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学生行为训练
2009-02-13李海芬
李海芬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行为训练;具体化;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45—01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行”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由此可见,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行为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其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让学生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持久化,是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行为训练作为重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训练要求具体化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行为训练中,教师的要求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抽象,这样学生才会记得牢,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值日劳动的行为训练中,教师不应对他们单纯地讲劳动的意义,而是要对扫地、擦窗、洒水等值日劳动中一系列的常见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教给他们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明确每项劳动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以此来让学生检验自身的劳动成果。
二、训练行为规范化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让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要求,如对人有礼貌,遵守学校秩序和课堂纪律,升国旗时要肃立等,对这些要求教师必须以规范化的动作来反复训练学生,使之形成习惯。如我在上《上下楼梯靠右走》一课时,首先讲清上下楼梯靠右走的道理,然后提出要求:“那边左,这边右,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奔跑、不停留,挨着次序慢慢走,不做游戏不搭肩,我们行路讲安全。”接着让学生认识“ 左”和“右”,再示范靠右走的动作。在学生们明白了要求后,又让他们先在教室的地上画线当楼梯台阶,并指出“上”和“下”进行练习,最后则带他们排着队走楼梯,进行实地练习。这种做法,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明白了“上下楼梯靠右走”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去做。又如我在讲《和外国朋友在一起》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排演了“外宾来到我校”、“外宾和我们一起上课”、“外宾和我们拍照留念”等几个小品,以便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情境中去,在和“外宾”的接触中,懂得对待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要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道理,掌握礼貌用语和礼貌待人的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平时的生活实践加以巩固练习,使学生的礼貌行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的行动。
三、训练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其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现身说法”,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并自觉调控自己的言行;也可以以学生接触最多、最亲切的教师、家长及身边的同学为典型,让榜样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间,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还可以采用课堂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规范的行为。另外,组织比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如我在上完《好孩子爱劳动》一课后,在班上组织学生举行了生活自理能力竞赛。通过竞赛,不但使学生形成爱劳动、能自理非常光荣的道德情感,而且对他们正确劳动观点的养成和劳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