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刘道容和他的山水画
2009-02-16李永晖
李永晖
我认识刘道容先生的时间不长,聆教的次数也不多,但他的为人作画却令我敬佩不已。
刘道容先生是四川成都人,1940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幼蒙祖父——著名教育家、辛亥革命老人刘刚甫先生之庭训,复受父辈唱酬诗词和切磋书画技艺之濡染,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并显露绘画灵性。及长,他拜周子奇、江梵众、余兴公、刘既明、刘东父、吴一峰、张聚星和赵蕴玉等书画名家为师,专攻山水画,兼习花鸟人物。在名师们指导下,他悉心研读我国山水画承五代荆、关之后崛起于北方的李成、范宽和南方的董源、巨然以及延至明、清与近现代的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弘仁、石溪、八大、石涛与肖谦中、吴湖帆、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特别是清代“四王”与“四僧”的山水画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及其代表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丰润自己。此番研习,月复月,年复年,寒暑不爽。哪怕在“文革”岁月,他亦不泯其志。经过四十余年的苦诣探索和闭关熬炼,刘道容先生炼就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所营艺事不断精进,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打造出将北派“淡墨轻岚”与南派“明润葱郁”两种格调融为一体,将“兼工带写”与“笔墨恣肆”两种画法兼收并蓄的创作风格和古朴清雅的艺术特色。
刘道容先生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可概括为九个字,即法古人、思造化、得心源。其中“思造化”是极为高端和艰难的。他十分崇拜八大,八大所采用的焦墨简笔之作《快雪时晴图》被他尊为“绝品”并多次临仿。奈何临仿终归是临仿,对于八大的气势与画魂是任何画家都永远无法移植的。有鉴于斯,他大彻大悟,深感山水画要体现民族风格不等于死死尾随古人,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刘道容先生后来在创作《谿山雪霁图》时,既汲取八大焦墨简笔,以黑计白、荒寒似虚的画法,同时在画作的某些部分又融入自己水墨渲染勾勒的技法。如此创制,这幅山水即刻增色,显露出以黑求白的对比效果和乾毫转折的山水野趣。《谿山雪霁图》展出后,许多书画界同好莫不为之动容。有人盛赞道:“此图胎息于八大,但为道容所生,风姿超迈,野趣横生,妙!”
刘道容先生的绘画特点大致有二:一曰善用淡墨简笔。他以善古典山水画名世,其用笔、构图、设色廓然于胸,大胆使用淡墨,小心收拾局部,寄胸臆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情之外。画面情逸、简洁、明快,笔调俊遒而无霸悍习气,用色摈弃重色浓抹,崇尚淡绿浅绛的意韵,线条不以大起大落夺人,而以淡墨兼工带写,于平和、爽朗中表现山水深沉的蕴藉。二曰善于通变。刘道容先生山水画植根于现实生活。通过数十年来广游祖国名山大川,他对客观物象不仅有精细的观察,而且对物象寓含的神、魂也有深刻的体悟。因之,他笔下高尖削立的奇岩,气冲霄汉的苍松,皆非如实描摹,而都是经过大胆取舍提炼,甚至采用夸张变形手法而画就的。这样的山水画,真才叫有生趣,有灵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画寄情,画言志。高水准的山水画家,高就高在画家能透过自己笔下的山水向世人展示自己所追求的高端精神境界。刘道容先生就有这样的追求。他笔下的山峦翠柏、小桥流水、茅亭高士,皆浑然于一种空林境界。读者置身画外,却仿佛徜徉于这个彻底摆脱了尘嚣的清凉世界,无垢地壤;仿佛听见宁寂山野传来陶渊明“东篱黄花”的沉吟,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悲歌,杨升庵“几度夕阳红”的婉唱。清溪清我心,烟云洗世尘。刘道容先生与画面上的山水和高士心有灵犀。他向往美好,无比珍爱祖国大好河山。他以一介平民与世无争而怡然自得,以一介斯文愤然鄙弃当今社会一切有悖于良知与和谐的污秽!
刘道容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在20世纪70年代崭露头角,80年代蜚声巴山蜀水。他创制的优秀作品人皆宝之,有些曾入选省市及全国的书画展,有些被国内外许多单位和个人收藏。特别值得一书者,1992年10月日本天皇访华前夕,随行的东京TBS报导局记者慕名赶赴成都,对刘道容先生艺术生涯进行了专题采访报导。他绘制的中堂山水画《秋水烟云图》被日本明仁天皇收藏,多幅作品被日本早稻田大学收藏,为敦睦中日人民的和平与友好奉献出一瓣心花,作出了一份特殊贡献。
画如其人。刘道容先生画好,人品也好。他不仅是一位“外不殊俗,内不失正”的优秀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全心全意为我省书画界服务,深受广大书画家爱戴的义工。1979年,业师刘既明先生病困交侵,亲人远在外地。刘道容先生前往病榻亲奉汤药,竭尽尊师重道之忱,并谨遵师嘱在业师和师母归山后将师藏齐白石与黄宾虹大师的绘画精品悉数转交给业师的亲属。刘道容先生现任四川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秘书长、四川长城国防文化书画院副院长和成都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在此任上,他依然故我,始终秉持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不计名利、不计荣辱地为促进四川书画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奋力拼搏着。
踞地撑空势未休,道容安肯混常流。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我祝愿刘道容先生长青不老,祝愿他胸中和笔下的山水风流永驻!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