·无名氏《说唐》第4回)

(10)麒麟灯下,有各样兽灯围绕,见各项兽类,无不齐备。两边有两位圣贤,骑着两盏兽灯,也有着对联一副,悬于左右。(同上,第1 3回)

(11)幸而德大舅母有着许多的事情,不能不收住眼泪,先理正事。(清·冷佛《春阿氏谋夫案》第11回)

上面的“有着”也表示“存在”,分别带着宾语“伤”、“对联”和“许多的事情”。

清末白话小说天虚我生的《泪珠缘》中“有着”更多,如:

(12)菊秋道:“太太说,倘然吃的对,太太那里上好的有着,明儿叫人去拿便了。”(第4回)

(13)春柳便去绞了脸布进来,递与宝珠,揩了脸,晴烟又送进一碗莲子汤来,宝珠吃了道:“可还有么?”晴烟道:“有着呢。”(第8回)

(14)婉香道:“套子我倒有着,还是前儿在家里的时候,我太太给我,叫人去定做来的,长长短短,共有十副,那项长的,却有一尺。”(同上)

(15)春柳见宝珠动气,不敢多说,便走出去,向后院子喊遭:“你们这些婆婆妈妈可有着,请几个出来,爷.喊呢,不要老躲着过太平日子。”(第11回)

(16)素馨笑道:“玻璃橱里不是有着呢?敢要我去拿来递给你手里吗?”(第65回)

(17)婉香笑道:“赛儿姐,你爱穿这个,我现成的有着呢,你试穿穿瞧。”(第77回)

(18)说得秦琼没了对付,知道他是个自由惯的人,他又自己懂得药性,他要吃什么时,铺子里尽有着,谁还禁止得他来?(同上)

(19)秦珍道:“……照那折子上看起来时,只有支着号里的钱来用,从没付一个钱到号里来的,所以我直到如今也不曾知道到底是怎么一盘帐,咱们家自己本儿到底有着多少,每年红利派多少,我却实在不曾仔细。”(第85回)

上面的“有着”都是表示“存在”。

江先生在文章中说:“这里的‘有着表存在。至于表领有的‘有着则尚未见于早期白话。”看来,江先生在这里把《红楼梦》也当作早期白话了。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近代汉语分为前期和后期,一般把唐宋时期的白话当作白话前期,元明清时期的白话当作白话后期,所以,《红楼梦》应该是后期白话作品。同时,说《红楼梦》中还没有表示“领有”的“有着”的说法,这是对的,因为它只有一例,但在《红楼梦》前已经具有了,如前所说,例(6)中的“有着”已经表示“领有”了,因为后面的宾语是“许多金银”,显然表示“领有”,而不是表示“存在”。在《泪珠缘》中,表示“领有”“具有”的“有着”更多,如:

(20)葛云伯笑道:“……这个字号虽然是二太太的陪嫁产,但是他老人家只知道自己有着六十万的资本,至于别人有多少资本添在里面,自己逐年利息收入多少,支用过了多少,他老人家也从来没有抄过一篇帐去看看。……”(同上)

上面的“六十万”的“资本”应该是“领有”“具有”的对象,而不是“存在”的对象。另外如:

(21)(藕香)又向宝珠道:“……上头有着一位太太要你奉养,自己有着这许多妻妾,下面少不得添出十个八个孩子。……”(第88回)

(2 2)蘧仙道:“……我当初也替宝珠担着心事,以为宝珠是个写意惯了的人,什么事都不问,一分了家,‘苦字儿便上了头,直到此刻,方知宝珠是个天生成的福人,上头有着一位贤明圣善的慈母,下面有着几位聪明智慧的夫人,说玩笑便玩笑,说正经便正经,不比那些荒嬉无度、知乐不知苦的一班膏粱子弟。……”(第91回)

上面两例中的“有着”,各自的前一个“有着”可解释为“存在”,因为对象是“太太”和“慈母”(其实都是指“自己的母亲”),但后一个“有着”还是解释为“领有”好,因为对象是“妻妾”和“夫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妻子”),而“妻妾”在古代是从属于男子的,夫为妻纲,名正言顺,对妾来说,更是如此。这样说来,下面两例的“有着”也是解释为表示“领有”“具有”的好,如:

(23)香玉道:“……若是家里有着玉人儿似的,虽然看的泥人儿也还可爱,却总没心思要这泥人儿去供列在玉人儿堆里,在泥人儿自分也配不上。……”(第83回)

(24)这苏丽君和秦珍本来很要好,叵奈秦珍家里有着一妻一妾,又添上些家务,忙个不了,偶中来转一转,便自去了,丽君因此不无有些觖望;又加秦珍的年纪要比自己大上一半,幸而不是嫁与秦珍的,所以也没什么拘束。(第84回)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有着”的注释是:“存在着;具有:五四运动一伟大的历史意义l他一剐人所没有的胆识。”表示“存在”上面已经说过,那么表示“具有”呢?“具有”的意思是:“有(多用于抽象事物):一信心|~伟大的意义。”(语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这样看来,下面一例“有着”也是表示“具有”,如:

(25)你想,秦珍已是四十光景的人了,老养不出一个孩子下来,如今苏丽君替他有了一个娠,他自然有着许多希望。(《泪珠缘》第77回)

“希望”是抽象事物,这里的“有着”也是表示“具有”的意思。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至少明代就已经有“有着”的说法,清代也有,而且更多见。明清白话作品中的“有着”,既表示“存在”,也表示“具有”“领有”,“有+着”的用法,并非欧化句,也并非现代汉语才有。

猜你喜欢

宝珠白话现代汉语
家乡的土白话
一起来吹牛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大力士”纸片人
童谣声声唱出美好未来
Kiss and Ride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你爱吃回锅肉,却要我做牛排
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