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2009-02-11殷小丽李露
殷小丽 李 露
摘 要:社会上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只有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人才;“2+1+1”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2-121-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一个层次,它的发展必须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路子,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会计业是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专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这些都是呼唤高职会计教育有准确的定位。无庸置疑,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就是目标培养的风向标。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要会记账,还要会算账、报账、用账(即利用生成的信息,帮助企业解决日益复杂的经营与财务管理问题)。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定位于培养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地方主要企业的中层骨干会计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
目前,在高职教育的各种培养模式是,“2+1”模式是很常见的一种模式。培养的目标应与市场的需求适应,培养要注重学习和实践的双向互动。本课题中在培养问题上提出“2+1+1”模式,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校外实习。同时,在学生就业后一年内,针对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以及高职生特殊性,高职会计教育应该将学生“送上马,再扶一程”对于已就业的学生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类似于后续教育的跟踪教育。1年的跟踪教育,对于学生的成才、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就业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
高等学校承担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任务,近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与社会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导致目前的“两难”现象:一方面,会计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很多,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奇缺,用人单位感到寻才难。不难发现,高等学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以下问题。
1、 培养目标模糊
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认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高职会计专业和其他会计专业一样,谈不上什么培养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直接造成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最终造成培养目标很难达到。
2、 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窄。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基本沿袭“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外加“预算会计”的框架,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培养的人才过于专门化,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金融、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主辅修制等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远未到位,学生在学习上还受到很大限制,在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上,我们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另外,对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导致部分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缺乏了解或理解不深,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发生了人格扭曲的现象。
3、思想观念陈旧,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新世纪所呼唤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活跃于信息化时代、活跃于国际舞台、活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活跃于终身学习社会的人才。高等学校向大学生提供的会计教育应包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方位、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把本来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和特长的人才苗子用单一的、整齐划一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压成了千人一面的所谓“合格”人才,扼制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4、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这既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又与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重视不够有关。其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目前的高职会计教师,缺乏企业的会计实践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再次,会计实训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社会实践基地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从而造成学生实训只能在教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这种封闭的训练方式势必造成实训业务与会计实践业务脱节,达不到应有的实训效果。
二、解决问题措施
1、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保证素质教育的推进
高职教育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导思想,突出实践教学。这对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有着双重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从事过会计工作,能很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提倡、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锻炼实践,参与企业财务实务运作,积累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会计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确实很少,学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不过是教师参加了某种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了一个证书,实际经验根本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现有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会计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聘请校外业务专家,指导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聘请高校的专家学者及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的系统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还应支持教师的学术活动及专业进修,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也有利于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识水平。二是会计教师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会计理念,加强业务技能训练,熟练掌握会计处理方法和主动加强职业训练。当然,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会计教师还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为经济服务观念、素质效益观念、办学模式多元化观念、名校名师观念、适应社会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和机遇观念等。
2、 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在模拟实训、实习中加强素质教育
为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应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上增加或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以达到书本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缩短职业训练的磨合期,还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以模拟仿真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应配备有相应地会计模拟实验室,配有先进的会计模拟实验设备和配套齐全、完整实用的实习教材及各种账、证、表、卡等资料;最好具有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征管实验功能;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能形成系列。另外,为了突破会计实习壁垒,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全真会计实训打造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仅在校外建立会计实训实习基地,还可将会计服务公司引进到学校会计实验室,校企合作开展全真会计实训,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不仅受到仿真会计模拟实训,而且得到了真枪实弹的全真全方位的会计职业技能实战训练。通过实训,可以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岗位的分工,每个岗位之间的联系及其特殊性,各环节的衔接以及规范要求,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相互协作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3、加强学生毕业设计的培训工作
把好素质教育最后一关,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培训,应突出三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总管家”,在工作中除必须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技能外,涉及面也很广泛,绝大部分时间是和人打交道。所以,作为会计人员,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都需要很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4、 扭转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浪费局面
高校扩招的现实,使参差不齐的会计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会计人才市场。但是,随着会计人才日趋饱和而会计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在宏观上加以适时调控,其结果,会计人才供过于求。同时由于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的缺乏,难以在会计人才市场上找到对口工作,不少会计专业毕业生只好改行从事非会计专业工作,造成会计人才资源的积压和浪费,也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探索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模式,就是通过对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革新,提高高职会计教育质量,办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借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东风,充分利用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钱薇. 谈如何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08,(24):121-122.
[2]沈友娣. 新世纪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01,(12):148-149.
[3]徐京耀,冼永光. 职业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1):148-150.
[4]刘金星.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问题评析[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6,(12):63-65.
[5]顾亚莉. 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116-118 .
[6]王琴. 会计国际化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J]. 财会通讯. 2008,(03):25-27.
[7]罗文洁. 高等院校“四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新定位[J]. 会计之友. 2008,(11):7-8.
作者简介:
殷小丽,女,江苏姜堰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
李露,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