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社火

2009-02-10

旅游 2009年2期
关键词:庆阳社火

陈 淮

正月初一,我驾车离开兰州沿312国道东行400公里,翻越六盘山(陇山)到达陇东的平凉市。正月初二,继续沿312国道——泾河河谷东行,在甘肃省泾川县城东30多公里处,离开312国道,转到一条向北的岔道上,由此可达庆阳地区首府西峰市。在这条道上行驶了几公里,车就开始上山,那山上就是董志塬。西峰市及庆阳县的好几个乡都在诺大的董志塬上。

驶上董志塬不久,天空中就星星点点地飘起了雪花。一路上,雪一直断断续续地下着,到了下午,那雪竟然变得扬扬洒洒起来。天快黑时,我们到了后官寨乡李庄村。

这是一个坐落在董志塬西北边缘的村落,村子的地形既有宽阔平坦的塬地,又有许多深达百米的、被长期水流冲刷形成的沟壑。村民们的家院除了建在平地上的,就都坐落在那些沟壑的沿坎上。

孙生铎的家就在董志塬的边坎上。

66岁的孙生铎是位退休教师,热心乡村文化。我们到他家时,家中只有他的老伴一人。她告诉我们,孙生铎“在大队排社火呢”。孙生铎的老伴叫李凤梅,也是喜爱热闹的,见有客人来家过年,一边高兴地招呼大家“炕上坐”,一边开始准备饭菜。得到消息赶回家的孙生铎,与我们聊得高兴,就叫老伴“唱一个”,于是李凤梅就切着菜,扯开嗓子唱“陇东道情”……

晚饭是有名的庆阳土暖锅,锅里有丸子、粉条,白菜豆腐,再加上红红的辣椒,煞是好看。在寒冬里大家围坐在被炭火咕嘟嘟地烧煮着的锅边,还没吃就已浑身暖洋洋了……

夜晚,我们一行住在孙家“敞院子”的屋子里,炕热屋冷,一夜无话。那雪却断断续续飘了一夜。

第二天是正月初三,一大早老孙好心将一只烧着烟煤块的小火炉放在屋里,将睡意矇眬中的我们“熏”了起来。走出屋子,外面已成了银色世界,天色很阴沉,也没风,那雪还没要停的意思。站在高处俯视院落,瑞雪挂满几株桃李枝头,农家田园的气息就在心头氤氲开来……

在每家的窑洞见到主人,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先拜年,家家户户的院门、窑洞门窗、院里的碾子,磨盘甚至牲口棚,厕所门口都贴有春联,窗花之类。碾子上多贴的是“青龙吉祥”,磨盘则是“白虎大吉”。有院门的人家自然在大门两旁贴上春联,有些人家没有院门,就在院墙的进出口处的墙上贴上“出入平安”之类的祝福……读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春联,于分享喜庆之中又感受到黄土高原上农民的纯朴与风趣,而每个窑洞的窗户则是展示这户人家女主人心灵手巧的“大舞台”,那一幅幅红色窗花无不透出女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向往。

按习俗,这里的“闹秧歌”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每年正月里,这些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就集结起来自备道具、行头开始走家串户,为那些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拜年并在一家家农民的院子里表演秧歌。除了扭秧歌外,还适当表演一些小节目,逗人一乐。秧歌队表演后,这户人家要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和参照大家的“行情”给秧歌队一定的报酬。按照民间的讲究:秧歌队来“闹秧歌”可驱除病害,带来吉祥。所以也有人家年前早早提前约请秧歌队的。由于是民间自发的,况且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些人家经济条件确实较差,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只要人缘还好,秧歌队也会不计报酬前往表演的——这正是流传了千百年的华夏古风之所在啊。庆阳社火,最早是以村办娱神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活动,表现内容大多为古典作品,常见的有跑四门、蝎子倒尾钻、波花、串花、挂四斗、蛇抱蛋、剪子股、九道弯、双套环、八卦阵、梅花阵等,这与古代劳动人民的认识论和审美观念有关。如流行在正宁、宁县、合水一带的“跑九曲”。按民间传说,九曲是一种作战阵图,有人说是商姜子牙创始,也有人说是三国诸葛亮创始。表演时,将许多盏灯按金、木、水、火、土、日、月、斗、都、罗等方位摆在地上,演员们绕着这些方位穿梭般跑动表演,极为讲究。又如流行在庆阳县,华池县、环县一带的“夜游八卦阵”,表演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钉上许多木桩,再用红绳将木桩联系起来,构成八阵图,演员们随着音乐节奏,在阵中跑动舞蹈,往复循环、井然有序,具有野游风格。流传在宁县、正宁县一带的古老民间舞蹈“十二相”,也很有特色。表演前,先准备12个罗圈,并糊上白纸,然后分别在纸上画上形象生动的鼠,牛、虎、兔……十二生肖属相图样。每个演员们手持一面罗圈,变化各种队形舞蹈,其寓意是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人人平安,吉祥如意。

庆阳的社火节目形式繁多,有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灯、耍老虎、车故事、马故事、地故事、地云子、踩跷、跑马、跑驴、跑灯、顶灯、秧歌、民间小戏,大头娃娃、小歌舞、小演唱及一些民间杂耍等。在每一形式下,又有许多具体节目,如在“地故事”这个形式下,就有“黑虎搬三霄”、“周武王观兵”、“夜战马超”等上百个节目。在“民间小戏”这个形式下有“张良卖布”,“两亲家打架”、“黑牛耕地”等70多个节目。

《旅游》资讯:

庆阳地区(现在称庆阳市)位于甘肃最东端,东南部与陕西毗邻,西北部与宁夏和平凉接壤,全区辖西峰市及庆阳、华池、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等7县。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夏商时期属雍州,轩辕皇帝曾在此活动,周朝先祖在此兴业。庆阳有各类文化遗存2700余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庆阳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皮影、剪纸、陇东道情、民歌堪称“四绝”,其古朴性、民俗性、寓意感倍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到庆阳旅游,主要参观历史文化遗迹、黄土高原民俗和民间工艺美术——如剪纸、皮影香荷包等。庆阳的交通经过西安的可直接走211国道经过甘肃宁县,再转往。还可从312国道的一个叫“罗汉洞”的地方岔路前往。从西安和兰州都有长途班车发往庆阳。

在庆阳,除了住县城宾馆以外,更可以吃住在老乡的家里,但要睡得惯火炕,庆阳——环县一带曾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谷物为主的饮食文化发达,用各种杂粮制作的食物品种令人眼花缭乱。一定不要错过!庆阳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覆盖面之大,参与者之多,在甘肃居于首位。一般在乡下,从正月初三一直会闹到正月十五。

猜你喜欢

庆阳社火
Our Best Friend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社火闹春
陇州社火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社火,耍起来
甘肃省国有林场改革进展及对策
庆阳香包刺绣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社火憨恣 秧歌凑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