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深知识的双重性

2009-02-05吴洪富

高教探索 2009年6期
关键词:双重性合法性高等教育

摘要: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而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依赖却似乎有增无减。高等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这一切都源于高深知识的双重性。

关键词:高深知识;双重性;合法性;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总是要不断地面对各种指责,而高等教育又总是人们寻求问题得以解决的依靠。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就以人们的指责及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为出发点,以高深知识为基点建构了一个参考框架,描述了人们关于高等教育的纷争。这种纷争背后所显示的,是一种对于高深知识双重性的理解:既是合法性获取的基础,又是合法性危机的根源。

一、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大为不满的冬天”

人们总是过于重视高等教育,以致于时常担心高等教育是否还能够存在,甚至不惜以批评与抱怨的方式来对待高等教育。正如美国学者雅罗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所言:“痛击大学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十分流行的室内运动和小作坊产业,一本本论述相关问题的著作已日益成为一个小型图书馆,并在不断地增加。”[1]在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文章,如王英杰教授的《大学危机:不容忽视的难题》、黄利《大学的危机:对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王建华《现代大学的危机与超越》等。人们认为,大学已病入膏肓,理念淡化,精神式微,道德沉沦,制度僵化,学术共同体分裂等等,以致于现代大学变得什么都像就是不像真正的大学。[2]

而这种批判,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更如同风暴一样,声势浩大。二战后,在1944年《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推动下,退伍军人以前所未有、无法预料的规模涌入高校。1947年就有110万的退伍军人注册,而战前的学生总人数只有150万。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引起了美国政府及国民的极大恐慌。二战的经验加上新的危机感,使得美国政府决定大力投资高等教育,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政府首先制定并通过《国防教育法案》,该法案直接向大学拨款进行校舍改造和贫困大学生资助。联邦政府的慷慨投资提高了大学生入学率,大学生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又激励了州政府对大学投入,从而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黄金时代。[3]

黄金时代之后,紧接着的却是克尔所谓的冰河时代。对于欧美国家而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多事之秋,诸如性解放、女权运动、反社会性行为等社会问题突出。而人们对教育有这样一种苛求:当社会出现问题时,人们总是首先批评教育而不是其他。而此时的高校,正如整个社会一样,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术道德和大学生信仰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发生了校园骚乱和动荡等。于是,公众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英才教育模式、大学的招生及教育机会均等、大学在社会事务方面应该采取的价值立场等方面的批评日益激烈,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度迅速下降。随着学生和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批判的日益激烈,一些高等教育学者也开始对高等教育失去了信心。霍奇金森和布洛依认为,高等教育存在着“本体危机”,而霍夫曼甚至认为高等教育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布鲁贝克借用莎士比亚的话来描述,即“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便是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4]。

当然,处于大学之内的学者,面对社会与公众的信任危机,不仅仅是简单地认为高等教育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他们还必须对大学的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大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教育实践中矛盾错综复杂之时,就是检验这些实践的理论基础之日。”[5]而这种对于理论的检验又必须抓住最为基本的东西,因为,改变现实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最痛苦的办法是,“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次痛苦的重新评估”[6]。

二、高等教育合法性的支点:高等教育哲学的知识基点

作为社会精神脊梁的学者,不会因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而沉沦,他们必然踏上痛苦的哲学沉思之路。西方已有众多的高等教育哲学流派,布鲁贝克无意再增添沧海一粟,或者“为所有的学术机构提供一种共同的哲学”[7],而是提供了一种“参考框架”,试图用它分析这些哲学流派,而这个框架的基点则是高深知识。我们认为,确立高深知识为基点来分析西方高等教育哲学是适当的,因为,这些西方的教育哲学流派基本上都是理性主义传统的表达、变异或反叛。而理性主义无疑与知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一)“高等教育”哲学

“正如高等教育的界限埋嵌在历史发展中一样,高等教育哲学的许多方面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显现的。”[8]高等教育哲学的流派,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延展而日渐增多,以至于布鲁贝克感慨:“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哲学流派已经太多了。”[9]如此纷繁多样的高等教育哲学流派,面对相互矛盾的现实,都认为自己已经妥善地把高等教育的各种主张融汇到一种连贯统一的政策中。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基础、思维方式。这当然能从不同的侧面增加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但是,“我们既要重视各种哲学流派,又要重视论述高等教育哲学有限的几个方面的无限的论文”[10]。

当高等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时,需要的是一种普遍性的解决办法,它要求用共同背景中的各种方法探讨所有的问题。何谓运用共同背景中的各种方法探讨所有的问题?布鲁贝克的理论解释是:正像音乐在处理同一主题的多重变奏时要准确定位其共同的基调那样,对于高等教育哲学研究而言,“关键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寻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而是寻求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11]。为此,布鲁贝克“试图建立一个参照框架,并且试图像音乐家在一个主题上作出变奏曲那样对各种哲学流派,甚至对一些不可调和的哲学流派作出处理”[12]。在他的另一本著作《现代教育哲学》一书中,他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可以化约成我们所熟知的学习领域。关于教育与事物永恒本质的关系,建构了古代的形上学;对于知识的可能性及如何掌握则形成了知识论;而指引教育迈向圆满则构成了伦理学的内涵;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落在这些永恒的领域之上,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当然对教育问题会有不同的解答,但是这些教育的终极问题本身却是不会改变的。”[13]布鲁贝克正是要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进而对高等教育的最为基本的概念做出评估。

这个基点是什么呢?传统的普通教育哲学基本上认为,教育的基点是人性及人的培养,“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但是,“大多数普通教育哲学都主要研究初等和中等教育,它们并未发现第三级教育和高等教育有着低层次学校中碰不到的特殊问题”。这就需要找出高等教育问题的独特基点。在布鲁贝克眼中,这个独特的、高等教育问题的共同基点应该是“高深知识”。

(二)高等教育的知识基点及其正当性

布鲁贝克认为,高深知识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基点”。但是,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我国学者张楚廷教授提出了“生命论”的观点。“生命论”高等教育哲学是人本论的观点,主张高等教育的诞生与发展要以人为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这种特殊生命的活力,高等教育是这种活力的进一步腾升和上扬。[14]宋彩萍、王丽平也从不同角度探究以人为基点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合理性。[15]类似的观点,还有境界论、智慧论等等。这些观点基本都是在批评布鲁贝克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布鲁贝克“高深知识”的基点持批判态度。

其实,这些质疑与批驳,是没有太多道理可言的。第一,布鲁贝克只是想找一个能把西方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串联起来的基点,而他找到的“高深知识”达到了这样的目的。第二,布鲁贝克之所以选择这个基点,跟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有关,更与西方哲学理性主义的传统有关。知识是大学的基因,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在禁锢的中世纪,逐渐产生出了一些离经叛道者,他们从事着求知的浪游,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和志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更喜欢学习,而不是战争。”[16]对知识的共同兴趣和追求,使得在中世纪这个被成为黑暗的千年,产生了被誉为人类智慧之花的大学。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新的环境使得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知识的内涵也在变化,传统的人文知识被斯宾塞说成是“虚文华饰和花哨摆设”,科学知识登堂入室并且成为最高的知识。知识不仅满足于人们纯粹的“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知识依然是大学存在的根基。当代社会,大学被扩展为了高等教育或第三级教育,但知识仍是渊源。实际上,高等教育机构就是由一门门知识组织起来的,从其产生以来,知识就是它的组织成员的共同领域与组织活动的共同要素。在大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其职能不断扩展,但每一项都与知识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即知识的传播或获得;研究,即知识生产;为社会服务,即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可以说,知识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禀性。[17]因此,伯顿·克拉克认为,无论从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是从高等教育的社会作用出发,知识都处于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的核心地带。“只要高等教育仍然是正规的组织,它就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它的基本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各民族中比较深奥的那部分文化的高深思想和有关技能。”[18]陈洪捷教授说: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是,高等教育无论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作为一个学科,似乎对高深知识并不关心。[19]而布鲁贝克做到了。

布鲁贝克的选择,还与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有关。理性主义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近代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等形式。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知识与智慧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追求理性、服从理性是人的崇高使命和职责,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理性主义者主张不求功利得失地、自由地探索各种真知。这种重视理性主义的传统导致西方高等教育哲学中,非常重视知识的地位与价值。布鲁贝克援引康马杰的话说:“毫无疑问,大学是理性的堡垒,否则就不是大学。”纽曼、洪堡、弗莱克斯纳和赫钦斯等都是理性主义高等教育哲学的代表。当然,在西方还存在着功利主义的哲学。功利主义虽然也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兴起则是近代的事了。功利主义虽然强调高等教育的实际价值,反对理性主义的浪漫,讲求实际效用,但功利主义却依然赞同理性主义所强调的“大学是探求真理的场所”。功利主义是在批判理性主义基础上而生的,其二者的前提也是一样的,即重视知识,承认高深知识之于高等教育的基础地位。因此,布鲁贝克抓住了知识这一基点,也就抓住了西方高等教育哲学流派共同的问题根源。

(三)以高深知识为基点的高等教育哲学参考框架

布鲁贝克以高深知识为基点,建构了一个分析高等教育哲学流派的参考框架。他首先从价值取向上,把高等教育哲学流派分为了“认识论”与“政治论”。认识论所强调的是知识的“价值自由”,而政治论则彰显人们在追求高深学问时的“价值判断”。[20]继而,全书分别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保障、内部要求、服务对象、课程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了以“高深知识”为基点的分析。

布鲁贝克首先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保障及其挑战进行了分析,即学术自治的合理性及其限度。由于在知识的问题上,专家应该是最终的裁判者,所以学院和大学应该是学者的王国。但是,布鲁贝克又分析道:“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21]通过对高深知识及专业的内在要求和危险的分析,布鲁贝克把两类不同的观点与流派整合到了一个框架中。随后,布鲁贝克还分析了在学术等级中教师、学生等的自治与权力问题。在第七章,布鲁贝克运用同样的框架与方式,分析了学者的治学道德:如何正确地探求与运用高深知识。

针对高等教育内部的自治,布鲁贝克专门做了探讨。但其分析的方式同学术自治是相同的,依然是基于高深知识的自为性与专门性以及高深知识的潜在危险。学术自由是专家的特权,但是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也许会成为一种灾难。

高深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限于少数人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精英教育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高等教育到底应该为谁服务,是精英抑或大众?高等教育应该强调自由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课程应该是面向生活的抑或面向养成的?这一切的问题,都根源于高深知识的性质。布鲁贝克以知识为分析基点,对高等教育的诸多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每一个问题都因知识的不同性质、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功能而具有两重性。高深知识既是大学的生存之本,又是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的根源。

三、依然是一种依靠:作为世俗宗教的大学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有些学者和大众甚至对高等教育已忍无可忍,高等教育正面临社会的集体质疑。但是,批判的背后也恰恰显示了高等教育之于现代社会无可替代的价值,人们近乎崇拜大学,布鲁贝克称之为“世俗宗教”。这既是布鲁贝克观察的结果,也是布鲁贝克的一种信念。

现代大学已经基本上与宗教无关,它脱离了产生其自身的宗教组织,也失去了宗教的色彩。随着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增强,“通过对教会教义的新的监督,高等教育已不只是摆脱教会的统治,而是开始侵犯它从前的保护人、创始人的领地”[22]。但是,现代大学因高深知识的日益重要,又呈现出了类似宗教的色彩:大学已经作为真、善、美的保护人,它提出了一种毫不动摇的忠诚于探索精神的宗教。也就是说,现代大学正是由于对高深知识的诉求,使得其具有新的宗教色彩,对宗教知识的信念也就转化为对真知的依赖。杜威宣称,通过学者研究获得的不断揭示真理的信念,就其本质而言,比其他任何一种对完美的宗教启示的信念更加具有宗教性。霍夫曼也认为,人们相信大学认识论方面的合法地位,那么把学者看作是发现和传授真理的高级牧师也就不过分了。[23]

大学以新的形式——高深知识而不是宗教信仰,为人类消除对未来和命运不确定的恐惧,成为人类新的精神依托,是“社会良心”。大学通过高深知识,使得自身始终保持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具有超然独立于世俗社会、世俗风气的品格,保持精神上的高贵追求。“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的这种境界与特质是社会稳定的武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在有关学习自由的法律中提到,正是通过知识,世界才得以启蒙,生命才会服从于上帝。这一陈述表明最高世俗权威的观点:学术既能丰富知识,也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大学还是引领社会发展,革除社会恶俗的利器,是社会向前发展的灯塔。康马杰说:“大学是美国生活中最为崇高、最少腐败的机构。……大学和教会一直是为全人类的利益和真理服务的,或者试图为人类的利益和真理服务的……没有什么机构能够占据这个大学已长久地注入了如此多的才智和道德影响的位置。”[24]

大学的力量不仅在于道德,更在于其对现代社会所能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一种新的改变世界的力量。用布鲁贝克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我们自己书写历史的力量。发展这种力量的学术探索精神,可以说替代了过去教会的预言的职能。科学知识的发现使得世界更为确定,由此带来的影响使民众更加确信大学在解决各种问题时的可依赖性。大学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动力源,是社会的枢纽……大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功用已被公众深刻体验到,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似乎没有大学,现代社会就不能存在。

现代大学脱离了宗教,自己却又成为了宗教。布鲁贝克说,当“我们失去了熟悉的路标,即使是有疑问的路标”,疑虑和担忧如何才能克服?大学,在纷繁复杂的尘世和时代精神困窘的状况中,彰显着“现代教会”精神信仰教化的光辉。“我们必须转向大学,它们是一种世俗化的教会。”[25]大学虽然在当代社会受到了太多的质疑与批判,但大学依然是人类社会的依靠,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四、又见危机:高深知识与风险社会

在新的时代,大学又将面临新的危机。而这一切同样源于“高深知识”。一些学者认为,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合法性的危机在于高深知识的旁落,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高深知识唯一的把持者。他们认为,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同样接触到知识和技能的最前沿,大学在知识和技能传承上的垄断地位或许将不能继续维持。

而我们认为,对大学更大的威胁仍来自于高深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不仅仅在于大学是否能把持高深知识的获取,这就要谈到风险社会。德国风险理论大师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告诫人们“风险社会”已经到来,吉登斯也宣称这是一个“失控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认为,风险与危险不同。简单地说,二者的区别在于危险是自然界的原因所致,而风险则是人为的原因。风险是个新近才有的概念。人类社会的早期并没有风险的概念,而只有危险。在传统社会,理性尚未发达之时,人们力量十分微小,无法应对与控制灾害。所以对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取决于人为决定的、来自于自然力等不可改变的威胁,就是一种无法以人为因素干预的“危险”。而当人类开始理性决策,知道灾害的原因,能以现代的方式计算其发生的机率,并以人们共同分担的方式来减低个人所受的损害,这才有了人为决策的风险。[26]

而这种人为的风险,更多地是由于专家造成的。贝克认为,专家无法完全预见所有技术应用上的后果,政府官员也难以在风险问题上充分地控制情况,反而还成为风险的共犯,再加上现代生活的任一方面都是高度地依赖科技产品,现代风险源自于科技的应用,其所隐含的风险因子也就无所不在。进一步说,现代社会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所谓的高深知识所致,知识与专家成为风险的始作俑者,风险因高深知识而生。高深知识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带来了更多风险的可能性。也许,在风险社会兴起之时,也是发现大学正在走向危机之时。风险社会使得人们成为“风险群体”(哈贝马斯语),人们成为无根的、不安个体,成为一个个焦虑性的存在,他们不信任自己,也再没有专家可信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里,许多人都渴望到一个家庭式的组织里寻求援助和慰藉,新兴宗教的组织结构就模拟了家庭形态。近年来,宗教的兴起就是人们这一心理的表达。而在应对人们的宗教需求中,曾经作为宗教的大学是否会回到它的童年,也就是从世俗宗教再次返回到大学的原点,成为一种中世纪意义上的类宗教机构呢?

围绕高等教育的争论起于高深知识,也始终缠绕于高深知识,这就是高等教育的独特之处。高等教育的兴衰,取决于知识的性质及其变迁。布鲁贝克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美]雅罗斯拉夫·帕利坎著.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M].杨德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

[2]王建华.现代大学的危机与超越[J].高教探索,2008(5).

[3][美]罗杰·L·盖格.美国高等教育的十个时代[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

[4][5][6][7][8][9][10][11][12][21][22][23][24][25][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2,11,9,3,9,11,9,32,39,141,146,139.

[13]转引自杨旻.高等教育哲学的反思[J].中国冶金教育,2005(6).

[14]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5]宋彩萍,王丽平.质疑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J].复旦教育论坛,2008(5).

[16][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

[17]高桂娟,王培根.大学组织的知识属性及其制度根基[J].理论月刊,2007(4).

[18][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1.

[19]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

[20]卢晓中.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评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0(2).

[26]吴洪富.学习的“社会”理论基础[J].成人教育,2007(11).

猜你喜欢

双重性合法性高等教育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Westward Movement
《相当体面的失败》中善的双重性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