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刺绣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015-06-05宋文靓
宋文靓
内容摘要:庆阳香包刺绣以其造型古朴、表现形式多样、色彩大胆醒目、审美观点独特,原始意蕴浓郁等特点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被庆阳人们世代传承,除了具有生活实用的功能外,在当今社会庆阳香包绣制更是陇东民俗和华夏文明的承载。
关键词:庆阳;香包绣制;文化;艺术
庆阳位于甘肃东部,即陇东地区,处于黄土高原中部陕甘宁三省的交界之处,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一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很多民间艺术形式和民间艺术瑰宝。庆阳民间艺术以被称为“庆阳四绝”的香包、剪纸、刺绣、皮影为代表,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一种古拙质朴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原始意味。
一、庆阳与香包刺绣
庆阳香包刺绣这门手工艺术,从狭义上讲,是指外表形似包状,表面绣以各种图案,内部填充了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具有除潮驱邪作用的实体造型工艺品。从广义上讲,既包括填充香料的实体造型香包,又包括没填充香料的各种绣品。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人们一年有一半的时间与泥土为伴,除了务农以外,这里的女孩七八岁就学会了穿针引线,十岁左右开始扎鞋垫,十五六岁就开始做枕顶、肚兜等,给枯燥的农闲生活增添了情趣,使得这种民间手艺世代相传。妇女们在香包绣制过程中往往寄托着自己的美好愿望,这些美好的夙愿、原生态的表达、生活化的构思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时至今日越发显得历久弥新。
二、庆阳香包刺绣的文化价值
1.民间节日、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
庆阳香包绣制是和陇东的人文环境、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的。在端午节这天,这里的人们除了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草等民俗活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戴香包,有属相香包、艾虎香包、五毒香包、线盘粽子;还有各种小动物、小瓜果造型的香包。这些香包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人们求吉祈福的美好愿望。
在小孩子满月时,长辈给孩子准备的虎头帽、虎头枕、虎头鞋(图1),还有长命锁的绣品。长命锁的香包绣品一般正面通常绣有文字如“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背面通常多绣有麒麟、龙、老虎等吉祥动物,希望避灾驱邪。
庆阳香包绣制品中许多都是婚俗用品。譬如订婚时男方会准备订婚锁给女方佩戴。结婚时更是用绣花红盖头、绣花红衣裳、绣花百褶裙、披戴云领披肩装扮,更少不了穿戴红色绣花上马鞋。
为老人祝寿时少不了祝寿香包,通常见到的有八仙拜寿、童子拜寿、松鹤延年、寿桃、寿星等造型的香包。
2.民俗文化、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
①图腾崇拜与生存繁衍
庆阳香包中出现很多“虎”“蛇”“蛙”的造型,这些都与远古的图腾崇拜有一定的关系。陇东民间给孩子们穿上以蛇、蛙等为中心的“五毒”服饰(图2),起到驱邪、保护的目的,这都与以蛇、蟾蜍等有毒动物作为保护神的图腾崇拜心理有关。庆阳香包中表达生存与繁衍这一主题的香包刺绣作品很多,而且出现最多的就是在婚俗用品中。喜鹊登枝、鸳鸯戏水、连体虎、连体鱼、孔雀戏牡丹、娃娃戏葫芦、老鼠啃葡萄等,都表现了远古先民讴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习俗。在陇东地区,民间把“孔雀…‘凤凰”视为鸟王,用它们象征男性;“莲花”“牡丹”等象征女性,所以香包刺绣图案中多见“孔雀戏牡丹”的主题。鱼因为其旺盛的生殖能力,在世界各古老民族中都有过对鱼的崇拜,鱼的形象在庆阳香包制品中不胜枚举。“石榴…‘葫芦”也都是陇东妇女在绣制品中常见的图案。石榴往往象征人口众多、子孙满堂,崇尚石榴之俗在丝绸古道地区尤为盛行。陇东民间还盛行葫芦造型,如葫芦形香包、葫芦形的烟袋、葫芦形的耳枕。葫芦形的耳枕一般多是母亲送给子女结婚时的喜枕。还有“蛙”“蝉”“南瓜”等,都是民间结婚用品中经常出现的图案,都是希望多子多孙。不论是葫芦还是石榴,都是寓意较强的繁衍能力,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些都是古代生殖崇拜的体现。
②避邪禳灾与纳福迎祥
在庆阳香包绣制品中,总是以质朴、大方的图形和色彩,表达着淳朴、浓郁、祥和的情趣,见不到悲伤、低调的情感。虽然人们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偏僻的农村,天灾、人祸、疾病不可避免地侵扰人们的生活,但就是这样的生活,愈发的激发了人们心中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健康长寿、儿孙满堂、生活幸福的愿望。避邪消灾、纳福迎祥是先民们的一种信仰观念,同时在不断的发展演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
这些朴素的心愿在香包绣制品中成了一个个创作的题材,这些纳福迎祥题材的图案纹样始终是那么幸福、欢乐、喜庆,而且一直这样完整地留存、传承了下来,这些艺术形象和艺术行为,更多地继承了古老久远的传统信仰。这都与当地黄土高原的生活环境、民俗习惯、文化心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庆阳香包刺绣的艺术价值
1.多元化的造型
庆阳香包绣制品在造型上受到图腾崇拜、实用性等支配和制约。各种动植物造型和吉祥图案,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加上刺绣妇女的丰富想象力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的造型不受具体形象的约束,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表现。这种表达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包含在该形象内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美。同样的造型设计,在每一个妇女自己的绣制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取舍。同样是对“虎”的表达,在庆阳就有立体的老虎布偶(图3)、老虎枕、老虎帽(图4),还有平面效果的虎头肚兜、虎头背心等。多元化的造型还体现在装饰纹样上,同一个物件,妇女们也会根据具体物品的大小、布料颜色等灵活处理,如同样的“蛙形耳枕” (图5)造型和装饰都各不相同。庆阳蛙形耳枕在基本蛙形中间设计中,有多边形的洞口。这种造型在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蛙耳枕的设计中,基本是统一的。但在具体的绣制中,有的装饰以五毒图案,有的装饰以花草图案,有的以几何图形装饰,同时妇女们以自己的想象给布蛙装饰上眉毛、胡须等,这符合庆阳香包造型构图上对圆满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根据制作实物外形特点对装饰图案平面化的特点,形成了庆阳香包造型多元化的特点。
2.含蓄、象征化的表现
在庆阳香包众多刺绣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原始文化艺术观念的影子。庆阳香包刺绣中所包涵的具有含蓄、象征化的表现手法,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观念,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道德信条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夫妻生活等都是忌讳的话题。而许多庆阳香包绣制品恰恰是对这类主题给予一种特殊的关注与表达,这些含蓄的表达造就了香包别样的风俗。值得一提的是,最具庆阳香包特征的《绌绌荷包》(图6),它的花瓣一瓣在上,一瓣在下,象征“包容天地、阴阳合一”,代表了华夏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在意识形态中,突出体现了阴阳观念在民俗文化间的渗透。从那些肚兜、耳枕、鞋垫、门帘等物品上绣制的花鸟、禽兽图案,和那些超越时空和现实的装饰图形等形象造型上,都能体会到象征着“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深厚意蕴。
3.乡土化的色彩
庆阳地处世界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塬之上,这里的人们世代多居住在窑洞里。庆阳当地民众的服饰、装饰品等,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的土黄色,而大量选取鲜艳、醒目的颜色作为色彩搭配,从而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了许多情趣。这种色彩大红大绿、色阶的过度跨越、喜欢使用对比色的特点,符合黄土高原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庆阳香包刺绣制品经常出现在端午节、婚嫁、满月等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在色彩运用上为了达到和喜庆的节日气氛相协调的效果,绝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了鲜明、浑厚的装饰效果和民间艺术特色。
四、结语
庆阳香包刺绣艺术植根于农村,浓郁的黄土高原特色及古老的民族文化的浸染,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这门独特的中国传统刺绣手工制作艺术,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实用的需要,更寄托着庆阳人民祈福纳祥的心理诉求。在当代中国民间艺术发展进程中,庆阳香包刺绣艺术已然被看作是承载陇东民俗和华夏文化记忆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