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恪守与超越

2009-02-12

电影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贤妻良母超越

盖 伟

[摘要]电视剧《戈壁母亲》和《大校的女儿》都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受传统文化熏陶农村女性形象,母亲的缺席与香火的延续使她们都步入了一个无爱的婚姻,成为父权制度下生育机器和全职保姆的代言。面对无爱的婚姻,她们努力做贤妻、良母、孝媳,成为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要求下的“好女人”;面对离婚,她们又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两位“军嫂”有着很多的共同的特点,也有着难以超越的不同点。

[关键词]恪守;超越;贤妻良母;父权制度

电视剧《戈壁母亲》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受传统文化和道德熏陶的农村妇女刘月季如何忍受不幸的婚姻,以她美好的心灵和大地般的胸怀成为儿女们主心骨的故事,并将刘月季这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母亲融入两代兵团人的创业历程中。折射出一个大时代中不朽的人性光辉。而《大校的女儿》則向我们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一位农村出身的将军姜士安成长、工作与情感纠葛的故事。两部作品都向我们讲述了一位传统而伟大的“军嫂”形象——刘月季和翠花。

翠花和月季确实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同时月季又超越了翠花,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父权制度下的生育机器和全职保姆的代言

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其核心就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刘月季、翠花以及她们的丈夫都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者,钟匡民与姜士安都生活在母亲早逝的家庭,他们的婚姻都是在父亲的包办下无奈娶了比自己大且并不爱的女子,刘月季和翠花也是在包办的婚姻下嫁给她们的“小丈夫”的(刘月季比钟匡民大六岁,翠花比姜士安大4岁)。她们之所以被相中又有着相似的理由。第一、钟家与姜家都是母亲缺席的家庭,只有一位老父亲和已成年的儿子。这样的家庭是急需一位贤惠能干的女人来操持家务以顶替缺席的母亲来做“内当家”的。第二,刘月季和翠花在生理上也已成熟,可以很快为夫家续上香火,来完成女人最原始的“传宗接代”的历史任务。也正是这种母亲的缺席与香火的延续使刘月季和翠花步入了一个无爱的婚姻,虽然结了婚。但丈夫都不爱自己,甚至都不正眼看她们一眼,新婚之夜她们都是孤独的,这对于女人来说难道不是一种痛苦、一种被迫的牺牲吗?她们无形之中成为生育机器与全职保姆的代言。正如波伏娃所说:“男人在社会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他首先被看做生产者,他的生存之正当性被他为群体做的工作所证实,我们已经看到束缚女人的生殖与家务的角色是没有保障她获得同等尊严的原因。”

二、“她是一个好女人”——贤妻良母孝媳的典型

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把女性全部的生活空间定位在家庭内部。中国传统的女性伦理体现在家庭关系上就是对女性如何做好妻子、女儿、媳妇、母亲提出了相应的道德要求,剧中的刘月季和翠花可谓是贤妻、良母、孝媳的典型,用她们的丈夫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好女人”。刘月季与翠花,都是贫苦农民的女儿,她们没有受到多少教育,也基本上受不到新观念的影响,甘做贤妻、良母、孝媳,自觉的承担起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的义务,为家庭和丈夫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戈壁母亲》中的刘月季,是山东农村的一个普通妇女,是旧社会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她与钟匡民的婚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注定要失败,但她却为“老钟家”付出了太多。作为孝媳,为了病重公公的肯求和愿望,她屈尊给丈夫下跪,要丈夫赐予她一个孩子来满足老人的心愿。丈夫离家十几年,她为钟匡民上养老下养小,又当娘又当爹,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无怨无悔,丈夫的一封离婚信打碎了她所有的思念、期盼和依靠。母亲的责任又促使她踏上了千里寻夫之路,因为她恪守着一个朴素的原則:与丈夫的婚姻可以了结,但孩子要在爹身边,自己不能离开孩子。找到丈夫以后,看到丈夫当了领导,有了自己的爱人。她的态度是自己吞下了这个封建婚姻造成的苦果,一生独身,并且一直压制着孩子们的不满,融化他们与生父的隔阂与怨恨。刘月季基本完成了一个中国传统女性所应具有的品质和传统命运:遵从父母包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夫教子,从一而终、有着坚韧的内在性格。体现了中国女性几乎所有的性格特征,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理想塑造。《大校的女儿》中的翠花也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在姜父包办下嫁给了她的小丈夫姜士安。面对姜家那样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她默默的照顾着姜士安的父亲,悉心照料着他们的一双儿女,为了能让丈夫在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她独自承担起家里的一切农活和家务,剧中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爹,您歇着吧”。可见,作为一位传统的农村妇女,翠花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善良贤惠、无怨无悔地为家庭和丈夫作出牺牲和奉献,是贤妻良母孝媳的典型。

“她是一个好女人”这是刘月季和翠花的丈夫对她们的妻子的评价。我不否认这带有男权文化的色彩。但她们勤劳善良、无私奉献,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是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好女人”的典型。

三、爱的超越

月季和翠花是好女人,是贤妻良母孝媳的典型,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代表,但她们面对传统道德的表现又是不同的。

首先在对待离婚的态度上。当刘月季千里迢迢来到新疆,找到身为军官的丈夫后看到婚姻没有挽回的余地,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一句“当不成夫妻,何必还担着这个名分”的话,化繁为简,汪洋人义中蕴含了坚强自持。在部队她认识到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对家庭婚姻的新的文化观念,很快的投入屯垦种粮、改天換地的斗争中。翠花和姜士安一直过的也是一种无爱的婚姻,当她从姜凤给姜士安的信中得知姜士安要与她离婚时,她的态度与刘月季的截然相反,她到招待所找到姜士安说了这样一段话:“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嫁给要饭的,现在要饭的也不要了,要我做啥?都这把年纪了,不能生不能养的!”这也是整部剧中翠花对姜士安,也可以说是对自己命运做最强烈抗争的一次。面对无爱的婚姻她仍旧不放弃,因为是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依附观念,使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此时是那样的脆弱。与翠花相比,月季更是一种自强自立的女人形象,她敢于摆脱男人的依靠,让男人汗颜。

在对待他人(周围人)的态度上,月季和翠花又有很大的不同,刘月季的宽容和大度支持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兵团她精心的照顾着钟匡民年轻美貌的新妻小孟使之被其感动,小孟去世,她又照料起前夫后妻的孩子钟桃和小孟的侄子孟少凡。无论怎么说,她都是一个对得起老钟家的女人,她的爱包容了尘世间生活的全部,超越了女人的情感的极限。到最后刘月季响亮坚定地说出:“这辈子我不会再踏进钟家的门!”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位实现了自我超越的母亲,一位赶上生活潮头的母亲,一位告别旧时代的母亲。在团场,谁家的事她都操持:团长的婚事,老程因为阶级政策不能父女相认,王朝刚做错事等等,都是她一人去——“解扣”。成为那个集体中既有感情的

感召力,又有裁判对错的权威性人物,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众母亲。在她的努力下,部队度过了生活上的难关,其他男性和女性获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成功,众多家庭得到了稳定与和谐,自己的孩子也锻炼出了忠诚与坚强的性格,特别是在人性发生扭曲的时候,她替受冲击的人们顶住了打击,获得了人的尊严,有过错的人也在风暴过后得到心灵的忏悔并取得原谅。她用她那颗大爱无边的心去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已经走出了传统道德所赋予女人的“内人”的位置。正如片头曲所唱的:“这一颗心不知有多沉,她压得住岁月,也抵得上黄金,这一个人还能有多好,她养育了儿女也养育了精神。”从“钟家的人”到“公家的人”是月季大姐最终完成的超越,翠花仍旧是一个拘于家庭的女人,她的心胸不够宽广,带有一点自私心理。那年中秋节她发现月饼少一个时,在不明情况下就断定了是公务员小李偷吃的,从而责备了小李,致使小李换掉了工作,她只拘泥于自己的家庭,而对于周围的人却无动于衷。

纵观两部剧作,翠花和月季作为女人都是不幸的,因为她们都是包办婚姻下的牺牲者,都步入了一个无爱的婚姻,作了全职保姆和生育机器的代言人。作为传统道德标准衡量下的女人,她们又是优秀的,她们都恪守着传统文化所赋予她们的使命:甘做贤妻良母孝媳,自觉承担起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义务,任劳任怨、忍辱负重、无私奉献,为家庭和丈夫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得到了社会和男权话语的认可,是贤妻良母孝媳的典型代表。不幸的是翠花始终没有跳出封建传统道德的苑囿,仅仅做到了贤妻良母孝媳,仍旧没有摆脱这种对男性的依附感,没有独立于世的生活勇气。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既然女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塑造而成的,女人的命运也就应该改变,并且可以改变。“当她成为生产性的、主动的人时,她会重新获得超越性,她会通过设计具体地去肯定她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女性只有成为“生产型的、主动的人”,通过自我设计创造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月季大姐就是这样超越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敢于走出“老钟家”,成为“公家的人”,用她那无边的大爱为周围的每一个人撑起了一把把阳光之伞,实现了爱的超越!

猜你喜欢

贤妻良母超越
做他的“红颜知己”,而非“贤妻良母”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贤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