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2009-02-05沈在宏

唯实 2009年1期
关键词:原则思考

沈在宏

摘 要:客观形势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把好原则是推进政治体制的关键,现实任务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原则;思考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1-0084-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所面对的基本矛盾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绝不是主观臆断的结果,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客观要求。处于任何形态中的社会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些基本矛盾发生作用的结果,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中,永远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及其相应的上层建筑为它开辟道路。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尤其要充分看到以下已经凸显出来的矛盾:

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矛盾。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迫切要求政府的职能能够与之相适应。尽管我们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就,但仍然存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相对滞后问题。

权力公共性与权力腐败的矛盾。公共权力监督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出台很多相应的规范制度,但仍大量存在利用权力腐败的问题,一些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

利益分化与社会公平的矛盾。改革成果表明,经济快速增长、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利益分化,分配不公等对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甚至极少数人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

政治参与同某些制度、习俗的矛盾。改革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还受到某些制度和文化习俗制约,某些政治参与行为还不规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价值多元化与共同理想的矛盾。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政治多极化,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愈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和矛盾,深刻地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认同和参与,对社会共同理想的构建与导向产生严峻挑战。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的指导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投射到政治发展的层面上,就是要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指导工作。树立科学的政治发展观,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长期习惯传统政治建设思想的执政党各级组织和政府部门而言,既是重大的理念创新也是严峻的挑战,表明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目前政治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实践中要坚持好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和胜利成功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必须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必须充分了解认识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前提。坚持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民主亟待发展,我们法制亟待完善,公共权力监督、利益分配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时还存在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具体制度的滞后性的根本矛盾。

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基本要素。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要顺乎民意。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党和政府顺乎民意,让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和积极参与改革,政府行为更加符合市场规范的要求。二是要共享成果。人民群众能否在改革中逐步受益、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判断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凡是顺利推进和落实的重大改革措施,无不是使人民共同受益而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衷心拥护的结果。三是符合规律。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必须遵循政治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任务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切实把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矛盾的焦点。要把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任务。

以扩大人民民主为目标,深化领导体制和制度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性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蕴含着如下几方面的发展取向:

第一,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与西方强调的“人民主权”观念的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同时,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人民要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政治地位的变化,必须有正确的政治领导和完善的制度保障。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始终辩证地对待民主和集中的相互关系,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之间的辩证统一。

第三,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在制度上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权力的主体始终是人民,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和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民主的方式制定法律法规,把人民的意志汇集并转化为国家意志。

以抑制和消除权力腐败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权力运行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过程中权力腐败抑制和消除,从目前的机制看:一方面取决于掌权者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健全完善,归根到底还是后一个方面起决定作用。这就需要做到:一要加强对掌权者不断培训和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二要有很健全规范的制度,让掌权者行使权力必须按规划制度执行;三要让掌权者在阳光下行使权力,接受监督;四要让掌权者以权谋私行为受到严肃处理。

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应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为此应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规范行政行为,将政府从微观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政府有足够精力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真正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本性作用提供体制保障。要通过机构改革,确立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在确保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责任的同时,应当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一定作用。为使公共政策能够始终代表和体现公平正义,还应加快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体制,严格规范行政立法程序。应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权力监督,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从制度上制约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的腐败问题。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不但要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也要打击“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

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是创造既具合法性又具高效能的政治体制,以增强国家实行现代化改革的能力。30年来,社会力量在强大,人民代表大会变得更加有效,同时执政党的力量也在增强,尤其是它显示了将权力的适度集中同权力的扩展及社会集团的广泛加入政治体系相结合的能力。通过改革,党提供了能表达和综合社会利益的有效结构,组织新社会力量参政的有效的政党体系,执政党的组织系统,为执政提供了具备体制性质的组织结构。

中国改革所取得的进步说明,中国政府能够革新政策,既能够通过国家行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又能够把那些产生于改革开放时代新社会阶层成功地纳入政治体系内,所以它不是一个僵硬刻板的政治体制,而是一个有能力通过改革促进变化以便解决面临问题的政治体制,是一个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体制。当然,政治发展总是不完满的,也从来没有一种政治体系能够解决它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中国政治体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制度,时间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因┧亍!

责任编辑:黄 杰

猜你喜欢

原则思考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